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現試水短劇《剩下的11個》 背後是什麽?


1905電影網專稿 一集6分鐘,一共6集,一個人飾演三個不同的角色,三周播完約40分鐘的一部劇。


你看過這麽短的劇嗎?這是演員李現的個人迷你劇《剩下的11個》,在9月10日剛剛完結。 隨著閱聽人觀劇習慣的改變與短視頻的興起,這類一集10分鐘以內的迷你短劇或微短劇應運而生。通常這類短劇有依托短視屏平台的豎屏格式,也有依托優愛騰芒、B站等網絡平台的橫屏格式。



 短劇市場如火如荼,這次《剩下的11個》的出場,則另辟出一種新形態:這是第一次以單人明星演員為主導創作的橫屏迷你短劇。目前,每集的播放量均約1000萬次,在同類型裡已經是很不錯的收視成績。我們不禁好奇,如今的短劇走到哪一步了?這種新模式的出現會是“曇花一現”嗎,它對短劇內容的創作和開發會有什麽影響嗎?


01


《2021年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調查數據顯示,六成左右的受訪者認為網絡劇的劇集集數將進一步減少,有近五成認為單集時長會變更短,其中短劇或微短劇將成為重點發展方向。 


據雲合數據統計,2021年上半年同比去年的微短劇上新量從221部減少至128部,有效播放量則從6.2億同比增長至10.2億,其中2月初上線的《如夢令》有效播放超過3億。


來源:雲合數據


可見微短劇數量在減少,閱聽人在拓寬,質量在升級,逐漸邁近主流市場。這些數據表現背後,離不開近年來各大平台對這一劇集類型的持續投入。 愛奇藝以《生活對我下手了》開創劇情化的豎屏微短劇風潮後,先後推出“豎短片”扶持計劃、上線“豎屏控劇場”、對橫屏與豎屏短劇單集時長作出不同限制規定。

優酷專門發布短劇合作白皮書,尋求單集1-20分鐘,整體不低於60分鐘的短劇,向合作夥伴提供內容分發、聯合行銷、商業化變現等一系列服務。


豎屏短劇《生活對我下手了》 


騰訊視頻主推單集1-10分鐘的“火鍋劇”,騰訊微視也推出1-3分鐘豎屏微劇品牌“火星小劇”。

芒果TV則為微短劇打造“下飯劇場”,在今年8月與米讀小說開啟合作,將微短劇定位“泡麵番”,主要服務90、00後的女性用戶群體。 


快手是最早深耕短劇的短視頻平台,專門開辟短劇專區。據統計,截至目前每天在快手觀看短劇的人數已超2.1億,平台上收錄短劇超兩萬部。


快手短劇專區 


在抖音平台上,連續劇情或系列IP短劇也被成千上萬用戶觀看,抖音在年初推出的自製微短劇《做夢吧!晶晶》在官方账號中就收獲超過2.8億的播放量。今日頭條也借助《剩下的11個》在微短劇領域試水、加碼布局。



微短劇、微劇、火鍋劇、超短劇、迷你劇......各類平台對這種短劇類型的命名和概念定義都不同。相同的是,這種短劇普遍預算成本低、製作和審核周期短、創作門檻不高,題材集中在戀愛、搞笑、校園、古裝、魔幻、懸疑等,其中甜寵類最為泛濫。 


短是對故事的一種消解式呈現,快是一種思維邏輯的銜接,短劇的特點是既簡短,節奏也快,但大多數作品就陷入故事雷同、情節碎片、反轉過多、台詞粗糙、表現誇張化等問題,受限於成本,場景、服化道、燈光、特效等製作層面的水準也不夠,和常規劇集相比,差距很大。



隨著現在各平台對短劇人才的招募,對創作扶持計劃的不斷加碼,從“短、快”到“短、快、精”,做出化繁為簡的極致精品優質內容,成為大家共同探索的方向,短劇中的“全民爆款”還在路上。 


02

這類短劇的製作者主要有兩大陣營,一類是短視頻平台裡的網紅,由MCN(Muti-Channel Network)公司專業化運營,做短劇主要是為了引流與固粉,為網紅打造個人IP,賺取聲量和流量,其中目的還包括通過帶貨變現。 


另一類是傳統影視公司和藝人經紀公司,《剩下的11個》就是由今日頭條、壹心娛樂和李現工作室共同出品,比如開心麻花影業在去年出品製作了橫屏搞笑短劇《親愛的沒想到吧》。



金靖主演的《做夢吧!晶晶》聯合出品公司包括由打造出《我不是藥神》的真樂道文化。騰訊在2021年年度片單中一口氣要推出14部“微劇”,幾乎都是閱文IP改編。 這些公司對短劇的入局和布局目標各異:為旗下新人賦能、為明星藝人提升個人附加值,拓寬創作產品的內容方向,或者是借此快速回收盈利等。


