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8最強闢謠出爐,這些謠言你都輕信了哪些?

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等部門聯合推出的「科學流言榜」榜單近日出爐。本期共有5個科學流言上了榜,「大蒜熗鍋會引發癌症」「O型血是最強血型」「麻辣燙裡添加大殼粉會導致不孕不育」等都是假的。

1

大蒜熗鍋會引發癌症?

流言

最近,一網上廣為流傳的影片提到,「大蒜熗鍋」這種常見的烹飪方式非常不好——因為在熗鍋的過程中大蒜會產生一種2A類致癌物丙烯醯胺。

真相

所有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質的植物性食物,在加熱到120℃以上時,都有可能產生丙烯醯胺。產生的數量和烹飪形式密切相關:烹飪溫度越低、時間越短,產生的丙烯醯胺就越少;反之,產生的丙烯醯胺就越多。我們在用大蒜熗鍋時,由於烹飪時間很短,因此產生的丙烯醯胺的量非常少,不足以對人體造成威脅。比起大蒜熗鍋,更應該警惕薯條等油炸食品。

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發布的文獻,丙烯醯胺屬於2A類致癌物。所謂「2A類致癌物」,就是說,有實驗證實,丙烯醯胺可以令實驗動物患上癌症,但是對於人體而言,尚沒有確切證據。

自2002年瑞典國家食品管理局發布研究報告起,世界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癌症協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權威機構,先後對丙烯醯胺的致癌風險做了評估。截至今日,仍然沒有證據表明,食物中的丙烯醯胺會增加癌症風險。退一步講,即使丙烯醯胺可以引起癌症,也要達到一定劑量才行。動物實驗表明,每日攝入0.3毫克/千克體重,是丙烯醯胺致癌的臨界點。

對於體重50公斤的人,每天攝入15毫克以上的丙烯醯胺,才有擔心的必要。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統計,一公斤炸薯條,平均含有1312微克(1.3毫克)丙烯醯胺。也就是說,體重50公斤的人,一天吃11.5公斤的炸薯條,丙烯醯胺的攝入量才會達到臨界點,換成大蒜,攝入的量還要更多,這顯然是不太可能的。

2

O型血的人真的就「高人一等」?

流言

一篇名為《炸了!血型也分貴賤?科學家認準最強血型是……》的文章火爆了網路,引起眾多人的關注。

真相

首先,ABO血型,是根據紅細胞上的抗原命名的。紅細胞上僅有抗原A為A型,只有抗原B為B型,若同時存在A和B抗原則為AB型,這兩種抗原俱無的為O型。

所以,對於某種疾病,如果不同的抗原類型可以導致不同的結果,那麼,血型就和這種疾病有關;反過來,任何與紅細胞抗原類型無關的疾病,和血型也沒有關係。

了解過血型的原理,我們再看看前面提過的幾種疾病。

先說說對的。瘧疾是由瘧原蟲引起的。瘧原蟲在感染紅細胞的過程中,需要通過粘附分子粘附在紅細胞表面,這個過程中,不同抗原呈現出不同的結果。A抗原的粘附親和力最高,B抗原次之。O型血A、B都沒有,自然佔盡便宜。所以,O型血對於瘧疾的抵抗力最強。

老年癡呆的病因頗為複雜。雖然有前瞻性研究表明,血型對其有一定的影響。但是樣本量較小,相關研究也不多。此外,老年癡呆的病因目前仍不明確,遺傳相關性研究沒有突破性進展。

當然更多是充滿爭議的。由於疾病的複雜性和血型分布的差異,不同的研究方法,會對研究結果產生重大影響。有統計資料表明,A抗原和胃癌發病密切相關,因此A型血患胃癌的概率最大。但是,胃癌和幽門螺桿菌感染密不可分,而O型血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率明顯高於其他人群。所以,也有研究顯示,胃潰瘍、胃癌、肝硬化等消化系統疾病,明顯多見於O型血人群。心腦血管疾病研究,結果也與之類似。

儘管從上個世紀50年代起,就有學者研究血型和疾病的關係,但疾病的原因是複雜的,往往由多種因素共同決定,不同地區、不同種族,血型分布差異極大,也對研究方法產生了挑戰。所以至今,仍然沒有定論。

3

麻辣燙裡添加大殼粉致不孕不育?

