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安踏市值超1000億!財報濃縮著體育用品行業投資邏輯

  安踏市值超1000億!財報濃縮著體育用品行業投資邏輯

  來源:並購優塾

  有這麽一家公司,著實讓人出乎意料。

  截至目前,它的市值已經穩坐中國第一體育用品公司的寶座,相當於6個李寧(港股02331),11個特步和20個361°。

  同時,世界運動史上最知名的品牌之一、名副其實的百年老店:1911年在意大利創立的FILA(斐樂),其實也是這家公司旗下品牌。

  它的名字叫:安踏。

  也許你會震驚:WTF!這名字,一直都是心目中的低端品牌啊,感覺比李寧弱不少,怎會這麽猛?

  沒錯,就是這麽猛。它是中國最大的體育用品公司,市值已經突破1000億港元。直接上數據,來感受一下:

  2014年-2017年,營收分別為89.23億元、111.26億元、133.46億元、166.92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7.33億元、20.88億元、24.45億元、31.59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16.86億元、19.03億元、24.68億元、31.81億元;毛利率分別為45.13%、46.61%、48.4%、49.37%。

  不知時至今日,看到這樣的業績數據,當年創立安踏的那個北漂青年丁世忠會是什麽感想。

  上世紀80年代,剛剛初中畢業,17歲的福建晉江少年丁世忠,帶著600雙鞋子踏上北漂的火車。那時的他,一定想不到今天 安踏的樣子。

  1991年,安踏起步於福建晉江。這裡,曾經一度是小漁村,但如今卻被稱為“中國鞋都”,誕生了安踏、特步、貴人鳥、361度(港股01361)、德爾惠、喜得龍、喬丹等數十個體育品牌。

  央視體育頻道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播放的廣告都來自晉江,甚至被業內人士戲稱為“晉江體育頻道”。

  福建晉江之於中國體育用品產業,就像浙江桐廬之於中國快遞產業,在這裡,同鄉的幾個村民,分別創立了中國體育用品史上最響亮的幾個名字。

  丁世忠創立了安踏,丁水波創立了特步,丁伍號創立了361°,丁明亮創立了德爾惠,丁思強了創立美克,丁國雄創立了喬丹……

  晉江,一個面積只有649平方公里的縣城,人口數量大約也只有200萬人,但卻一度擁有幾千家鞋廠,上百個運動鞋品牌。

  這個產業,經歷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2012年的庫存危機,最終,德爾惠、喜得龍、金萊克等名噪一時的名字已經隕落,而安踏卻從激烈的競爭中殺出重圍,成為第一。

  25年時間,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今天,我們就從安踏這個案例入手,來分析一下,體育用品產業背後的投資邏輯,以及財務特徵。

  01 整個製鞋產業 其實就濃縮成四個字:功能屬性

  ▼

  中國人製鞋的歷史,大約始於五千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據考證,早在四千年前的夏朝,人們已開始穿草鞋。

  鞋,是履、靴、鞋、屐的統稱。最早的鞋,是獸皮製作,用以護腳,好追趕措物,或者進行部落戰爭。你看,鞋的出現,其實天然就和運動相關,帶有濃濃的功能屬性。

  春秋時代的《詩·魏風·葛屨》就開始有關於鞋的記載:“糾糾葛屨”。

  靴子,作為鞋的一種特殊品類,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的重大發明,貫穿了幾千年的冷兵器時代。

