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回家路上,旁觀一場打架鬥毆的鬧劇

1

正午:

展信佳。這是我寫的第二封信,第一封信是一年前了,沒有回音,我剛剛看了一下,煩惱也算解決了。但是人的煩惱似乎無窮無盡,我在生活中似乎也找不到真正可以訴說我這些細碎的茫然的人,還是想借這個視窗來傾訴,打擾了。

我今年24歲了。今天是聖誕節,想到明年2019了,很難想象2009是十年前。2018是我的本命年,身邊的朋友似乎都過得一團糟,比如身體垮了,再比如親人離世。從這個角度來看,我確實樂觀的覺得自己本命年過得不算糟糕。沒有太多遺憾,至於身體,由於我吃得相對清淡又有健身習慣,似乎也沒有出現過什麽大礙。

2018是一個尋找自己的過程,但是到了年底還是無果。我花了一年時間還是找不到這個年齡該有的平衡。不平衡,我找不到一個很好的詞表達我的矛盾,比如我出生於一個教師家庭,勉強小康,但是父母對我的教育又似乎不止於勉強小康家庭,我小學就開始學小提琴,昂貴的小提琴費用自然是父母省吃儉用的,但是我學得並不好,一方面是我確實缺少天賦,另一方面是我父母也不見承擔得起越來越高昂的小提琴費用,幾年後我說不想學的時候,大家確實都松了一口氣。上初中開始,父母就會給我零花錢讓我到中國各地去旅行,所以今年去日本自由行的時候,朋友遇到的煩惱還是父母的反對的時候,我確實一臉驚詫——15歲我就開始自由行了。這不是什麽值得驕傲的事情,我想說的點在於,我們家,似乎並沒有寬裕到可以輕輕鬆松的承擔我的留學和旅遊,卻又似乎朝著希望培養一個獨立快樂的女孩子在努力。我媽年輕的時候是個學霸,高考分數很高卻因為家庭原因不得不讀師范,這是她一生的遺憾,於是她在我身上放滿了她的理想。這也無可厚非,問題在於,我逐漸意識到,我本該的憂患意識,這個階級的家庭,在這個年齡早該有的經濟獨立,我卻遠遠沒有。

本科大四的時候,我頭一扎就考研了,考的並不是本科學的經濟學。本著經濟學不符合我對未來職業的期待的想法下,我考了藝術史。花了半年多的不分晝夜,接近四百分的考上了一所國內還不錯的美院。這件事當然不可能一開始家裡就支持的,我母親在勸我考公務員的路上百折不撓,我打著複習公務員考試的謊言複習著藝術史。那七八個月是我人生中最充實的幾個月,在走廊背資料到雙眼通紅也是常有的事。考試的結果確實如預期一般的順利,但是這個專業給我帶來的進一步的迷茫確是我始料未及的。

這個來源在於,我很難走進藝術史這個就業體系,比如我心心嚮往的拍賣行,但是這一行業似乎隻屬於上流社會,我知道這個詞聽上去很怪,但確實歷史上所有的藝術史家哪一個不是貴族出身。而普通家庭出身又不是海歸身份,在這個行業非常容易別扭而不自在。當然也可以做學術然後留高校的對不對。但是在進行了一年多的,我姑且叫做學術訓練的學習後,我徹底敗下陣來,不僅被批評翻譯做得不夠好,還把原先對語言的敏感認知消磨殆盡,我知道這是個坎,但如何在翻譯和寫作中平衡,我至今無法邁過這個傳說中的坎。

也想過做策展的,在學校的策展作業中也得過不錯的名次。但是實際上做這個,資源和人脈,我一個都沒有。更往裡說一點,對當代藝術雖有恐懼但仍然充滿大部分好感的我,研究方向確是古典學。(之所以說學業,是因為它已經嚴重影響了我的日常生活)

我一直很想成為,把所有事情都做到極致的好的那一種人。但這太難了,學了一堆語言,但沒有一項是我真正擅長能把它變成一個技能的。去畫廊美術館實習,我無法在應有的崗位上做到極致,擴散到學術和各方面,只要不是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東西,我永遠都只能做到還好的程度。如果是我感興趣的負責人又是我的話,那倒是會拚盡全力的去做。但世界不是圍著自己轉的,我不知道如何把所有的事情都變成我所感興趣的。