騰訊推出“微劇”片單


許多影視和藝人公司出品製作的短劇都是與網絡文學小說IP深度綁定,《剩下的11個》則是導演林博的原創作品,在此之前,林博與李現有過多次合作,他們拍攝的《奇妙世紀》也是短劇,單集時長更長一些,為20分鐘,參考了《黑鏡》、《世界奇妙物語》等系列的單元劇模式。 


這回把故事敘述和人物構建縮短在每集6分鐘這一很多人都不敢挑戰的限制體量裡,林博告訴1905電影網,這是他和李現共同想做的突破,他認為該劇在短劇模式裡有三點全新嘗試。



從前期開發就明確定位以演員李現為核心,李現對創作的參與度非常高,“這個劇本就是圍繞李現來做的,很多調性,包括人物是比較適合他現有的個人風格,他能夠駕馭這個有懸念感,有一點想象開放空間的故事框架。” 


李現在這麽短的時長內要分飾創業者、小鎮青年和人氣偶像三種角色,作為有知名度和人氣的演員,主動與影視創作團隊開發短內容,挑戰多種面貌,用這種自主作品與粉絲建立聯繫,是有別於線下拍攝VLOG、直播之外的全新路徑。


《剩下的11個》截圖 


相比一般長度的電視劇和電影,迷你短劇製作成本低,林博說他們不因此就回避對製作水準的高標準要求。“好鋼要花在刀刃上,不好的我們就不去拍、不去碰”,的確,可以明顯看出《剩下的11個》在有限的預算內做到“揚長避短”。 


通過棚內置景、設計光影效果和長鏡頭調度設計,努力製造出懸疑劇的氛圍,在被“粗製濫造”侵襲的短劇市場裡,這部作品盡力在打造電影質感和類型質感,包括片頭片尾的視覺與音樂設計,融入說唱音樂,加入年輕流行的新潮元素。 


在播放周期上,周更兩集,每集末尾都留下新的懸念,以此去強化用戶的追劇粘性和他們對劇情解謎猜想的空間。根據現有反饋,林博表示如果有下一季,在這方面會再做調整,從故事設計到播出方式,希望與觀眾搭建起更多維度的社交感。



“新任務是什麽”“為什麽他殺了他”“最後一個畫面他睜眼了”“還是沒看懂”......看完最後一集,很多人都留下了對劇情的疑問。

林博解釋,第一季只是故事的開頭,之後想形成一個系列宇宙,“因為它足夠短,可以承載很多新的想法。不單單是李現,甚至會一些新的藝人加入進來。”對於這個盤子,他們有想繼續做大的野心,在迷你短劇集的類型上持續深耕。 


03

除了《剩下的11個》,林博還製作了一部說唱歌手的迷你短劇《星期三的恐嚇信》,同樣是懸疑類型。 


“現在很多超級短劇都做愛情甜寵,鋪設和反轉會比較直接,而懸疑類型可以在每一集都做開放性結局,這種類型最迷人的地方是可以不斷被重塑,不斷有新的觀眾通過細節拚湊出新的邏輯和內容。” 


在他看來,借助懸疑類型的自身優勢,可以讓短劇的能量俱增,相比愛情甜寵,懸疑類型對製作品質的要求也比較高,因此對短劇的創作要求就有相輔相成的效果。



但是問題也在發生,這類比一般短劇更短的劇集,因為製作規模和級別有限,對內容的取捨要求就很嚴格,也容易造成觀眾“看不夠”的觀感。如果每一集都以懸念做結尾,同質化會非常嚴重,這都會影響更好的觀劇體驗。 


同時還存在開分率不高的窘境,主要原因還是閱聽人不夠廣,觀看人數沒有達到足夠開分的標準。如何從粉絲或短視頻愛好者拓寬到更多圈層的觀眾群體,是這類短劇需要進一步突圍的困境。 


成本回收也是問題之一,“目前平台都不太會願意為這種內容買單,一般還是長劇集,或者要十二集的體量。如果短到像我們這種情況,就可能會投入和回收不太成正比。”林博認為這仍然是一個要做的正確事情,“李現或更多演員更主動的去做一些優質內容給粉絲,通過平台和渠道去做一些突破和改變,這個信號是很明確的。”



在影視資源和技術快速提升、商業模式逐漸健全的環境條件下,平台需要更有創意的內容產品,影視創作者需要實驗創新的空間,演員也需要自主表現的舞台,多方聯合去創造新的話題,新的概念,各有益處。 


從以往的拓荒階段到《剩下的11個》的“小試牛刀”,無論這類短劇未來能否形成風氣,此刻與未來,都需要向精品製作邁向更大的一步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