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結腸炎症試試「草莓療法」

播放GIF

炎症性腸病(IBD) 為累及迴腸、直腸和結腸的一種特發性腸道炎症性疾病,可導致嚴重腹瀉和疲勞的疼痛癥狀。目前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和手術。

但是最近,科學家們發現一種簡單的飲食乾預可以減輕結腸炎症並改善腸道健康。確切地說,就是每天吃幾顆,就能夠使你免於結腸炎症。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8月20日美國化學協會(ACS)第256期年度會議和展覽會上。

該研究的負責人Hang Xiao博士說:「當今社會中,久坐的生活方式與高糖,高動物脂肪和低纖維的不健康飲食習慣,會加劇結腸炎症並提升IBD風險。」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數據,2015年,美國有300萬成年人被診斷患有IBD。IBD包括克羅恩氏病和潰瘍性結腸炎,前者會影響胃腸道的任何部位,後者會導致結腸和直腸發炎。IBD患者患結腸直腸癌的風險也更高。

飲食中水果和蔬菜的攝入與IBD風險降低之間存在關聯。為了找到一種有效且易於操作的方法來降低IBD患者和普通人群的結腸炎症風險,Xiao和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研究團隊將目光投向草莓,因為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水果。

根據Yanhui Han博士的說法,過去的大部分研究都關注於草莓提純的化合物或提取物,而這會忽略草莓中很多其他重要的成分,比如膳食纖維以及與纖維結合的酚類化合物,而這些物質是無法通過溶劑提取的。他補充說,研究草莓整體的作用是有意義的,因為人們吃的是整個草莓,而非提取物。

在實驗中,Han和Xiao使用了四組小鼠進行研究。一組是採用常規飲食的健康小鼠。另外三組是患IBD的小鼠,分別採用常規飲食、添加2.5%草莓粉或5%草莓粉的飲食。Xiao說,他們對小鼠餵食的草莓量與人類在常規情況下吃的草莓量相同。

研究人員發現,每天攝入少量草莓(相當於人類每天吃3/4杯草莓,一杯通常為200至250毫升)就能夠顯著抑製患IBD小鼠包括體重減輕和嚴重腹瀉的癥狀。草莓療法還減少了小鼠結腸組織中的炎症反應。

但是,減輕炎症並不是草莓在這項研究中表現出的唯一益處。結腸炎症會對腸道中微生物組造成負面影響。患IBD時,結腸中的有害細菌的豐度增加,而有益細菌的水準在結腸中減少。

在接受草莓治療之後,研究人員觀察到,IBD小鼠腸道中的不健康微生物群組成得到了逆轉。Xiao的團隊獲取的實驗數據還表明,草莓能夠影響IBD小鼠體內的異常代謝通路,而這反過來能夠緩解結腸炎症。

接下來,該團隊將在IBD患者中驗證這些發現。雖然每天吃3/4杯草莓看上去能夠改善腸道健康,但是Xiao建議患者們在改變飲食之前還是應該先顧問醫生。他還提醒說,如果對草莓過敏的話,還是不要嘗試這種營養乾預療法。

《營養界》科學膳食 健康你我

更多資訊請猛戳「閱讀原文」

公眾號ID:yingyangjie1900

營養界

原創文章歡迎個人及平台轉發轉載,並請註明出處。

已註明來源文章,僅作為知識分享,版權屬原作者,如有侵犯,請及時聯繫撤除。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