  中國的靴子相傳起源於戰國時期。孫臏被龐涓處以臏刑,為報斷足之恨,發奮操練10萬精兵,製作出適合作戰的靴子。

  士兵們可用皮靴保護腿腳,穿越山地、草叢,以及刺骨的河流,並且適合騎馬,以保護小腿。靴子在軍隊中的裝備,大幅提升了野戰戰力。

  你可能很難想到,孫臏後來被中國鞋匠們推崇為製鞋始祖,就像關羽被供奉為財神一樣。

  此後,皮鞋慢慢進化,開始出現一種新的產品形態:屐。日本人的木屐,其實是中國的發明。屐下有齒,原因其實是因為一種功能:雨天穿著,“可以踐泥也”。

  東晉時,著名詩人謝靈運發明了適合登山用的“謝公屐”,屐底有齒,開創性的發明了早期登山鞋。

  這種鞋一經推出,就受到各個朝代驢友們的喜愛。唐朝驢友李白還穿著這種登山鞋出門顯擺,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中寫下詩句:“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到唐朝,製鞋業已經相當發達。

  當時,出現了一種爆款鞋型,名為“雲頭錦鞋”,這種鞋兼具時尚屬性和功能屬性,織錦製作,前端有翹頭,古人稱為鞋翹。鞋翹一般與鞋底相接,一可延長使用壽命,二可防身,三可拖住裙袍,免摔傷。

  你看,整個製鞋工業其實就兩個要點:首先是功能性,其次是時尚度。

  從那之後,逐步演化出今天的各種製鞋品類:千層底布鞋、運動鞋、高跟鞋、馬丁靴、涼鞋、牛津鞋、巴洛克鞋……

  1853年,近代布鞋創始人趙廷在北京創建鞋店,起初生產朝靴,民國初年專製千層底布鞋。1876年,上海開設我國第一家國產皮鞋廠。

  1860年,縫紉機問世;1940年,製鞋膠粘工藝出現。近代鞋業由個體手工作業走向機械批量生產。

  1911年,FILA兄弟在意大利阿爾卑斯山腳下的biella小鎮創立了FILA品牌,最初是家族紡織企業。

  1920年,在人類製鞋工業歷史上,是一個重大的節點。當年,阿迪達斯(Adidas)在德國黑措根奧拉赫鎮創立,從此達勒斯兄弟開啟了一個運動鞋王國。

  1936年,在希特勒舉辦的德國柏林奧運會上,全世界認識到運動鞋對競技體育的重要性。非裔美國運動員傑西·歐文斯穿著達斯勒兄弟的跑鞋,一舉斬獲4項田徑金牌,整個體育界為之震驚。

  1948年,達勒斯兄弟分家,德國彪馬(Puma)創立。

  1964年,耐吉(Nike)創立。

  隨著功能屬性的不斷進化,整個製鞋產業的技術工藝,也出現幾次重大演變:

  縫製工藝(多用於傳統製鞋)、膠粘工藝(運用最廣,適合批量生產)、熱硫化工藝(主要用於鞋底、鞋幫製造)、注塑工藝(多用於運動鞋)、模壓工藝(多用於勞保鞋、軍鞋)。

  要研究中國的製鞋工業,必須研究一個地方:福建晉江。

  1983年,是一個重大轉折點。那個時候,晉江造出了自己的第一雙運動鞋,由林士秋創辦的洋埭鞋帽廠製造。同年,361°最早的前身,華豐鞋廠成立。

  1987年,特步前身三興公司成立。

  這一年,初中畢業的晉江小商販丁世忠,帶著600雙運動鞋來到北京。當年,他只有17歲。起初,他每天往商場裡跑,靠嘴皮子硬磨才有一家商場讓他試試。沒想到第一天就賣出100雙鞋。

  但丁世忠覺得光靠嘴皮子不能進入大商場,不能賺大錢。很快他發現了批發市場,就在批發市場租了個櫃台,專門批發晉江鞋。找到竅門後,他並沒有閑著,開始想著如何把晉江鞋打入各大商場。

  他開始和各大商場商量試賣,賣完結账,賣不完退款。憑借著“勤快、嘴甜、臉皮厚”的秘訣,不到兩年時間,丁世忠就攻克了北京的大部分商場,甚至包括最難啃的王府井、西單等,銷量很快就翻了幾十倍。