這麽想下來,我的確一直有問題。不能說原生家庭的錯,首先是我不喜歡原生家庭這個莫名其妙的詞,另外也確實覺得成年人不應該什麽事都歸結到原生家庭,這毫無意義。我的父母不是一個能滿足孩子一切的父母,但他們努力成為一個不老派也不固執的父母,這一點我很感恩。但是我不知道如何改變,由於青春期和童年慣於安逸和缺少行動力的陋習留下來的,時常感覺狀態不對和日子處處都是矛盾的生活。這種生活也擴散到了我的生活,我既不完全享受單身生活,又無法忍受談戀愛的浪費時間和羈絆。我不喜歡熬夜,又時常忍不住去派對和蹦迪到深夜。

大概就是這樣了。一不小心就寫多了。

謝謝正午。聖誕快樂。祝大夥兒都收到聖誕樹。

士多啤梨

NOON回復:

士多啤梨你好!

念了你的信就有極其強烈的共鳴,我趕緊去google了一下“原生家庭”,你說得太好了,就是個莫名其妙的社會學詞語——我本以為它是說原配父母和孩子組成的家庭,跟後媽後爸主導的“派生家庭”相對應呢。

15歲就能拿到原配父母給的錢自己去旅行,嗯,我大概比你晚個一二歲,走得也不遠,不過記憶猶新的是,我坐在長途汽車的車廂裡,在四周鼾聲的助威之下,同兩個不認識的女孩子聊大天的場面。和你一樣,我所聊的主要內容是過去這三五年間,與學業有關的幾件大事,像什麽中考、高考、替考之類,總的來說都比較得意,但真正硬橋硬馬的黑色體驗,我是不會講的, 它們被那些我願意津津樂道的東西死死壓在了後邊。我也講不出來,因為我不會允許人生被上溯到這麽一個或幾個事件——或者說答案——上頭。

你說的這些,其實也都是可以化作一段談資的困窘,一些可以釋懷的不順心。學小提琴失敗,但放棄的結果是“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氣”;考研自己選了專業,出來找工作雖然不利,但備考的那段時間卻成了難得的充實的日子。你看,生活從來就對你不薄,而更厲害的是,你還能意識到生活對你不薄;你還能有機會、有心情把這些事情盤一盤,講一講,然後告訴自己說,我很迷茫,我在“尋找自己”。

我真不知道是該安慰你還是該讚美你了。

“尋找自己”是個很體面的說法,一般來說,不知道自己該奔向哪裡,並覺得這確實是一個問題的人,都未必有資格宣布ta在“尋找自己”。能這樣說的人,首先必須十分明白,這個自己是找不到的,能找到的僅僅是自己在社會上的一個位置:乾上了一個興趣、收入、個人成就感彼此吻合的工作;或者被一個自己也心愛的人愛上,之類。尋找自己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直在注意自己走的每一步,做的每一個抉擇,包括早晨買漢堡包還是買蔬菜肉末卷這樣的抉擇。這很累,也很難得。有時候,一個人能夠發自內心地感到“我不喜歡現在的自己”,就已經很不錯了。

完美心態可能是從拉小提琴的時候就埋下了種子了。小提琴這種樂器吧,是以違反人體工程學原理為代價,讓一個人去觸摸音樂王冠上的明珠,摸兩下就下來,別的琴童還在排隊。你多走運,沒有拉好琴,也沒有壞了跟爸媽的和氣,說明你們都是現實感很健全的人,既懂得遷就別人,又善於放過自己。你不必為此而負疚,爸媽也會繼續支持你去增廣見識。儘管有過要你考公務員這樣的事情,但相信他們一直是往前看的人,他們擁有不問過去的明智。

正因此,我對你提到“階級“倒有點失望。何必去考慮階級呢?父母的努力,就是希望讓你不僅能擺脫對自己屬於何種階級的認知,甚而徹底拋棄有關階級的意識。你媽媽不是那種把自己未遂的理想完全投射到你身上,從而讓你倍感壓力的人,我覺得她很在乎你的感受。而且,每個正常的家庭都希望讓下一代對家庭的體驗要超出自己實際所能提供的等級一點,會當著所有人的面,讓孩子享用一頓菜肴裡最值錢最耀眼的那一部分,就像他們把你送去學小提琴一樣。你不必為此而愧疚;你所得到的,都是你所應得的。

