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白大衣高血壓」是病嗎?

這是 達醫曉護 的第 1516 篇文章

小李同學最近有點煩。在學校組織的一次健康體檢中,他被醫生告知血壓偏高,需要對血壓進行監控。於是小李同學每天早晚在家裡測量血壓,結果都是正常的。學校衛生老師建議小李同學到醫院去複查,可到了醫院,小李同學一看見醫生,血壓又莫名其妙升高了。小李同學的血壓到底算正常還是偏高呢,是否需要服用降壓藥治療?像小李同學這種,在醫院由醫生測量血壓時血壓升高,而在家自己測量時血壓正常的現象,臨床上被稱為「白大衣高血壓」(WCH)。

過去人們普遍認為,「白大衣高血壓」是由於被檢查者看到穿著白大衣的醫生,會不由自主的精神緊張,從而體內分泌過多的兒茶酚胺,使得心跳加快,外周血管收縮,血流阻力增加,導致血壓上升,產生所謂的「白大衣高血壓」。人們認為白大衣高血壓是良性的,與心腦腎等靶器官的損害無關,可以不予治療。

近年來,隨著高血壓診斷及防治研究的進展,白大衣高血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許多學者對白大衣高血壓的發病機制、診斷標準、靶器官損害及治療原則和方案等提出了新的觀點。現在認為,白大衣高血壓可能是處於正常血壓與持續性高血壓之間的一種中間狀態,白大衣高血壓在初診原發性輕、中度高血壓人群中的發生率約為12%~50%。成人高血壓中的白大衣高血壓具有一定的靶器官損害和代謝危險性,患者常伴有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仍有較高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白大衣高血壓在青少年中不是一種良性現象,可能代表了成年以後持續性高血壓的開端,如果有這種現象存在,日後患高血壓的風險會增加。像前述的小李同學的情況,屬於青少年白大衣高血壓,需要引起重視。

白大衣高血壓的診斷

對白大衣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受檢者診室血壓≥140/90 mm Hg,家庭血壓監測多次測量所得血壓均值<135/85 mm Hg,動態血壓監測<130/80 mm Hg (24小時) 或<135/85 mm Hg(白天) (2013年歐洲心臟學會/歐洲高血壓學會高血壓管理指南)。需要注意的是,在醫院中偶爾測得的血壓並不能反映受檢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實血壓水準,如果臨床上懷疑單純「白大衣高血壓」時,應通過家庭血壓測量或動態血壓測量來協助診斷。受檢者在醫院測血壓高於正常標準而24 小時平均血壓正常或家庭血壓正常,則可以診斷為白大衣高血壓。

白大衣效應

白大衣效應跟白大衣高血壓是有區別的。白大衣效應是指在醫務人員在場時受試者的血壓普遍升高的現象。白大衣效應是量的概念,可以發生在正常人群、白大衣高血壓患者、持續性高血壓患者,甚至孕婦、糖尿病患者中。而白大衣高血壓是一種疾病,是質的概念。有白大衣效應的人並不意味著就一定是白大衣高血壓。

如何破解白大衣高血壓

總體來說,「白大衣高血壓」危險性不大,不必太過於引起緊張,尤其是青少年,無需因此而產生不必要的心理負擔。一般情況下無需用藥,但應該加強隨訪觀察。特別是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應當在家裡多多測量血壓,爭取每年做一次動態血壓監測,並進行積極的生活方式乾預,主要包括:戒煙,限鹽,適當飲酒,低脂飲食,多食蔬菜、水果;控制或減輕體品質,經常參加體育鍛煉。青少年由於學習緊張,面臨升學考試等壓力,更需要放鬆心情,適量運動,消除緊張,保證睡眠。對已經出現了靶器官損害的患者,除了生活方式的改變,則應該接受適當的藥物治療,包括降壓、保護靶器官功能等藥物治療,及時糾正血糖、血脂等指標的異常,並定期隨訪。

延伸閱讀

發現疾病的「蛛絲馬跡」之一:要不要做體檢?

高考日,他為何不能報考醫學專業?

部分圖片摘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