  之後,丁世忠開始琢磨消費者類型,留心什麽樣的鞋有更大的銷路。發現明明都是晉江產的鞋子,貼上牌子的能賣100元,自己的只能賣20元。

  想來想去,想明白了,是因為這件重要的事——品牌護城河。

  1989年,匹克的前身豐登鞋廠成立。兩年後,品牌改名“PEAK匹克”。

  接下來的整個90年代,各種國產運動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在晉江出現,入局最早的第一批鞋企也開始推出自身運動品牌。如金萊克、露友、喜得龍等。

  1991年,丁世忠帶著北京賺到的20萬元回晉江,丁世忠決心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那時,鞋廠由他的父親丁和木和哥哥丁世家在運營。此後,丁氏家族創立安踏,寓意“安心創業,腳踏實地。

  兩年後,丁世忠獲得家族企業的主導權。當時的安踏主要還是給外國品牌做代工,銷售並不是重點。不僅是安踏,整個晉江基本都是做海外貼牌。

  丁世忠一直感覺到很焦慮:光靠海外訂單,並不靠譜。他一邊做著代工,一邊琢磨四處開專賣店,拓展自己的分銷管道。很快,安踏在全國推廣了代理分銷模式,有了第一批經銷商。

  你看,這又是一次重大決策——由海外貼牌低端代工,轉型為品牌製造商。結果,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海外訂單沒了。曾經的晉江鞋廠倒了一半。而安踏,脫穎而出。

  當時,安踏在全國開了2000家專營店,但知名度很弱。

  怎麽辦?為了打響知名度,丁世忠決心賭一把,請明星代言。

  1999年,安踏豪賭80萬,聘請乒乓名將孔令輝為代言人,並斥資300萬在央視打廣告。那會兒,正值電視廣告最繁榮的時期。

  後來,孔令輝2000年在雪梨奧運會奪冠。從此,安踏知名度打響,銷售收入一路猛增。

  2000年,安踏將業務從單一運動鞋類產品專項綜合運動產品。2001年,第一家安踏專賣店在北京開設,開始大規模全國性品牌推廣。2002年,安踏與NBA球星巴特爾簽約,使安踏歷史性成為第一個NBA球員在國外賽場穿著的中國運動品牌。並且,開始服裝銷售。

  2005年,剛起步的CBA想找體育品牌讚助,丁世忠承接下來,要求是要CBA球員穿安踏的籃球鞋上場打球。

  可是,誰知道,當時卻遭到球員們的集體抵製,原因是因為安踏鞋穿著不舒服,功能比不上耐吉、阿迪。

  我靠!送錢、送鞋給人家,人家居然都不要。丁世忠很氣憤,心頭的倔勁上來了:同樣都是鞋,耐吉做得,為什麽我們做不得?我們得燒錢,一定要燒出高科技球鞋!

  同年,安踏成立國內首家運動科學實驗室,耗資3000萬元。

  5年之後,99.5%的CBA球員都穿上了安踏的球鞋。目前,安踏擁有授權的專利300項,其中發明專利42項,實用新型專利73項。

  2007年,安踏港股上市。

  2012年,國產品牌的庫存危機集中爆發,小型企業紛紛倒閉。而早在庫存危機之前,丁世忠就已經開始轉型,從品牌批發商轉型為品牌零售商,並改革訂貨方式,調低並控制訂單數量。因此,安踏受庫存危機影響最小。

  在庫存危機之下,晉江品牌打起了“價格戰”,同時,隨著二三四線城市居民收入增長,耐吉、阿迪達斯的產品市場下沉,搶奪中國品牌的低端市場。

  這個市場,競爭越來越慘烈。丁世忠心裡有無數頭草泥馬在飛奔,怎麽辦?究竟怎麽辦?