缺少行動力和慣於安逸,難道不是好事嗎?強烈的興趣取向,貴族化的趣味,足以讓你跳出世俗之人規劃人生時的思維模式。因為你是一個能從學習和發展興趣中獲取充分的快感的人,你是一個在乎精神上的充實感更勝於物質收益的人,你是一個願意把時間交給這些“無用“的沉思的人,你願意去波瀾不興的生活裡發掘自己身上的矛盾,並隨手派發到樹洞裡……不平衡感和迷茫都是你的居所,你必定要長久地棲身其中,每一個浮現到面前的答案,都會在你習慣性疑慮的目光下灰溜溜地退走。

在你還沒能有真正的創造的時候,每一場迷茫都是為未來所做的思想準備,每一次蹦迪也都是對往事的慶賀。要做求樂之人。既然你只能追求完美,而又有過放棄小提琴,從而在通往完美的不歸路上及時止損的經驗,你又怎會有真正失衡的可能呢?

我猜想,如果你遇到一件看起來真有一絲理想主義在內的當代藝術作品,可以去跟作者聊聊,看看ta對如何以行動來介入外部生活的看法。這個旁門左道般的行當裡,也許還會有人把打開想象看作比打開財路更重要的事。你會遇到很多人,像你一樣,在一個精神層面上不滿意自己的現狀,不過,如果有誰,特別是你的至親,表達了對你的失望之意,那麽你可以用“我也不喜歡我現在的樣子”這句話來安撫他們的情緒。

儘管去尋找自己好了,在他人之中,在過去之中,在未來之中。

雲也退

2

正午,你好哇

每期的信箱都有看,每個人寫的開頭也都別有風味,我就不嘮嗑了,直奔主題。

這三個月以來,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隨著2019年的到來,愈發迷惑...我發現自己好像有雙重人格,在陌生人與熟人面前,屬於兩種完全不同的模式。問了很多人,他們說也會有這種情況的發生,在熟人面前很活絡相處大方,在生人面前則會有點小害羞內斂啥的。我覺得這很正常,但是,我好像與她們是反的,我在熟人面前反而顯得拘謹顧慮重重,在陌生人面前則更為自然與真實。不知道這種情況,是只有我一個人有,還是有一部分人也存在。

正午呐,我現在做的是一份銷售工作,已經三個月了,但我還是一點也沒有把同事關係處理好,工作上也沒什麽成就,主管找我談過幾次,說我對問題總是停留在表面,有種涉世未深的意味在裡頭。我覺得他說得是不準確的,但也不敢去反駁他。後來又有幾個同事給我提了幾個工作上的小建議,說我做事情很硬,有種硬抗的意味在裡頭,說我是女孩子,不應該是這樣的,要知道利用自身優勢來獲取更多幫助......

各種聲音充斥在我耳邊,也知道他們的出發點都是為我好。走在回家的路上,步調因紅綠燈的緣故走走停停,思緒也時斷時續,一個小時的路程還是沒能想出個所以然來。倒是對在回家的路上的一場打架鬥毆的鬧劇印象很深,心裡想著要是以後我也在馬路旁遇到了相同情況,我一定要抓住最近的路人,讓他來幫幫我。法不責眾,這一觀點在這件事情上很好地印證了。所幸後來也沒出什麽大事,一群人看完瓜也就一哄而散了...在我心中一直覺得自己算是個小超人,經過今天的事情我覺得自己簡直不要太平凡太懦弱了,在這場鬧劇中,我全程觀望狀態,其實我是很想把她們拉開的......

又快要到春節啦,要注意小偷和扒手哇,不過我暫時還沒丟過東西,但我同事已經是第三個手機了,所以多留個心眼肯定是好的。

雖然現在的工作和自己問題一大摞,但是洗完一個熱水澡寫完一封信後,似乎又沒那麽多問題了。

祝好呀,正午

1900

NOON回復:

1900好哇,

能給這個信箱寫信的果然都是一些擅長分心的人兒,走路回家,還會特別注意到紅綠燈對腳步的影響(抑或只是因為想多說兩句以表示自己的確是正午的讀者?)。你有沒有注意過不同城市的人行紅綠燈的區別?有的地方的綠燈亮起來時,小人先是慢走,後是疾走,有的地方的小人壓根就不動,倒計時的時候開始一閃一閃,有的地方大概是技術落後一點,小人走路跟癲癇發作一樣,不連貫,缺幀數。

有紅綠燈存在的地方,你會產生秩序感,覺得市政當局做了他們該做的事情;但是,當你自己一再被紅綠燈擋路,加上還有點嚴肅的思想任務在身,你也會忍不住翻白眼。很多人在綠燈閃爍的時候沒命地跑,遇到紅燈攔路就一臉迷茫。之後你就會注意到,一些沒有紅綠燈的城市其實更有秩序,因為行人知道每個路口都可以暢行,因此不會焦躁,司機們會感到受了信任,而收著開車,注意讓行人,會學會戒慎。戒慎,這個詞用在這裡怪合適的不是?

