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太極拳可改善膝關節損傷,這是真的!!


《內科學年鑒》(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2016年7月19日發表的一項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太極拳與物理治療一樣可以改善膝骨關節炎患者的疼痛和相關的健康結果。此外,太極拳組的患者在生活品質方面與物理療法組相比有了更顯著的改善。這些發現證明太極拳是一種有效的膝骨關節炎的治療方法。

就近些年來看,運動員膝關節損傷比較多,所以我們強調基本動作原理,絕大多數的運動損傷都是由於錯誤的技術和錯誤的動作模式導致的。

關於太極拳的動作原理,發現在打太極拳、做膝關節的動作時,和功能學中對下肢膝關節的動作模式要求是一致的。

膝關節在運動模式中是穩定關節,下蹲時膝關節應垂直於腳踝(脛腓骨),但是很多新人在沒有名師指點的情況下,在打太極時,膝關節處於不穩定狀態,所以會出現關節內損傷。

從太極拳原理來說,很多太極名師強調下沉的概念,而非下蹲,下沉時膝關節自然產生彎曲角度,膝關節垂直腳踝,腳踝與小腿形成大約90°的夾角,後背沒有支點的情況下,處於穩定狀態。之前我們在做下蹲動作時,往往膝蓋垂直點超過腳踝位置,會加大膝關節損傷風險。

太極拳強調「身一動無有不動,身體帶動四肢,上下相隨」,打太極時的旋轉是支柱旋轉,身體旋轉帶動下肢,同時太極也是多維度運動,如果掌握正確的動作要領,會極大降低膝關節損傷的風險。

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中國太極的動作表現,非常符合西方科學中:穩定關節的穩定性和靈活關節的靈活性的特徵。 從功能學中膝關節康復原理來說,最符合康復原則的動作是靠牆靜蹲,要求軀乾與大腿的夾角(髖角)為90°,大腿與小腿的夾角(膝角)為90°。

其原理是通過股四頭肌、膕繩肌、小腿部位及臀部肌肉的靜力性等長收縮,來加強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從而提高膝關節的穩定性達到康復效果,在穩定的基礎狀態上再發展其它動作。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預約免費體驗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