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改變線性思維,才是認知更新第一步

作者:艾菲的理想

“數十年的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腦很難理解非線性關係。我們的大腦傾向於簡單的直線,也就是線性關係。”

什麽是線性關係和線性思維?讓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

兩個農民種地,農民A跟農民B說:“我在地裡施了10磅肥,結果多收了2鬥穀物;後來我改施20磅,收成增加了4鬥;然後我又施了30磅肥,結果收成增加了6鬥。”

農民B說:“這麽厲害,我也去試試。”

於是就在地裡施了100磅肥,發現收成果然不錯,比之前增加了10鬥。然後就把肥料增加到了200磅,發現收成沒有改變,還是之前的水準。他想我乾脆再多施點肥吧,於是就施肥300磅,結果卻發現糧食減產了。

糧食為什麽會減產呢?

因為土壤裡的有機質被過多肥料破壞了,於是莊稼就被“燒死”了。

其實,將莊稼“燒死”的原因不是別的,正是農民B的“線性思維”。

Part

1

什麽是線性思維?

線性思維是一種直線的、均勻的、不變的、單一的、單維的思維方式,一切都隨著初始條件的給定而給定。

比如剛剛講的這個故事,農民B看到農民A每增加一些肥料,莊稼的收成就會等比增加,於是想到自己也可以用這種方法讓收成翻倍。誰知結果卻適得其反,收成不增反減。在這裡,農民B的思維模式就是直線的、不變的,就是線性思維。

線性關係這個概念最初來自於數學,兩個變量之間如果存在一次方函數關係,就是線性關係,它的表現就是一條直線。

Part

2

線性思維的5種具體表現

僅用定義去解釋“線性思維”還是過於抽象,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線性思維”的五個具體表現。

表現1、簡單複製過往經驗去推斷未來

很多年前,大家都覺得當公務員或者進入國企、銀行是最優選擇,因為它們都是鐵飯碗。然而現在卻在驚呼“銀行裁員潮的到來”。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

因為之前對於“鐵飯碗”的推斷正是建立在“線性思維”上的:在過去幾十年裡,這些工作都非常穩定,是所有人心中的“鐵飯碗”,因此它們在未來也一定還是“鐵飯碗”。所以,他們自然無法預料“銀行裁員潮”的到來。

表現2、 用已知結果得出單一原因

在看到一個結果時,會找到與結果相關的因素,然後認為這個因素就是導致結果的唯一原因。這種蠻橫的單一歸因也是線性思維的具體體現。

招人時,我們有時會聽到HR這樣說:“他是被上家公司解雇的,所以此人能力有問題,我們不能用。”

當僅從一個人被解雇這件事中就得出此人能力有問題這一結論的時候,我們就是陷入了“線性思考”的陷阱。

在職場上待的久的人都知道,這個看似簡單的現象背後可能有著各種不為人知的原因。可能是員工與老闆的價值觀不一致,老闆希望員工經常加班,但這位員工想要工作生活平衡。可能是政治上的站隊問題,也可能是公司合並後帶來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表現3、 認為事物的發展變化是勻速的

“這個月我的微信公眾號增加了5000粉,所以下個月還會增加5000粉,這樣6個月以後,一共會增加30000粉。”

當這樣說的時候,我們就是認為事物的發展變化是勻速的,但事情的真實發展卻並非如此。

如果你想要增加公司的網站流量,同樣是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提升5個排位,從第30名提升到第25名和從第6名提升到第1名,所帶來的網站流量增量是完全不同的。不同的原因正是因為它們的變化並非勻速。

表現4、 認為單一因素即可導致某一結果

“今天看到一個新聞事件,明天股市一定上漲。”

“提高利率一定會使經濟更加低迷。”

“我是名校畢業,畢業後肯定能進世界500強。”

“我很美,肯定能嫁個富二代。”

“我離婚了,所以我的小孩一定無法健康成長。”

“你是東北人啊,那一定很能喝酒吧。”

“只要我讀了博士,就能留校當老師。”

這類思考方式究其本質都是線性思維,它們排斥其他任何可能的變量,因此一旦有了某一因素,就認定一定會有某一必然結果。

表現5、將局部結論直接用於整體

在盲人摸象這個故事中,每個盲人都真切感知到了大象身體的一個部分,但它們的理解都是片面的,而他們都將局部結論直接用於了整體。這也是線性思維。

Part

3

真實的“非線性世界”是怎樣的?

