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歐洲銅版到日本浮世繪,東西方藝術交匯互鑒

正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由中國美術館和黑龍江省美術館聯合主辦的“文明互鑒——版畫語境中的世界影像”進入最後一周。此展共帶來兩館的館藏版畫作品約200件,創作時間跨度近400年。它以“文明互鑒”為主題,分“多元圖景”“複興經典”“盧浮拾珍”“英倫視域”“浮世物語”五個部分,在版畫的世界裡,展示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不同風格藝術大師的經典作品,讓廣大觀眾近距離傾聽在美的創造過程中那鐫刻的心聲,感悟那印痕中所折射出的思想光輝和創造力量。

更為重要的是,透過版畫語境裡的藝術張力折射東西方文明的碰撞與借鑒。諸如東方印刷術讓西方版畫技法趨於精細,西方繪畫裡的透視與光影催生出東方古老版畫藝術的新天氣。

1

戰爭題材裡的人文關切

“多元圖景”作為整個展覽的序章,提綱挈領式地展出了囊括亞美歐三大洲多國藝術家們的版畫佳構。在版畫的藝術語境中詮釋來自不同文明和歷史維度中的世界影像,從多元圖景中認識人類文明形態的多樣性和多元化,在版畫藝術的特殊語言和影像結構中透析人們通過藝術關切追尋人類共同命運的歷程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不懈追尋。

《戰爭與災難》

從西班牙藝術大師戈雅《戰爭與災難》的系列版畫中,我們可以看到戰爭的凶殘可怖以及給人們帶來的巨大創傷和深重災難,戈雅通過凹版鏤刻取得了精微的色彩變化和多變的線條紋路,更凸顯了戰爭場面的戲劇性衝突和藝術家充滿內在矛盾與悲憤交加的內心世界。這組版畫反映了西班牙人民英勇抵抗法國侵略者的鬥爭,揭示了侵略戰爭的罪惡行徑,熱切呼籲了和平的珍貴和人道主義精神。

珂勒惠支《面朝右側自由像》

同樣表現戰爭留下的創痛這一人類主題的,還有德國現實主義女畫家珂勒惠支。她是一位具有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和悲天憫人情懷的藝術家,善用多種藝術媒材表現當時德國社會的貧困、悲慘遭遇和戰爭創傷。此次展出的《面朝右側的自畫像》和《陰鬱》,都為單人肖像,通過精準的神情刻畫和情緒把握,展示了人物內心的痛苦彷徨,已超越個人肖像的範疇而成為時代的群像,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02

原作切換至版畫複興經典

不得不說,由原創名作到版畫作品的複製切換,構成了一種屬於版畫語境的藝術張力。展覽中的“複興經典”和“盧浮拾珍”板塊,分別是意大利文藝複興時代大師傑作和法國盧浮宮收藏的藝術史中的名作所轉化成的版畫作品專題。

“複興經典”成為意大利藝術在十八、十九世紀對其國家偉大歷史遺產的一種人文重溫和文化致敬。為了更好傳播經典,意大利佛羅倫薩學院著名版刻師卡洛教授從1812年到1833年歷時21年將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大師繪畫或濕壁畫以銅版畫的媒材再次重現。讓我們可以重溫蘊藏在具體作品中的以發現和肯定人的尊嚴與價值為主題的人文主義精神和呼喚對美好生活無限嚮往的現實主義情懷。“盧浮拾珍”專題將遠在盧浮宮的藝術大師傑作以版畫的形式構建更廣範圍的傳播語境,從法國國家藝術收藏的文化視角勾勒出人類歷史的重要時刻,透視人類文明走過的光輝歷程。

《薩賓婦女》

在法國新古典主義大師大衛的《薩賓婦女》這件藝術史名作中,我們看到了薩賓婦女為阻止戰爭,英勇地衝入戰場,以溫熱的血肉之軀隔開冰冷的金戈劍戟,最終化乾戈為玉帛的偉大形象。

從盧浮宮鎮館三寶之一達·芬奇的《蒙娜麗莎》轉換而來的版畫作品中,我們看到的已不是中世紀熱衷描繪的宗教人物或貴族階級,而是新興資產階級的普通市民形象,對於現世的人的關注和表現,昭示了中世紀的終結,新時代的來臨,具有深遠的影響力。自這幅名作誕生以來它就像謎一樣吸引著各個時代的學者廣泛討論和深入研究。

一如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所述,經典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其中必然蘊含著人類最崇高的價值追求,體現出美的理想和藝術創作的規律。

03

自然風光與世俗生活交相呼應

“英倫視域”篇章在黑白和彩色、具象與抽象的顧盼呼應之中,比較全面地展示了英國藝術家的版畫作品。

珍妮·桑德《聖保羅安靜的早晨》

從英國歷史上對人類生存現狀和未來命運的深刻思考到近代工業革命的偉大飛躍;從英國的古堡風光、神話故事、城市景觀、勞作場景、海上輪渡、人文肖像、奇珍異草,到現代精神下在形式美學中對城市與文化的現代主義視覺表達,觀眾可以盡覽英國城市與社會發展的脈動與節奏。

浮世繪《江戶之花菖蒲》

而“浮世物語”陳列的日本浮世繪版畫則是興起於江戶時代的一種獨特民族藝術,主要描繪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和自然風光等,堪稱日本市民市井生活的縮影。在亞洲乃至世界藝術中,浮世繪呈現出特異的色調與風姿,具有強烈的本土特色和裝飾性,歷經三百餘年影響深及歐亞各地,對歐洲繪畫特別是印象派產生了深刻影響。

安藤廣重《淺草的暮雪》

浮世繪可謂日本社會的一部百科全書,題材廣泛,雅俗共賞,具有較高的寫實技巧,在世界美術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頁。在這裡,既可以看到具有濃鬱本土氣息的四季風景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有頗為常見的美人畫題材,從藝伎到平民女子,創造出或秀麗,或誇張的女子形象。

一次展覽彰顯的也是一部人類進步史。因為人類進步的歷史正是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包容、相互融匯的歷史。在這個展覽上,人類文明的互鑒精神得到完美呈現,這種基於對美的認同的藝術創造,何嘗不是一種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END

本文刊發於2月13日北京日報鑒賞版

圖片提供及說明 中國美術館

新媒體制作人員 陳濤

北京日報副刊

本公眾號發布或推送的所有內容,

除注明來源外,版權均屬北京日報社所有。

北京日報副刊部出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