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練拳膝關節痛的病因及解決方法

太極

中國最受歡迎的太極文化類公眾號

雲海純音樂 - 太極音樂【導讀】只要在加強鍛煉的基礎上,認真學習與掌握太極拳各項要領,做到動作正確規範,使動作與膝蓋的天然結構、運轉規律一致,持續不斷地努力,就一定能夠克服太極拳可能給膝蓋帶來的負面影響。

關於習練太極拳引起膝蓋損傷疼痛的問題,論述已然不少,近來更看到有人在太極皇后高佳敏膝蓋問題上做文章,可見人們仍然在關注這個問題。我練拳近三十年,今年81歲,也曾有過膝蓋不適、打軟、局 部疼痛的現象,但現在膝蓋粗壯,雙腿有力,走路爬山、屈膝跳躍、慢練支撐都基本不成問題。我想這與幾十年比較正確地習練太極拳有很大關係。當前的情況是,大多數人由於科學施練,練法正確,膝蓋完好無損,甚至強壯有力;但也仍經常聽到有人講練拳以後膝蓋疼痛,甚至腫脹,因而放棄練拳,半途而廢的人也不少。可見膝蓋問題仍然是太極拳習練中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

一、重視對膝蓋的鍛煉與保護

在人體的諸多關節中,膝蓋是至關重要的關節之一,這是由膝蓋所處的位置與所起的作用決定的。人體的兩條腿支撐著全身重量,還要在負重情況下,靈活地走路、跑跳、屈蹲,這主要是由於在大小腿之間有一個起樞紐作用的膝蓋。膝蓋不僅在連接、轉動、屈伸上起關鍵作用,而且與骨骼、肌肉、韌帶一起承載著體重,可見膝蓋的作用是多麼重要。因為膝蓋又負重又要不斷地轉動,所以容易磨損、扭傷或拉傷,是腿上最薄弱的部位。常言道「人老先老腿」,而腿老先老膝,所以老年人腿腳不好,十有八九毛病出在膝蓋上。即使壯年乃至年輕人膝蓋也常出問題

對於老年人來說,隨著身體的衰老,骨質疏鬆、骨骼僵硬、退化,有其自然發展的一面,但也是可控的。只要用正確的方法,加以鍛煉與保護,完全可以延緩衰老的進程,到八九十歲仍然保持膝蓋健康是完全可能的。其中保護是重要的,如注意不要扭傷,不要著涼,但更為積極的辦法是加強鍛煉,增強膝蓋的承受能力,如經常做按摩、屈蹲、轉膝運動,走路、跑步、爬山等都是對膝蓋很好的鍛煉,其中有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就是習練太極拳。

二、太極拳對膝蓋是把雙刃劍

在太極拳習練中,膝蓋的作用尤為重要,這是因為太極拳為了增加身體穩定性,要求降低重心,這就產生了一個重要的要求——屈膝。雙腿要像兩張弓,保持一定的彎曲度,不能直立。一般人在直立時,重心大約在上腹部。現在要移到下腹部,即所謂「氣沉丹田」,身體如坐在一個無形的凳子上。這時,身體穩定了,同時也增加了雙腿的負擔。膝蓋在加重負擔的狀態下,還要不斷運轉,這樣增加了運動強度,讓膝蓋得到了有效地鍛煉,同時也容易使膝蓋受到損傷。特別是平時缺乏鍛煉的初學者,膝蓋更會承受不了壓力,從而產生疼痛現象。所以說,太極拳的屈膝要領,有鍛煉膝蓋的積極作用,同時也有可能損傷膝蓋的消極影響,是把雙刃劍。那麼,如何趨利避害,既充分發揮屈膝的積極作用,又盡量減少甚至完全避免其消極影響呢?

1.應加強對膝蓋的鍛煉。具體方法一是加強基本功訓練,主要是多練樁功與柔功。樁功無論定樁、活樁,都要屈膝;柔功,特別是腿部訓練,如屈膝下蹲、旋腿轉膝、壓腿踢腿都是對膝蓋的有效鍛煉。

2.,在套路習練中始終堅持太極拳的基本形態——兩腿屈坐。在屈膝狀態下,要慢練、低練。能慢盡量慢,慢練出功夫。練時盡量降低重心,以大腿不超過水準為限,即所謂「在桌子底下打拳」。拳架越低,強度越大,鍛煉的作用也更大。

3.要多「關心」膝蓋。一般打拳注意力多在上肢,往往對下肢關注不夠。在做腿部的動作時,如上步、退步等,就要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腿上,放在步法上。當膝蓋受力或運轉時,就要特別關注膝蓋部位,務必使其轉動順隨、協調,而不要漠不關心,任其自流,以至造成損傷。