如果習慣於用“線性思維”的五種方式去看待萬事萬物,我們就無法理解真實的非線性世界。真實世界究竟如何?我會用五個例子進行解釋,它們與前文中“線性思維”的五種表現一一對應。

例子1、 學習的S型曲線

“學習的S型曲線”理論的反面正是“簡單複製過往經驗去推斷未來”。

隨著我們對投入學習的時間越來越多,我們學習的收獲會依次經歷緩慢起步期、快速增長期和高原期。如果我們簡單複製“緩慢起步期”的經驗去推斷未來的學習效果,很可能會在“快速增長期”到來之前就選擇放棄。

例子2、大歷史觀

“大歷史觀”理論的反面正是“用已知結果得出單一原因”。

在提及北宋歷史時,很多人會說:“因為宋徽宗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修建艮嶽(園林的名字),北宋才亡國的。”後來元人郝經也在詩中寫到:“萬歲山來窮九州,汴堤猶有萬人愁。中原自古多亡國,亡宋誰知是石頭?”

然而,真實情況究竟如何?

法國歷史學家布羅代爾提出了記述歷史的三種時間尺度。長期,要關注一個地區的地理和氣候環境;中期,關注的是社會和文化層面的因素;短期,才是關注傳統歷史學關注的具體歷史事件。布羅代爾認為,具體歷史事件的出現,往往具有隨機性,在表面現象背後,是更深刻和穩定的導致該事件發生的中、長時間尺度的因素。

根據“大歷史觀”,我們可以推論,北宋滅亡絕不是宋徽宗愛造園林愛玩石頭造成的,其背後還有很多不同層次的深刻原因。

例子3、摩爾定律

線性思維認為“事物的發展變化是勻速的”,但在真實世界中,大部分事物的發展變化都不是勻速的,比如摩爾定律。

電腦領域有一個著名的摩爾定律,說的是電腦集成電路上的電子元器件,每1到2年就會翻倍,這樣電腦的運算速度就越來越快,這種快不是線性的,而是指數級的。

例子4、“人月神話”

“人月神話”理論的反面正是“認為單一因素即可導致某一結果”。

“人月神話”是軟體項目開發領域的著名理論,說的是:大項目只要增加足夠的程式員就能順利完成;或者對於已經推遲的項目,只要增加人手就能按期完成的看法都是極端錯誤和危險的,因為它假定人和月(即時間)之間可以互換,因此只要增加人手,任務就能按時完成。但事實上,將工作分割給許多人、對人員進行培訓以及不同程式員之間的交流都需要增加額外的工作。因此,以人換月去完成項目任務只能是一個神話。

例子5、80/20原理

對於“將局部結論直接用於整體”這類線性思維,80/20原理是最為有力的反證。

這個理論是由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提出的,最初的法則定義為:“80%的財富來源於20%的人”。後來,人們發現,該法則廣泛存在於商業世界與生活之中。比如:公司利潤的80%來自於20%的客戶;公司中20%的銷售人員貢獻了80%的銷量。世界上20%的人掌握了80%的財富。

Part

4

如何改變“線性思維”?

1、對“線性思維”傾向保持覺知

思維是人腦反應外部世界本質和規律的能力,是對事物認識的活動過程和對資訊的一種排序。所以我們天生就具有一種將事物簡化思考的傾向,線性思維非常簡單易懂,因此我們也傾向於用“線性思維”去思考萬事萬物,對此,我們需要保持一定的覺知,然後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究竟是簡單的因果關係,還是系統問題?”