  對策就是:收購成熟的國外高端品牌,走多品牌、集團化路線,進軍高端陣營。

  2009年,安踏收購意大利老牌運動休閑品牌斐樂(FILA)。2013年,收購泉州寰球。注意,你可能很難想象,FILA如今其實是安踏旗下的品牌。這個品牌是名副其實的百年老店,也是人類運動服飾歷史上的代表品牌之一,在世界運動品牌中一直都位列前十,其主要從事網球、滑雪、高爾夫、瑜珈、賽車等運動相關產品。

  2014年,安踏一舉超越李寧,成為中國體育用品行業龍頭老大。

  2015年,安踏收購斯潘迪(sprandi),打破百億魔咒,成為全行業第一家營收過百億的中國企業。2016年,安踏與日本高端運動品牌迪桑特(Descente)。2017年,韓國科隆(KOLON SPORT)加入安踏。

  縱觀安踏的發展路徑,它之所以能後起、超越,主要做對了幾件事:

  1)品牌策略:由海外貼牌代工轉型為品牌批發,再轉型為品牌零售,下血本請明星代言。

  2)研發技術:大筆投入做研發,在技術上追趕巨頭。

  3)產品線:通過收購高端品牌企業,發展多品牌,擴大規模,熨平風險。

  02 安踏永不止步

  從它的商業模式看出規律

  ▼

  安踏體育(港股02020)(02020.HK),主要業務為設計、製造及銷售品牌運動鞋類、服裝及相關配飾,旗下產品品牌有安踏、斐樂(FILA)、迪桑特(Descente)、斯潘迪(sprandi)等。實控人為丁世忠,丁氏家族共控股62%。

  ▼

  它的上遊為聚合物、塑膠、棉花、包裝材料等原材料供應商。

  下遊客戶分兩種,一種是分銷商,一種是消費者。安踏面對分銷商的話語權較弱,其應收账款逐年上升,分別為22.07億元、26.41億元、37.33億元,佔營收的比重為19.84%、19.79%、22.36%,但账齡均為1年以內。

  面對消費者人群,話語權則較強,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直接上安踏的業績數據:

  2014年-2017年,營收分別為89.23億元、111.26億元、133.46億元、166.92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7.33億元、20.88億元、24.45億元、31.59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16.86億元、19.03億元、24.68億元、31.81億元。

  其中,鞋類的收入分別為41.11億元、50.74億元、60.01億元、70.49億元,佔營收的比例分別為46.07%、45.6%、44.96%、42.23%;毛利率分別為46.4%、46.2%、46.3%、46.7%。

  服裝的收入分別為44.51億元、55.92億元、68.86億元、91.16億元,佔營收的比例分別為49.88%、50.26%、51.6%、54.61%;毛利率分別為44.5%、47.8%、51%、52%。

  ▼

  截至2017年上半年,安踏店共計9041家,FILA品牌共計869家,Descente品牌共計21家。

  ▼

  來研究下其旗下主要品牌,以及覆蓋人群:

  安踏:定位於中低收入人群,主要為高性價比功能性體育用品。

  FILA:定位於20-45歲中產階層,運動時尚,涉及高爾夫、網球、滑雪等運動系列。

  Sprandi:定位於中低收入人群,休閑健身。

  Descente:定位於高收入人群,專業戶外運動——滑雪服。

  Kolon:定位於中高收入人群,時尚戶外——衝鋒衣。

  你看,幾大品牌覆蓋不同階層的人群。此外,按照不同品牌的消費者特點,其店鋪的布局也大有不同。

  安踏店面為二、三線城市為主,以街邊專賣店的形式經營;FILA和Descente的店面則開設在一、二線城市,以商場及百貨公司為主的零售管道。

  而奧特萊斯和線上管道,則是安踏作為清貨的管道。

  因此,安踏的運營模式以分銷模式+加盟模式為主,分銷商向公司拿貨後,轉售給下設的加盟商,最終在加盟店進行銷售。

  它與分銷商簽訂一年分銷協定,每年續約。若分銷商未達到目標、違反分銷協定則終止與其續約。而FILA、Descente以直營為主,少量分銷商參與。

  ▼

  要研究安踏,必須思考:作為一家運動品牌企業,它的生意需要經歷哪些步驟?