到底要不要豎紅綠燈,跟每個城市的街道設計,跟街區人口的結構,跟人的普遍情緒和教養程度都有關。不過我因此想到的是:因果是很難分清的。紅綠燈貌似有利於維持秩序,但紅綠燈也許本身就是秩序不好的根源:由於有了紅綠燈,人與車只能長期處在被迫遵守規則的狀態下,它們互相是隔離的。而實際上,一個秩序混亂的路口,也許不妨忍一段時間,讓人和車自然培養出某種共生的關係?

女生需要發揮自身優勢去尋求幫助……呃,好吧,如果女生沒有這份“優勢”的話,她自然也不需要去尋求幫助。我覺得,上級就是因為你是女孩,才會覺得你的做事方式太硬,跟你的性別不相匹配。不過,你要知道一般男孩在看到路人鬥毆時,不會把自己代入進去,從而想到“下一次一定要拉個人幫我”的,所以上級還是敏銳的,他看出了你骨子裡的不安全感,是可以利用起來創業績的。

但是,你畢竟還動過把他們拉開的念頭。這多好,一個內心有不安全感的人,可以靠積極的善意來穩定自己,哪怕只是想想而已。下一次,你若能在電光火石之間,發現那些當眾鬥毆的人的臉上除了憤怒還掠過了一絲羞愧的話,可以伸手嘗試一下。不開玩笑噢。

雲也退

3

正午你好,

其實提筆寫這封信的十分鐘前,我都不是太確定自己想要說些什麽,但就是這短短的十分鐘裡發生的一件小事讓我覺得格外快樂又有些傷感。但不論如何,我想,這種和美好不期而遇的奇妙感受應該是值得分享的。

因為各種複雜緣由,我在一個月前剛剛轉行成了一名老師,聖誕臨近,為了鼓勵上我課的小朋友和大朋友們,在昨夜回家的路上,我反覆地思考著要給他們準備什麽價格合適又比較有意思的聖誕禮物,糾結了好一會兒也沒有想出個結果來。正有些煩躁時,看到了一條前同事發的票圈,大意是:第一次來到蘇格蘭遊玩,覺得這是個很有趣的地方。配到九宮格裡的照片也大都是一些當地有名的風物。我這才想起這個高瘦的男孩子離職後原來是去了英國繼續自己的學業,那麽圖上的那一刻,他應該正在愛丁堡的某一家小酒館裡享受著自己愉悅的聖誕假期,於是就隨手在評論裡給他推薦了一些當地的小吃。在我留學格拉斯哥(同樣地處蘇格蘭)的日子裡,曾經十數次去過愛丁堡,對這座古老的城市多少有些熟悉。

這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出乎我意料的有了一個溫柔的後續。在今天準備挑燈夜戰備課的當口,我收到了那位同事的私信,是幾張高清的照片,拍的正是我昨日評論裡推薦的小吃。我沒由來地有些開心,就和他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起了天,而且聊得甚是愉快,不知不覺過了許久,再回憶起我們坐在面對面的工位工作的日子,貌似也從未說過那麽許多話。

聊完後,我看著這長達好多頁的聊天記錄,忍不住翻出了那些被自己埋在網盤深處留學時拍的照片,覺得可以回憶並感歎一下那真的是一段有酒有朋友有風景的好時光之類的,儘管彼時,我對周圍的一切都帶著些陌生和恐懼,畢竟那是我第一次去到距離故土如此遙遠的地方。

然而,隨著一張張照片滑過,那些蘇格蘭獨有的荒涼而壯麗的風景漸漸不再吸引我,反倒是一些瑣碎的生活照引起了一種莫名的情愫,比如那棵在我房間窗外結滿了果子卻無人采摘的蘋果樹,窗台上長出了嫩芽的甜薄荷,路邊捧著路人給的餅乾的小松鼠,還有在春夏交替時節前往超市路上看到的滿地的落英。我慢慢意識到自己看到的不只是風物,也是自己建築在異地的一個家,只有我一個人的家。這些日常事物在情感的潛移默化中一點點結線成網,變成了羽絨被一般讓我感覺溫暖而安心的存在,和此時此刻我房間裡的陪伴了我十幾年的書櫃一樣,已然成了我不能丟失的一部分。