2、 學習並實踐系統思維

“線性思維”體現的是一種簡單因果關係,與之對應的則正是“系統思維”。

事實上,世界上的大多數事物都是系統。所謂系統,就是一個由很多部分組成的整體,各個部分之間又有聯繫,作為整體又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像我們的身體,公司、國家,都是系統。

當我們面對的問題不是“簡單因果關係”時,我們就要用系統思維去替代線性思維。系統思維的本質是:在分析和解決遇到的問題時,將這個問題看做一個系統,從而通過對系統結構、行為和事件的理解去理解、分析和解決這個問題。

在具體運用中有以下3點可供參考:

第一,從整體入手進行思考

在觀察系統時,不能僅看系統的事件,還需要反覆審視系統的結構和行為。因為系統結構才是系統行為與事件產生和演進的根源。

正如前文所說,看到一個新聞,就認為明天股市會上漲。這樣的思考依然停留在“事件”之上,缺乏對系統行為以及系統結構的深入思考。

第二,用動態代替靜止,用多因素代替單因素

系統中不但有存量,還有流入量和流出量,同時還存在反饋回路,包括調節回路和增強回路,它們的改變都是動態的,不是一成不變的。

調節回路的作用是,不論系統中存量的初始值如何,也不管它高於或低於“目標”狀態,調節回路都會將其引導至目標狀態。比如:開始時,你精神飽滿的工作,工作一小時後你感到疲憊,於是想要喝杯咖啡,喝下咖啡後精神再次振作,此時你的精神水準就被重新調整到了剛開始工作時的狀態。這就是調節回路在系統中的作用。

增強回路的作用是,強化系統原有的變化態勢。比如:你在銀行账戶裡的存款越多,你獲得的利息就越多。

當進行系統思維時,我們需要審視系統的存量和流量變化,還需要審視系統中存在的各種回路,有時並不僅僅只有一個調節回路和增強回路,有時會出現多個調節回路和增強回路,而且它們之間還會相互影響。

第三,如果想對系統做出改變,就要找到整個系統的“杠杆點”

杠杆點是說,在系統中的某處施加一個小變化,就能導致系統行為發生顯著變化。如何找到系統杠杆點?並不容易,在分析系統時最好能先建立一個簡化模型去描摹這個系統的結構。雖然模型很難做到與真實世界一模一樣,但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尋找“杠杆點”。

以前匈牙利的路線系統是以首都布達佩斯為中心,從該國一端到另一端的車輛都必須經過布達佩斯,導致了嚴重的交通堵塞和空氣汙染。匈牙利曾采取過多項控制汙染和治理擁堵的措施,包括安裝並改造了大量的交通信號燈、頒布限速政策等,但都沒有什麽效果。實際上,造成上述系統行為的根本原因,即杠杆點,其實是路線系統結構設計不良,因此修正該系統的唯一方式就是重建路線系統。當然想要改變這個杠杆點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事實上,系統論與系統思維是非常複雜的內容,裡面有很多的概念與模型,如果想將這些深刻內容講的清楚而淺顯,還需另寫文章,接下來我會在“艾菲的十堂思維課”中陸續寫到(大家可以先參考《系統之美》這本書,這是我讀過的系統論領域最棒的一本書)。

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愛用“線性思維”進行思考,也早已習慣了用“線性思維”去看待複雜世界。卻不知道,這樣的線性思維讓我們對很多事物進行了錯誤的判斷、選擇以及預測,讓我們錯過了大好的機會、做出了錯誤的選擇、得出了與事實背道而馳的結論。如果不能對自己早已習慣並不斷自我鞏固的錯誤思維方式進行覺知並刻意改變,我們就會繼續沉迷其中,繼續錯誤的思考,結果只能是越走越遠。

認識到自己的“線性思維”並踐行改變,無疑就是認知更新第一步。

最後用一張思維導圖來進行今天內容的總結。

- END -

首席商業評論聯繫方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