  1)產品設計與開發

  2)訂貨

  3)生產並驗貨

  4)發貨

  接下來,我們順著這個步驟,挨個來分析。

  03 體育用品企業

  產品性能關注研發費用

  ▼

  第一步,產品設計與開發。對於體育用品來說,產品最本質的核心在於功能性:輕質、透氣、舒適。

  安踏在研發上,確實下了不少功夫。其耗資3000萬,專門做運動科學實驗室,研發運動產品的性能,目前,安踏擁有授權的專利300項,其中發明專利42項,實用新型專利73項。

  如今,研發的重視程度,從財務報表中的研發成本可以看出。

  2014年-2017年,安踏的研發活動成本分別為2.11億元、3.08億元、3.51億元、4.79億元,佔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36%、2.77%、2.63%、2.87%。

  報告期內,安踏的研發成本呈上升趨勢。反觀一下同行的研發費用情況,如下:

  李寧(02331.HK)——2014年-2016年,研發開支分別為1.65億元、1.32億元、1.26億元,佔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73%、1.86%、1.57%。

  特步(01368.HK)——2014年-2016年,研發開支分別為1.06億元、1.21億元、1.38億元,佔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22%、2.29%、2.56%。

  耐吉和安德瑪年報中未披露研發費用細節。

  研發投入粗略對比,對技術的重視程度立刻顯現。

  04 體育用品企業

  以銷定產關注存貨

  ▼

  完成 了第一步研發之後,接著第二步是訂貨,第三步是生產,然後到第四步發貨。

  整個流程中,從訂貨,到生產,到發貨,安踏與經銷商之間是遵循著“以銷定產”的方式:根據經銷商提交的訂單數,生產產品;做好之後,發貨。

  因此,這幾步中,你需要關注一個重要科目——存貨。

  報告期內,安踏的存貨包括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其中,以產成品為主。

  2014年-2017年,安踏的存貨分別為8.67億元、10.16億元、12.95億元、21.55億元。其中,產成品分別為6.68億元、7.96億元、10.06億元、18.42億元,佔存貨的比例分別為77.05%、78.35%、77.68%、85.48%。存貨周轉率分別為6.29、6.31、5.96、4.9。

  注意,安踏的庫存商品佔比逐年增加,存貨周轉率呈下降趨勢。

  看到這裡,你可能覺得:周轉率下滑,貨品不暢銷啊,這公司還有毛的看頭?

  可是,如果你這樣想,那麽,你很可能錯過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這東西有點違背傳統財務教科書的理論,值得琢磨。

  在本案中,存貨多、周轉率下降並不一定是壞事,它恰恰是由特殊的商業模式導致的。

  注意,安踏與下遊經銷商是按照以銷定產的方式生產產品。因此,安踏是根據經銷商的需求訂單,按量生產。

  按照這樣的模式生產產品,如果安踏的產品賣不出,經銷商根本不會再向安踏進行訂貨。沒有經銷商訂貨,則安踏的庫存商品就會減少,反而在財報上會顯示為:存貨更少了,存貨周轉率變“良好”了。

  因此,如果你要研究安踏這類“以銷定產”公司,看存貨周轉率其實會失真,並不能反映真實情況。同時,你更應該看的是存貨的絕對值——生意越好的公司,存貨其實反而可能越多。

  哈哈,存貨越多,生意反而越好,這邏輯顛覆三觀嗎?沒錯,正是如此。

  我們來看看同行中的存貨情況:

  李寧(02331.HK)——2014年-2016年,存貨分別為12.89億元、9.6億元、9.65億元。

  耐吉(NKE.N)——2014年-2016年,存貨分別為265.41億元、318.29億元、346.94億元。

  特步(01368.HK)——2014年-2016年,存貨分別為5.69億元、3.98億元、4.6億元。

  安德瑪(UAA.N)——2014年-2016年,存貨分別為32.84億元、50.85億元、63.65億元。

  看完數據仔細思考下吧,數據自己會說話。

  此外,在廠家與經銷商的交付中,存貨的跌價風險也會發生轉移。若是存貨賣不出,這個損失就要經銷商自己背。同樣,廠家生產的產品,若是經銷商不按預定拿貨,貨發囤積,這個損失是廠家來承擔。

  因此,在關注存貨的同時,特別需要注意另外一點——存貨跌價準備。港股財報裡的科目是:存貨撇減。

  2014年-2017年,安踏的存貨撇減分別為5867.9萬元、981.5萬元、726.9萬元、1409.2萬元,佔存貨的比例分別為6.77%、0.97%、0.56%、0.65%。

  注意,安踏的存貨計提減值準備的比例在報告期內,大幅度下降。

  在以銷定產的生產方式下,存貨的跌價準備的比例,可以結合絕對值的情況一起比較。比較的結論是:它不僅未發生貨品積壓,反而是更加暢銷。

  我們隨便抓幾個同行,來對比一下:

  李寧(02331.HK)——2014年-2016年,存貨分別為12.89億元、9.6億元、9.65億元;存貨撇減分別為2.64億元、1.7億元、1.43億元,佔存貨的比例分別為20.48%、17.7%、14.82%。

  特步(01368.HK)——2014年-2016年,存貨分別為5.69億元、3.98億元、4.6億元;報告期內並無存貨撇減。

  安德瑪(UAA.N)——2014年-2016年,存貨分別為33.54億元、48.94億元、57.34億元;存貨跌價分別為5147.69萬元、7507.41萬元、9719.57萬元,佔存貨的比例為1.53%、1.53%、1.7%。

  耐吉(NKE.N)——2014年-2016年,存貨分別為271.06億元、302.38億元、315.94億元;存貨跌價分別為7.1億元、8.98億元、11.43億元,佔存貨的比例為2.62%、2.97%、3.62%。

  注意,上述數據裡,藏著很重要的財務密碼,如果你願意延伸思考一下,能想明白很多東西。我們將存貨絕對值和存貨跌價準備兩者結合,做成一個“優塾存貨分析四象限模型”,如下:

  情況1:企業產品囤貨,導致存貨增多,存貨跌價準備上升。

  情況2:存貨減少,但存貨跌價準備上升,反映企業產品賣不出去,生意不好。

  情況3:存貨減少,存貨跌價準備下降,企業嚴格控量,以銷定產。

  情況4:存貨增多,存貨跌價準備下降,反映企業產品訂單多,生意好。

  模型不一定百分百正確,主要是提出一種分析思路。看完上述四種情況,你可以嘗試把幾家公司的數據對比一下,看看誰的基本面質地更好。

  05 廣告及宣傳開支

  ▼

  前面我們分析過,安踏成立20多年來,經歷了四次重大進化:海外貼牌代工、品牌批發、品牌零售,到現在多品牌組合發展。

  產品的功能性是有了,消費者會願意去試穿。但如何讓消費者心甘情願的去買你的產品?除了技術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品牌。在產品品質功能都一樣的情況下,品牌越響亮,消費者的購買意願越強烈。

  可是,如何快速提升產品的品牌?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明星代言、砸錢打廣告。

  這類開支,在安踏港股的財報中,會計入到“廣告及宣傳開支”中。

  2014年-2017年,廣告及宣傳開支分別為10.71億元、12.79億元、15.21億元、17.69億元,佔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2%、11.5%、11.4%、10.6%。

  而幾家同行的推廣情況,分別是:

  李寧(02331.HK)——2014年-2016年,廣告及宣傳開支佔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0.3%、14.3%、12.3%。

