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水裡的刀子》西安路演 極簡氣韻淨化觀眾心靈

  新浪娛樂訊 由知名導演爾冬升、張猛、萬瑪才旦監製、青年導演王學博執導的文藝佳作《清水裡的刀子》將於4月4日全國公映。影片改編自作家石舒清獲得魯迅文學獎的同名短篇小說,用紀實又古典的方式講述了一個關於生命和死亡的故事。本片獲得2016年釜山電影節最高獎新浪潮獎,又在全球二十多個國際電影節上斬獲多項大獎,受到評委和媒體的一致好評。

  3月25日,影片主創奔赴西安,從這座西北古都出發,開啟全國路演活動。首站,導演王學博與影評人、編劇楊欽和媒體及觀眾展開映後座談,暢聊影片的台前與幕後,現場討論積極,反響十分熱烈。

  追求電影氣韻 監製萬瑪才旦鼓勵導演王學博:堅持拍到你想要的!

  電影《清水裡的刀子》講述在十年九旱的寧夏西海固,一個偏遠的農村裡,一個穆斯林老頭的老伴去世了,老人和兒子舉意要在老伴祭日那天宰掉陪伴老人十多年的老牛來搭救亡人。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老人和兒子對牛精心照料,並且也流露出對牛的不捨和對老伴的思念。在祭日的前三天,這頭牛在飲它的水裡看到了將要宰它的那把刀子,於是開始不吃不喝,為了以一個清潔的內裡來結束自己的生命,之後老人就陷入了對生命和死亡的思考之中。

  導演王學博談到拍攝初衷時表示, 在看完原著小說後,他感到很震撼,不僅有很多關於死亡的思考,小說裡的氣韻也是他對電影的追求。2007年拍完同名短片後,王學博在2010年又準備籌備長片,為了更好的找到他想要的 “氣韻“,他在影片拍攝的村子裡生活了整整10個月,“在那生活體驗後,我才把這個氣韻找到了“。小說中有很多心理描寫段落,電影卻很難呈現,但這段生活經歷卻讓他漸漸意識到文學和電影之間的關係並不主要是內容,而是靈魂、氣質以及美學上的勾連。而這股來之不易的氣韻就體現在影片中無處不在的,有著獨特質感的視聽語言,“開拍前半年就和攝影師探討,最終決定走一些有古典氣質的,帶有一點繪畫感的方式,小說很極簡,我們整個美學從影像、聲音、剪輯等,所有的都比較偏走極簡的風格,努力的去找到那個比較虛的關於氣韻的東西。”

  在影片拍攝過程中,三位知名導演爾冬升、張猛和萬瑪才旦的聯合監製給予了這個初出茅廬的年輕導演很大幫助。他告訴觀眾,監製之一萬瑪才旦是個很穩的導演,會拍一個鏡頭拍250多條,“我覺得我不是一個那麽能堅持的人,我能感覺到他的這股勁一直在影響我“,”他在片場臨走時,跟我說的話是你想拍什麽如果沒有拍上,千萬不要把這一條過了,一定要堅持到拍你想要的!“就是這句話激發了導演的熱情和對作品的態度。

  小眾電影?影像乾淨故事精煉外國觀眾連刷兩次

  活動現場,對談嘉賓影評人、編劇楊欽對《清水裡的刀子》的第一印象是“清潔“, “西海固這個地方幾乎是熾平的,非常的乾涸,和現代形式無關,和都市無關,和工業化也無關,特別乾淨,整個作品看下來給我也有這種感覺”。電影影像化的呈現並沒有破壞西海固的現實樣貌,而是以紀實的方式來還原。楊欽更表示,影片的故事簡單,但有很多可以討論的東西,如信仰、生命和死亡等。除了導演與嘉賓的互動之外,更是和台下觀眾做了交流。有觀眾表明這部電影有很多遠景,製造出一種距離感,“好像我一直在拿望遠鏡在看這個故事,非常美”,還有觀眾評價整部電影帶給他一種“人在蒼涼環境中的無常感”。

  現場有觀眾反響強烈,《清水裡的刀子》是一部小眾電影,在中國這樣一個商業電影特別橫行的時代,無疑是一種冒險。“其實我倒也沒有覺得很冒險,因為每個片子面對的觀眾不同,我不覺得商業片就有更多的人看”,導演進一步回應,影片在德國放映時,有位老奶奶一共看了兩次,第二次還拉過他的手來看她手裡的票根,他堅信,“還是會有一些人和你有心靈上的溝通”。

  神秘面紗揭曉!路演首站曝預告極簡洗練暗藏生死秘密

  繼定檔海報後,《清水裡的刀子》在西安路演首站後又曝光了本片預告,為全國觀眾提前揭開影片的神秘面紗。電影采取4:3畫幅,從預告片中可見構圖的考究與影像的寫實,鏡頭時而固定,時而緩慢搖移,色調乾淨明亮,色彩搭配為黑白黃,影片攝影和美術十分亮眼,正是參考了畫家米勒和懷斯的繪畫風格。在極簡主義的影像裡,電影清晰勾勒出寧夏西海固的內陸風貌,一樁暗藏生死的秘密漸漸浮顯,一曲平靜的生命哀歌緩緩散發出靜默又深沉的力量。

  本片由浙江嘉上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海洋時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新華網四川有限公司、寧夏明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黑鰭(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博拉廣告傳媒有限公司出品,將於清明節檔期4月4日全國上映,敬請期待。

(責編:Koyo)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