在強化膝蓋的同時,要減輕或避免對膝蓋的損傷。就要講究方法,科學練拳, 其中最主要的 就是要循序漸進。膝蓋由弱到強,是一個長期的逐漸發展的過程,急於求成只能造成損傷。在練拳中,膝蓋稍有不適,就要及時調整,校正動作,不要等到已經造成損傷,才去應對。

三、練拳防膝痛的注意事項

一是要控制好高度與速度。如前所述,練太極拳功夫速度越慢,高度越低越好。太極拳的高度與速度一般有三個層次:高度有高架(雙腿稍彎曲)、中架(高低之間)、低架(大腿接近水準),拳架越高越省力。速度有快速(較快) 、 中速(一般 )、慢速(較慢 )三種,速度較快比較省力。練拳時, 採用哪種高度與速度要根據自身條件、功力基礎而定。初學或虛弱有病,可用高架,用較快速或中速;身體好,功力較強就可以用低架、慢速。特別是初學者,絕不可以盲目追求低姿勢與慢速度,要定好高度與速度以後,在一套拳和一定時期內,要相對保持不變,保持一定高度的水準移動與速度的大體均勻,不可高低起伏或忽快忽慢,隨著功夫的逐漸增強,再自然地降低高度與放慢速度。

四,要掌握好虛實變化。

「虛實」是太極拳習練又一重要課題。要求是有虛有實,虛實分明,實中有虛,虛中有實,這對減輕膝蓋壓力有重要意義。習練太極拳時,兩腿隨著重心不斷轉移,虛實是不斷轉換的,不能同等用力。重心左腿為實時,右腿為虛,這時體重主要由實腿負擔,虛腿就可以自由運轉,膝蓋也就可以得到「休息」;而當重心轉移到右腿時,左腿就可以休息。這樣在不斷虛實轉換過程中,膝蓋所受的壓力也不斷變化,得到緩解。太極拳在定式時也是分虛實的,實腿不是完全站死,虛腿也不是全然無力,即「實中有虛,虛中有實」,一般是三七分。這時虛腿的負擔本就不重,實腿也要有微微上提之意,膝蓋的負擔也可以減輕。這樣虛實分明、虛實相濟,既給膝蓋一定壓力,得到鍛煉,又不過分,不致造成損傷。

五.是要處理好動靜關係。

太極拳是有動有靜、動靜相兼的拳術。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雖靜猶動。所以習練太極拳特彆強調節節貫穿,連續不斷,如行雲流水,「快而不亂,慢而不斷」。即使在定勢短暫停頓中,也是似停非停, 「勢斷意不斷,意斷勁相連」。在這樣連續不斷的運動中,膝蓋也在不停地運轉,如活水長流。這樣膝蓋就不會在完全靜止狀態下,被壓住不動,從而增加壓力, 造成損傷。只要在不間斷地旋轉運動中,膝蓋就不會受太大的壓力。

六.是要處理好整體與局部的關係。

太極拳是整體運動,不是局部運動,用的是 「整勁」,「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打起拳來,在腰的旋轉帶動下, 身體每個部分,每個關節,都要協調一致地同時運動,當然這也是包括膝蓋在內。膝蓋是下肢的一部分,要與胯、腿、腳、踝同時運轉,保持協調一致。其中一個重要標誌就是膝蓋彎曲的方向要與腳尖方向相同,要在擺腳、扣腳、碾腳過程中,不斷調整腳尖與膝蓋的方向。同時弓步膝蓋不超過腳尖,坐步臀部不超過腳跟。這些都是為了防止在運動中扭傷膝蓋。

七.是要走好太極步。

「要看有沒有,先看一步走」,腿上的功夫是太極拳主要的功夫。太極 拳強身健體,重在腰腿,而關鍵就是膝蓋。太極步就是「貓步」,「邁步如貓行」,「如履薄冰,如臨深淵」,「點起點落,輕起輕落,緩起緩落」,要穩定、輕靈、連貫、圓活,可放可收,運轉自如。這一切都取決於虛腿膝蓋的靈活運轉與實腿膝蓋的有力支撐。所以步法是對膝蓋最好的鍛煉與保護,而步法的關鍵,就是走出規範正確的太極步,這也正是當前習練太極拳的薄弱環節,走不好太極步也是造成膝蓋疼痛的原因之一。

總之,只要在加強鍛煉的基礎上,認真學習與掌握太極拳各項要領,做到動作正確規範,使動作與膝蓋的天然結構、運轉規律一致,持續不斷地努力,就一定能夠克服太極拳可能給膝蓋帶來的負面影響,在練好腰腿同時,打造出堅強有力的膝蓋,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廣告)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國術養身堂

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播放GI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