在回國工作的短短兩年裡,父母時不時地會說起,感覺我比起出國前性子平和柔順了許多,往日裡我從不認同這種說法,因為我總覺得自己是更加張牙舞爪了起來,膽子大到幾乎想幹什麽就幹什麽,包括半年前選擇不聽身邊多數親友的勸阻辭職轉行,比起小時候希望討好身邊所有人的自己,這哪裡可以算得上平和柔順。然而看著這些照片,我有些明白了個中緣由,在成年後那些自由又有些孤獨的日子裡,我為自己緩緩建起了一個虛無的巢穴,即使看不見摸不著,也讓我覺得安定自在,處理各種複雜的人情世故時不再害怕失去一切,哪怕明知自己總有不得意的時候。

雖然不知道這種變化算不算一種進步,至少與我而言,我已經填補了自己少年時心中的一個窟窿,希望有一日,在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時,能夠徹底地和心如浮萍四個字說再見。

其實,我寫這封信原本的打算,和我在正午信箱裡看到的大多數來信一樣,只是因為一些生活煩惱想找個樹洞傾吐,卻因為一件意料之外的小事而徹底偏離了主題,某種程度上也算是被治愈了,所以也希望把這份治愈分享出去,祝福那些和我相似的多少生活得還有些迷茫的大朋友們早日擺脫自己的煩惱,活得開心圓滿,或者缺憾但不遺憾。

祝好。

綏河

2018年12月17日

NOON回復:

綏河你好,

綏河是地名嗎?我總覺得以前的人在籍貫或封地前冠姓氏的做法挺好的,什麽康南海啊張北海的,胡姓拉薩人就叫“胡拉薩”,馬姓鞍山人就叫“馬鞍山”。

域外經歷會讓人安心。別說你去蘇格蘭了,我去一趟蘇州,踩過了咯噔咯噔的石板路,跟大柳樹底下吃過一份麥芽糖,再走幾個園林,回來都會覺得這幾十個小時就算是賺到了。英倫三島,去過的人都跟塗了安神油一樣,只有馬克思是例外,他離開倫敦之後寫了《共產黨宣言》。

歐洲的古老城市給人以虛無的家園感。你沒有那裡的根,每有那裡的國籍和地產,你跟他們一點關係沒有,但你總能想到歸於他們之中,因為無欲無求的日子和氣氛,總是在對照你時時患得患失的現實。那裡的人似乎不想著增添什麽,而只是順服於現有的一切,年輕人年輕而沒有炫耀感,老人老得像一些自然風乾的樹。知道世上有一些人在以與自己完全不同的方式和心境生活,你就會感到安心。

“旅居”這兩個字你喜歡不?我喜歡,我覺得“旅長”是軍銜裡最有詩意的稱呼(相比之下“團長”最有夥夫味),而旅和居在一起,亦重亦輕,哪怕是流落街頭也值得了。旅居的時候,你每天都有新鮮的東西可看,一條地溝都是新的,一個冷氣機室外機,在牆上留下的鏽跡都是特別的,時間比任何時候都過得緩慢,塞滿了內容。你的臉和性情被灌注了好奇心,自然就跟以前不一樣。

我都不知道我為啥要解釋這些。你有一個好的起點,日後再考慮“換個環境”會更加遊刃有余,更不可能僅僅把自己在原來生活的地方養成的習慣帶去新的旅居地。你看你這麽容易就被蘇格蘭記憶帶走了,連想表達的煩惱都記不住了;可是很多人沒有這個福分。他們日常見到的都是跟自己一樣的人,一樣的壓抑,緊張,疑慮,自大。無論什麽時候,一個人都只能通過接觸異質元素,才能逐漸擺脫在同質化環境裡養成的思維和感受。

所以,就珍惜吧。我不知道為啥有這麽多幸運兒,不知道或假裝不知道自己的幸運,幸好我這種精神上的無痛兒,早就泯滅了內心絕大多數的嫉妒。

雲也退

—— 完 ——

題圖由朱墨拍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