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春末養生:養三臟,祛濕氣,避風邪

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節氣後,寒潮氣象基本結束。然而春風容易導致風寒入侵,加上春末雨水增多,濕氣較之前會有所加重。在「風」和「濕」共同作用下,身體內熱和濕氣結合在一起,人們很容易被濕氣、感冒、風濕、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咽喉腫痛所困擾,不要慌,做好預防是關鍵。

首先養三臟

春困綿綿,此時調補肝腎,有助於強筋健骨,提升人體精力。但春季調補肝腎也不宜太過,不能像冬三月時那樣大補,而應該緩補,且注意養陰,這個時候膏滋不僅對身體起到細雨潤無聲的緩補,關鍵是具有調補和滋陰雙重功用,比如調補肝腎的桑葚膏,溫而不燥,潤而不寒,共奏益氣補腎,強筋健骨之功,可緩解春季體力疲勞癥狀,強身健體。

再如滋陰潤肺的紅梨膏,清心潤肺、降火生津、滋腎補陰、清熱化痰等特別適合熱病傷津煩渴、消渴症、熱咳、痰熱驚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腫痛、消化不良者 ;而膏體內特有的木質素和硼,木質素在腸子中溶解後,形成像膠質的薄膜,能在腸子中與膽固醇結合,從而把膽固醇排出體外。硼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症。硼充足時,記憶力、注意力、心智敏銳度會提高。

其次祛濕氣

春季氣候潮濕、陰冷,濕氣較之前會有所加重。濕是最容易滲透人體的。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遇熱則成為濕熱,遇風則成為風濕,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濕氣重人群通常會有「重濁」和「黏膩」的感覺。並伴隨胃口不佳、身體困重不爽、頭重如裹、關節肌肉酸痛等情況,若已經患有各類關節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也容易在該節氣誘發。因此防濕寒、祛濕氣顯得尤為重要!

怎麼判斷自己是否濕氣重呢?快來自測一下!

看形體:中醫望診中有「肥人多痰濕,瘦人多虛火,偏胖者多為陽虛、痰濕體質。

看舌頭:濕熱者常見舌紅苔黃膩,寒濕者為舌淡胖,舌邊有齒印,苔白膩。

看大便: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圓柱體、很通暢的,便後用一兩張手紙就能擦乾淨。一旦發現大便稀薄、黏膩、不成形,且容易粘在便池難以沖走,也總有大便排不盡的感覺,就可能是有內濕。

看起床狀態:有些人早上起床後,會覺得很困、頭沉,像有什麼東西裹著,讓人打不起精神,而且痰多,即說明體內濕氣較重。

看平時狀態:戶外濕氣一大,就覺得胸悶氣短、身體沉、懶得動、不清醒,吃飯時沒胃口。中醫講「濕氣如裹」,一種被包裹著,動不了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好像穿著一件用水洗過但沒乾的襯衫那麼彆扭。

小黃薑,薑中上品,無論是商周時期的薑太公用之為士兵驅瘟疫,還是春秋時期的孔子用之除傷寒,都在印證著小黃薑其異於其他品種的優異之處,正因為有了古人的印證才有民間「早吃三片薑,賽過人蔘湯」的諺語,助陽除濕、益脾散熱、消腫祛濕的小黃薑深加工產品——土創優品薑糖膏,祛風除寒、益脾散熱、暖胃生髮、消暑止瀉、舒筋活絡、消腫祛濕,是祛濕路上的好幫手。

最後避風邪

四月春風,冷颼颼在眾多引起疾病的外因中,風邪是主要致病因素。據調查,有90%的氣管炎、肺炎、肺氣腫和70%的感冒與風向變化有關,還有中風、關節炎、風濕症及某些過敏性健康問題,也都與風有關。

1. 感到壓抑、頭痛、精神疲乏、煩躁;

2, 在風寒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人感到頭頸部疼痛、鼻塞、流涕、咽喉腫痛;

3. 微風攜帶的塵埃及汙染物,會導致上呼吸道感染及傳染病的傳播;

4. 風還會加速花粉的傳播,會將散落地面的花粉重新揚起,給過敏者增加發病的機會。

避風邪最好的方法做好春捂收尾工作,捂好背、腹、足底,衣服一件一件地減,由於人體下部的血液循環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受風寒的侵襲,所以宜「上薄下厚」,即先減上衣,後減下裝,鞋子也要穿得暖和一點。

除了做好以上防護以外,此時的心脾之氣逐漸旺盛,肝旺氣伏,正是身體補益的大好時機,喝點膏滋,既可補虛又可瀉實;既可溫寒又可散熱;既可扶陽,又可養陰。健脾化濕、健脾助運、抑肝扶脾、補益肝腎,有助於安然入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