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安踏VS李寧!誰才是真正的國貨之光?

最近共和君的朋友圈,除了世界盃,就是被李寧登台巴黎時裝周給刷屏了。鋪天蓋地的「李寧牛逼」「國貨榮光,李寧驚艷世界」的呼聲高漲。

播放GIF

一張張超帶感的秀場照,中國元素的大logo,怪不得大家看得熱血沸騰。

然而熱情過後,共和君想說的是,李寧是真逆襲讓國人驕傲,還是打著國貨的名號在賺快錢呢?

說起李寧,一定繞不開安踏,都是國產運動界的老大哥。兩家的發家史就好比電視劇的男女主人設,一個是天生自帶光環,一路順暢;一個是普通階層,靠自己打拚一片天地。

顯然李寧是前者。

從小練習體操的李寧,很早就被選入了國家隊。年紀輕輕,就打破世界體操史的多項記錄,被譽為是「體操王子」。

在賽場上戰功顯赫的他,退役後創立的「李寧」也是一路發展順暢。包攬了國家體育賽事的各種裝備,在港交所上市,銷售額更是一度超越adidas,全國開設八千多家店面.......

而安踏誕生的就是一部白手起家的經商史,創始人丁志忠出生在晉江小鎮,最初經商是希望像別人一樣有錢買摩托。

他變賣了家裡的穀子、雞、鴨等一切可以換錢的東西,東拚西湊,籌集到五六萬,成立了一家製鞋作坊,這就是安踏的前身。

沒有李寧的專業背景,也沒有李寧的資源背景,丁志忠就靠著晉江商人的那股乾勁,將安踏做到市值破千億的公司。

論起點,李寧無疑是高於安踏的。背景好,資源佳,實力強,是當時國產運動品牌裡最有潛力能夠衝出國門,趕超阿迪耐吉的。但是被成績沖昏頭腦的李寧,自從突然轉型抱90後大腿,就開始跑偏了。

為了迎合年輕一代的消費群體,李寧換logo,改標語,硬說自己是「90後李寧」。這一整80後、70後可不樂意了,紛紛表示「既然90後李寧,那就沒我們什麼事了」硬生生的斷了自己的財路。

先來看看李寧為了迎合90後改變的logo,不查不知道,一查才發現,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變化。

再看看標語「Make the change」,讓改變發生,但是李寧改變了嗎?並沒有,打著90後的旗幟,實際上產品還是舊三樣。

換湯不換藥,價格卻提高了近20%,90後們當然是不買帳。

作的後果就是三年虧損20億,庫存高居不下,就連企業投資人都選擇了退出。

雪上加霜的是這一年,國內運動品牌都深陷「關店潮」,安踏、匹克、特步都紛紛閉店止損,而李寧是關店數量最多的,一年就關閉了近兩千家店鋪。

內憂外患,讓李寧一下從國產「一哥」的位置跌落。而同時期的安踏呢,穩紮穩打,和李寧完全是兩種作風。

庫存高,李寧不對症下藥,而是直接「粗暴」閉店,庫存沒解決多少,店鋪倒是越關越多;

而安踏的處理方式就溫和的多,擴建工廠店來解決庫存鞋,在三四線城市也開設了專門的折扣店。

在目標人群上,李寧為了討年輕一代的歡心,直接喊自己是「90後的李寧」,結果大量流失老客戶,新客戶也沒有收效甚微,兩邊不討好;

安踏沒有像李寧一樣zuo,而是堅持了原來的選擇,始終聚焦在中端大眾市場。另一方面,還通過收購國際品牌來開拓高端市場線。

作為國產運動界的老大哥,在門市的裝修陳列上,李寧的店鋪形象真的是很老派,沒有一點「大佬」的樣子。

相比旁邊的安踏,門市統一的裝飾風格,旗艦店和普通門市的也是不同的主題陳列。

而作為一個運動品牌,核心自然是鞋子。然而李寧在這方面似乎也沒啥作為,球鞋品質也一直被詬病。

早幾年的「球鞋風波」,包括易建聯在內的CBA的球員們,拒絕穿李寧的運動鞋上場打球,原因是球鞋品質有問題,很容易受傷。對於一個運動品牌來說,應該是最羞恥的事情了吧。

每年在產品的調研上,李寧的產品科研經費隻佔1.9%。

而安踏每年在用來做科研的成本都在5.2%,還成立了國內體育用品行業第一家運動科學實驗室,專門的科研實驗室來調研產品。

李寧天生一副好牌,就這樣被自己打爛。

這也難怪,雖然登上時裝周的舞台給李寧的股價帶來了爆髮式的增長,但是實際的利潤卻在往下跌。

利潤增速連續三年下降,跌至10.66%;同期凈利潤為5.15億元,較上年度大降19.91%。截止今年2月,李寧的市值股價已達154.92億港元,而安踏已經突破上千億,是李寧的6倍。

從紐約時裝周到巴黎時裝周,李寧掀起了一股「國潮熱」。作為第一個登錄上國際時裝周的中國運動品牌,它的成績確實值得我們驕傲。

但當「國貨潮」的呼聲褪去,時裝周的熱度消散時,李寧留給我們的是令球迷驕傲的球鞋?還是吊打其他國產運動品牌的創新技術?顯然這些李寧都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戰績。

「國貨潮」的口號喊一次燃,喊兩次長臉,但李寧要每次都打著國貨的旗號,時尚復古風的設計,來展現所謂的「國貨潮」嘛?

時裝周無疑是展現一個品牌風格的舞台,但當秀場結束,人們散去,再次提起李寧我們腦海裡浮現的又是什麼呢?

你是怎麼看待李寧的「逆襲」的,留言告訴共和君~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