流言

麻辣燙中添加的一種俗稱「大殼粉」的東西是罌粟類似物,它除了可能有毒品的危害外,還含塑化劑會導致不孕不育。

真相

雖然大殼粉的包裝上畫著類似罌粟的植物,名字叫大殼粟粉,但實際上檢測結果並沒有發現罌粟鹼。至於會導致不孕不育的說法,是因為有專家在大殼粉中檢測出了一種名叫領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OP)的塑化劑。

實際上,最常見的塑化劑是鄰苯二甲酸二己酯(DEHP)和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也是國家重點控制的汙染物,但大殼粉中這兩種塑化劑都非常少。

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原衛生部規定食用香精香料中的塑化劑總量不得超過每公斤60毫克(60PPM),只要符合這個量,可以繼續銷售和使用。而大殼粉DOP的含量大約是3PPM出頭,因此從安全性上來看,並沒有問題。

當然,個別店家這種打擦邊球的行為不妥,不過希望消費者和媒體能夠更加理性地看待食品添加劑、化學物質、純天然等概念。食品添加劑並不是洪水猛獸,經過風險評估,添加量在安全範圍之內是沒有問題的。

4

防止菠蘿「蜇嘴」,可用鹽水浸泡?

流言

菠蘿是很多人春夏季節喜愛吃的水果,但直接進食很可能引起舌頭、嘴巴的刺痛。為防止菠蘿「蜇嘴」,用鹽水泡一下最有效。

真相

吃菠蘿造成口腔刺痛,最主要的原因是菠蘿中含有高活性的菠蘿蛋白酶等物質,這些物質可以分解口腔黏膜、舌頭、食道內的蛋白質。對胃酸少的人來說,吃菠蘿甚至可能對消化道黏膜造成傷害。

菠蘿蛋白酶歸根結底是一種存在活性的蛋白質,能使蛋白質變性的條件有強酸、強鹼、高溫、金屬離子、重金屬鹽等等。這裡面的確提到了「鹽」,但要注意是指重金屬鹽,並不是生活中的食鹽。食鹽(氯化鈉,NaCl)中的鈉離子相當穩定,幾乎不會發生任何化學變化。所以,用鹽水浸泡菠蘿,並不會使「蜇嘴兇手」菠蘿蛋白酶失活,從而保護口腔不被其刺激。

但用鹽水來泡一下菠蘿,可以部分抑製蛋白酶的活性,所以刺痛感會輕一些,對食道和胃也更加友好。同時鹽水掩蓋了菠蘿本身的酸味和苦味兒,改善其口感,讓菠蘿的味道更加甜美。

5

牛仔褲耐臟可以好幾年不洗?

流言

牛仔褲耐臟,可以好幾年不用洗。某歌手出席某活動時自曝不洗牛仔褲,最久的有五六年沒洗。

真相

牛仔褲最早的記錄來自於16世紀的義大利,據說是對商船水手所穿褲子的稱謂。不過,牛仔褲真正被人們熟知,還是始於19世紀50年代美國西部淘金熱,人們迫切希望有一種耐穿耐髒的衣服,在這種背景下,堅實、耐用的牛仔褲應運而生。

如今幾百年過去了,當年的「工人裝」已經演變成為時尚的流行文化,牛仔褲發明當初所帶有的磨損、不清洗、破洞、補丁等風格也沿襲至今,成為潮流文化的一種。不洗牛仔褲,俗稱「養牛」,就是長穿少洗,用身體的曲線去打磨全色的牛仔褲,使褲子自然褪色,形成貼合自己身形的褶皺和貓須。

不過,所謂的「養牛」毫無科學依據,甚至有些「荒唐」。牛仔褲的柔軟舒適更多的來自於長時間穿著。因為牛仔褲特殊的布料和製作工藝,在清洗保潔上可以不用像襯衫、T恤衫這樣頻繁,但這絕不意味著牛仔褲可以幾年不洗。

牛仔褲和其他紡織品一樣,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長時間不清洗同樣會聚集細菌。

圖片素材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注久久,健康隨行

掃一掃

有福利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