  特步(01368.HK)——2014年-2016年,廣告及宣傳開支佔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3.1%、14.7%、11.8%。

  安德瑪(UAA.N)——2014年-2016年,廣告及宣傳開支佔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0.8%、10.54%、9.9%。

  耐吉(NKE.N)——2014年-2016年,廣告及宣傳開支佔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0.9%、10.5%、10.12%。

  此處比例,除了李寧之外,差別不大。在這個數據背後,你應該能看出,為什麽李寧的品牌,總是感覺比耐吉更高端。其實技術差別真心不大,重點就在廣告投入上。

  另外,品牌的提升,除了廣告代言,還有一種途徑,就是通過開辟新品牌,或者收購高端品牌來完成。

  06 體育用品企業

  哪個是值得長期追蹤的?

  ▼

  2012年前後,國內運動鞋服銷售額下滑,行業整體處於谷底。2014年,經過兩三年的調整期,管道庫存基本消化,主要運動品牌開始進入恢復期。2016年,我國運動鞋服銷售額為1866億元,同比增長11.8%。

  ▼

  幾家重點公司,我們分別來做個比較:

  1)業績

  安踏(02020.HK)——2014年-2016年,營收分別為89.23億元、111.26億元、133.46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7.33億元、20.88億元、24.45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16.86億元、19.03億元、24.68億元。

  李寧(02331.HK)——2014年-2016年,營收分別為67.28億元、70.9億元、80.15億元;淨利潤分別為-7.44億元、0.62億元、7.01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3.94億元、6.87億元、9.95億元。

  特步(01368.HK)——2014年-2016年,營收分別為47.78億元、52.95億元、53.97億元;淨利潤分別為4.86億元、6.37億元、5.73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0.95億元、7.87億元、3.46億元。

  耐吉(NKE.N)——2014年-2016年,營收分別為1872.66億元、2130.02億元、2357.54億元;淨利潤分別為200.29億元、247.37億元、291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286.4億元、203.69億元、249.82億元。

  安德瑪(UAA.N)——2014年-2016年,營收分別為188.73億元、257.36億元、334.73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2.73億元、15.1億元、17.83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13.4億元、-2.86億元、21.12億元。

  對比業績,美股的耐吉是毫無爭議的龍頭。

  然而,這裡有個小小的細節關注一下:安踏與李寧走的戰略不同。安踏靠的技術研發提升產品性能,走親民路線,通過收購高端品牌進軍高端陣營;而李寧則直接定位高端、時尚。

  3)市值

  安踏(02020.HK)市值為850億元;李寧(02331.HK)市值為140億元;特步(01368.HK)市值為77.4億元;

  安德瑪(UAA.N)市值為2259億元;耐吉(NKE.N)市值為6787億元;

  市值來看,耐吉最大,其次是安德瑪。

  2)存貨

  安踏(02020.HK)——2014年-2016年,存貨分別為8.67億元、10.16億元、12.95億元;存貨撇減分別為5867.9萬元、981.5萬元、726.9萬元,佔存貨的比例分別為6.77%、0.97%、0.56%。

  李寧(02331.HK)——2014年-2016年,存貨分別為12.89億元、9.6億元、9.65億元。存貨撇減分別為2.64億元、1.7億元、1.43億元,佔存貨的比例分別為20.48%、17.7%、14.82%。

  耐吉(NKE.N)——2014年-2016年,存貨分別為271.06億元、302.38億元、315.94億元。存貨跌價分別為7.1億元、8.98億元、11.43億元,佔存貨的比例為2.62%、2.97%、3.62%。

  特步(01368.HK)——2014年-2016年,存貨分別為5.69億元、3.98億元、4.6億元。報告期內並無任何存貨撇減。

  安德瑪(UAA.N)——2014年-2016年,存貨分別為32.84億元、50.85億元、63.65億元。存貨跌價分別為5147.69萬元、7507.41萬元、9719.57萬元,佔存貨的比例為1.53%、1.53%、1.7%。

