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什麼是營養缺乏、營養不足、營養過剩?

1)營養缺乏

由於機體所攝取的營養素不能滿足自身需要而出現各種營養素缺乏所特有的癥狀與體征,即營養缺乏病(症)。

一般將營養缺乏病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大類。由於膳食中營養缺乏或攝入不足而引起的營養障礙性疾病稱為原發性營養缺乏病。如營養性貧血、眼乾燥症等都是原發性營養缺乏病,只要補充足夠的相應營養素即可痊癒。

其致病原因有:

①不良的飲食習慣。

如不合理的烹調,使營養素大量破壞或丟失;因偏食、挑食、禁食、忌食等原因,使營養素的攝入量減少,從而造成機體營養素缺乏。

②過多食用精白米、精白面。

由於糧穀類的過度加工,可使其中的硫胺素(維生素B1)損失90%,核黃素(維生素B2)、煙酸(維生素PP)和鐵損失70%~85%。這些營養素在麩皮與胚芽中分布較多。

③經濟原因。

在經濟落後地區,人們生活水準較低,副食品攝入較少,主要以主食提供熱能與各種營養素,往往造成營養缺乏病的發生。由於體內體外的各種原因,妨礙營養素的吸收與利用,或因病理、生理需要量增多而不能及時供應,或由某種原因使營養素在體內的破壞和排泄過多而造成的營養缺乏病稱為繼發性營養缺乏病。繼發性營養缺乏病,首先表現為機體組織儲存減少,進一步出現病理形態學的改變。常見的營養缺乏病有: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PP、維生素C等的缺乏病,營養不良性貧血及其他營養缺乏病等。

2)營養不足

體內某種營養素含量不足,但尚未達到缺乏的程度,可毫無癥狀或僅有輕微癥狀,處於亞臨床表現狀態。若能在這種狀態下通過生化檢驗及時發現,及時給予補充相應的營養素,可以得到糾正,防止營養缺乏病的發生。

3)營養過剩

當攝入的營養素超過機體的需要時,除增加機體代謝負擔外,多餘的營養素將儲存在體內,導致營養過多症,有時還可引起中毒。例如,攝入過多的熱能可導致肥胖,攝入過多的維生素A、維生素D可引起中毒,攝入過多的碘可致甲狀腺腫大等。

當膳食結構不合理,攝入的熱能營養素不平衡,就會導致營養失調。

營養失調包括營養缺乏、營養不足和營養過剩。

熊苗營養師 一對一營養指導就是要做 【營養失調】的事情。

13311538763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