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狂吃不胖vs喝水長肉

據說,每個人的朋友圈裡都會存在這樣的一個人:整天不是火鍋蛋糕冰淇淋,就是生日聚餐加宵夜,每天似乎都在吃吃喝喝,但可恨的是卻從來都不會發胖!「能量守恆定律」在她面前就像是鬧著玩兒似的。吃了那麼多高熱量的東西,卻還是該美美,該瘦瘦。

再看看自己,整天為了減個破肥忍飢挨餓,這不敢吃那也不敢碰,最後體重秤上的數值就是死也不往下降,甚至還得擔心它哪天不高興了往上蹦幾個數字。你開始懷疑對方肯定是有啥減肥的竅門,興沖沖的去問,結果對方一臉懵懂地回答道:

「沒有啊,我也不知道,就是怎麼吃都吃不胖!。」

額……真是世界上最欠揍的回答,沒有之一!

到這裡今天的討論主題就出來了:為什麼有些人怎麼吃都不胖?有些人卻稍微吃點就長胖?真的有易胖/易瘦體質這一說麽?

小編很遺憾的告訴你,是的!在減肥這件事情上,蒼天不公!不同人減肥的難易程度真的不一樣。今天就其中一點我們來討論一下:

首先,影響人體型的主要因素有三個:骨骼結構、肌肉量、脂肪量。其中骨骼和肌肉對我們傳統意義的胖瘦關係度不大,所以我們還是把目光聚焦到「脂肪量」這個因素上。

這裡我們要科普一個知識:脂肪並不是以脂肪分子的形式直接儲存在我們的身上的。它也是先儲存在一種細胞中,然後才堆積成了我們身上的「肥肉」的,這些細胞就是所謂的脂肪細胞。

每個人的脂肪細胞分布都有所不同,這大部分取決於遺傳及荷爾蒙等因素的影響,例如女性的皮下脂肪就多聚集在小腹、臀部及大腿,而男性則容易囤積在上腹及腰部,同性別的具體到每個個體也有會一些細微的差別,因此就會出現所謂的蘋果型身材、梨形身材、葫蘆型身材等等。

但是不管什麼身型,影響我們胖瘦的主要因素還是脂肪細胞的數量以及脂肪細胞的大小。所以一個胖子無非有三種情況:要麼脂肪細胞數量多,要麼脂肪細胞體積大,要麼脂肪細胞又多又大。

這裡又出現一個關鍵點:在正常情況下,脂肪細胞的總數在青春期結束之後就不再變化了!也就是說作為一個成年人,不管你怎麼努力節食、運動,你身上的脂肪細胞數量永遠不會下降,你能做到的就是不斷的消耗脂肪細胞內的脂肪分子,從而使其體積變小,達到外觀上的「變瘦」。而脂肪細胞數量的多少,則主要看青春期之前,你的生長髮育和營養狀況。

脂肪細胞數量的增加主要集中在人體發育最快的階段,比如:胎兒期、乳兒期、青春期。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很多孕婦在妊娠期就蓄積了很多的營養,又或者因為部分原因發生了晚產的情況,這樣就很容易使小孩兒在出生的時候脂肪細胞數量就遠遠高於其它正常嬰兒。而青春期也是人體各種激素分泌、生長髮育非常快速的時期,所以這個階段過度的營養攝入,很大可能會造成脂肪細胞的過分增長,最終在青春期結束的時候囤積了大量的脂肪細胞。

這之後如果脂肪的儲存和消耗能夠基本達到平衡,那麼體型就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一旦能量攝入過剩,無法完全以甘糖形式儲存,那就會變成脂肪分子儲存在這些脂肪細胞內,這樣脂肪細胞會越來越大,身體也就會慢慢的變得「肥胖」起來。

而人體又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機體,它習慣把能量儲存起來,以防止你「明天沒有飯吃被餓死」這種情況。脂肪細胞的多少則代表著存儲能量能力的大小,儲存能力越大,身體就越傾向於存儲能量。相反,儲存能力小的人,身體會盡量減少這種存儲方式,以防「爆倉」。

就好比兩個人,一個人身上掛了50個氣球,另一個掛了100個氣球。在安全不爆炸的前提下,顯然後者在儲存氣體的過程中顧慮會小很多,有氣吹進去就完事了,反正氣球多。所以結果就很明顯,後者的總體積很可能比前者大很多。

所以說,「少年胖則終身胖」是有道理的。世界衛生組織就曾經做過研究,發現6歲以前肥胖的兒童,大約有25%的可能成年後超重。當肥胖持續到青春期,成年肥胖的危險性就增加到75%。

所以各位已經做家長的朋友們,一定要正確的給自己的小孩「補充營養」,講究膳食營養充足的同時,也要考慮能量的控制。而如果他/她已經成了一個小胖子,那麼還請找專業的機構來乾預。不要讓他/她長大了之後形成一個「易胖」的體質,這可能直接影響到他/她以後的健康風險,而且在這個看臉的社會,也直接影響他/她與人交往時的自信程度。

說在後邊的話:

肥胖的影響因素很多很多,脂肪細胞數量多只是相對「容易」發胖而已,不是「絕對」會發胖。所以即便你小時候是個胖子,也請不要自暴自棄。因為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不信你看這個……

(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