  根據前面我們提到的四象限模型,安踏處於“情況4”,屬於比較好的情況,其次是耐吉。

  4)研發費用

  安踏(02020.HK)——2014年-2017年,研發活動成本佔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36%、2.77%、2.63%、2.87%。

  李寧(02331.HK)——2014年-2016年,研發開支佔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73%、1.86%、1.57%。。

  特步(01368.HK)——2014年-2016年,研發開支佔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22%、2.29%、2.56%。

  耐吉和安德瑪年報中未披露研發費用細節。剩餘三家中,安踏的研發開支比例逐年上升,且佔比比同行更高。

  5)品牌效應

  安踏(02020.HK)——2014年-2016年,廣告及宣傳開支佔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2%、11.5%、11.4%、10.6%;存貨分別為8.67億元、10.16億元、12.95億元

  李寧(02331.HK)——2014年-2016年,廣告及宣傳開支佔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0.3%、14.3%、12.3%;存貨分別為12.89億元、9.6億元、9.65億元。

  特步(01368.HK)——2014年-2016年,廣告及宣傳開支佔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3.1%、14.7%、11.8%;存貨分別為5.69億元、3.98億元、4.6億元。

  安德瑪(UAA.N)——2014年-2016年,廣告及宣傳開支佔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0.8%、10.54%、9.9%;存貨分別為32.84億元、50.85億元、63.65億元。

  耐吉(NKE.N)——2014年-2016年,廣告及宣傳開支佔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0.9%、10.5%、10.12%;存貨分別為271.06億元、302.38億元、315.94億元。

  因為商品是“以銷定產”為基礎,因此,看存貨數量和廣告開支的變化,就能清楚運動品牌廣告投放的效益究竟如何。

  以廣告開支和存貨數量結合來看,四象限對比:

  很明顯,耐吉處於情況1,廣告投放效果好,品牌效應好;安踏處於情況2。

  關於耐吉,來感受一下它的畫風:

  綜上所有資訊,本報告投資邏輯如下:

  1)1993年,巴菲特分析認為製鞋是一門好生意,於是以換股方式收購德克斯特鞋業,誰知,德克斯特95年後利潤下滑,而且常常虧損。最終,巴菲特視之為平生最糟糕的一次投資。

  2)可是,如果當年巴菲特買的不是以皮鞋為主業的德克斯特,而是以科技含量更高的運動鞋為主業的耐吉,那麽,那筆投資將是完全不同的結局。如今的耐吉,準確來說已經不是製鞋公司,而是一家材料科技公司。

  3)在紡織服裝這個大賽道上,從生意屬性來看,冬裝優於夏裝(毛利高),功能服裝優於休閑服裝(分季少,生命周期長),運動鞋優於休閑鞋(功能性強)。在所有賽道裡,運動鞋和運動服裝是最好的生意。

  4)而在體育用品賽道中,最重要的三個核心因素:產品性能、品牌、產品線。

  5)在消費品這門生意裡,低端產品要想進軍高端陣營,靠猛烈打廣告提升品牌價值,效果不大,更好的途徑是:直接收購高端品牌,形成多產品線的組合。

  6)服裝領域最值得關注的,一是集團化、多品牌的大型集團。目前全球最大成衣上市公司是VF Corporation(威富公司),其旗下品牌主要有:Wrangler、Lee、Riders、The North Face等。

  7)在大型集團之外,另一大值得關注的賽道就是體育用品。在美股,值得長期研究的是耐吉,而在國內,安踏值得長期跟蹤研究的。

  最後,補充一個聲明,本研究報告所涉案例,僅做學術交流,均不構成任何建議,韭菜們,市場有風險,風險需注意。千萬不要一把梭。

  此外,報告中所涉會計處理案例,均合情、合理、合法、合規,我們默認經過審計機構審計的所有財務數據真實可信。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