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得了高血壓,應該如何就醫?

高血壓患者大多沒有典型癥狀,很容易被忽視而沒有及時就醫。這提示,高危人群要了解高血壓的一般癥狀,一旦有相關不適感,應儘快就診檢查;對於普通人群,在任何看病或體檢過程中,一旦提示有血壓升高的情況,應引起重視,定期複查,讓專業醫生對血壓升高的情況進行判斷。

診斷流程

當出現高血壓典型癥狀或相關可疑癥狀時,患者應及時、儘快就診。診斷流程如下:

1. 由專業醫生確立高血壓診斷,確定血壓水準分級;

2. 判斷高血壓原因;

3. 分析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以及相關臨床癥狀,做出病因和鑒別診斷,評估患者心腦血管危險因素。

一般情況下,高血壓患者可服藥控制血壓,但出現以下狀況後,需要及時入院進一步診治:

沒有確診病因;

2、3級高血壓,已出現靶器官損害;

已有明顯伴發疾病或併發症,如嗜鉻細胞瘤、腎小球腎炎、腎動脈疾病、妊娠中毒症、眼底改變等;

出現嚴重併發症,如心力衰竭、腦血管意外等;

高血壓危象(≥180/120 mmHg)。

診斷標準

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有3次診室血壓值均高於正常,即診室收縮壓(俗稱高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俗稱低壓)≥90mmHg,而且這3次血壓測量不在同一天內,此時可診斷為高血壓。

診室血壓是指由醫護人員在標準條件下按統一規範進行測量獲得的血壓值。如果是家庭自測血壓(HBPM),則診斷標準數值調整為≥135/85mmHg。

如果患者既往有高血壓史且目前正在使用降壓藥,就算血壓低於 140/90 mmHg也應診斷為高血壓。

動態血壓監測(ABPM)的高血壓診斷標準為:24小時內平均血壓≥130/80mmHg;白天≥135/85mmHg;夜間≥120/70mmHg。

就診科室

高血壓的日常就診科室為心內科或普通內科,複雜癥狀高血壓,可前往有資質的醫院專門設立的高血壓門診就醫。

相關檢查

一旦考慮高血壓診斷,應該進行全面檢查與評估,包括病史調查、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遺傳學分析、血壓測量和靶器官損害評估。

病史

詢問家族史、病程、癥狀、既往史、繼發性高血壓的線索、生活方式和社會心理因素。

體格檢查

測量血壓、脈率,體質指數(BMI)、腰圍、臀圍,觀察是否有庫欣綜合征面容、神經纖維瘤性皮膚斑、甲狀腺功能亢進性突眼征或下肢水腫,聽診頸動脈、胸主動脈、腹部動脈和股動脈有無雜音;觸診甲狀腺,全面的心肺檢查,檢查腹部有無腎臟增大(多囊腎)或腫塊,檢查四肢動脈搏動和神經系統體征。

實驗室檢查

基本項目包括血生化、血常規、心電圖和尿液分析;其他項目包括超聲心動圖、高敏C反應蛋白、眼底檢查、睡眠呼吸監測等。

血壓檢查

要求受試者安靜休息至少5分鐘後開始測量,取坐位上臂血壓,測量位置應與心臟水準。推薦使用經過驗證的上臂式醫用電子血壓計,首診時應測量雙臂的上臂血壓,以血壓讀數較高的一側作為測量的上臂。

測量血壓時,應相隔1-2分鐘重複測量,取2次讀數的平均值記錄。如果收縮壓或舒張壓的2次讀數相差5 mmHg 以上,應再次測量,取3次讀數的平均值記錄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現體位性低血壓情況者,應該加測站立位血壓。站立位血壓應在臥位改為站立位後1分鐘和3分鐘時測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