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成為母親:一次不可逆的旅程

又是一年母親節。在向各位偉大的母親致敬的同時,我們也都感受到,在如今這個時代,“成為母親”已經不再是一件必然完成、理應完成的事情,而是一個可以討論的話題。其實對於很多女性來說,做母親並不僅僅是本能,更多的是一項還未準備好就已開啟的不可逆的旅程。

英國作家蕾切爾·卡斯克忠實地記錄了自己生育期間生理和情感的變化,出版了《成為母親》這本書,努力分析成為母親這件事。

以下是特約記者對她的採訪,Q為記者,RC是作者。

Q:你在《成為母親:一名知識女性的自白》之前就已經在創作小說了,這本書是你的第一本非虛構作品。是什麽使你想要寫出這本書呢?最初動機是什麽?它是怎樣對你和大眾產生意義的呢?

RC:這本書源於我和我的出版人之間的一系列電子郵件,那會兒她和我同時有了孩子。她告訴我她把這些郵件存了起來,還時不時地向其他有了小孩的朋友展示:正是她建議我寫一本書講述成為母親這件事的,單靠自己我不確定能找到這樣一種回憶錄的形式。因為在我的認識裡:披露私事的羞恥感,尤其是女性的私事,和創作小說時光明正大的努力是不可能並存的。然而,這種女性的羞恥感已經成了我小說的主題,並且實際上成了我寫作的一大驅動力。在我懷著第二個孩子的後期,我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還能回到創作中去,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次為了和我的職業保持聯結的努力嘗試。

Q:自古以來孕育嬰孩就是女人的天職,但是女人是什麽時候開始意識到她們可以選擇是否要孩子的呢?

RC:我是非常抵觸“自己是個母親事務方面的專家”這種想法的,所以這個問題我無法回答。但是我認為這種自覺和選擇意識還不是所有女性的共識。對某些女性來說,生養孩子可能感覺上像是她們的權利之一。

Q:你在成為母親之前做好準備了嗎?如果打分範圍從0到10,你給自己的準備程度打多少分?(如果打分比較低,是什麽讓你缺少準備的呢?如果打分比較高,你又是怎樣準備的呢?)

RC: 如果準備意味著對將降臨在我身上的改變和對未來生活的影響有一個真切理性的認識,我絕對是沒有準備好的。但我認為我從未以那種方式看待過自己的生活和命運:我缺少這麽做的自負,並且我覺得對我而言,這種情況正適合寫作,因為我對自己身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這一點缺少自覺,這就允許我客觀地分析我自己的經歷。

Q:在什麽時刻你意識到“我是一位母親”?

RC:我現在都不確定我有沒有意識到!我和自己的母親關係不佳,因此我覺得自己做女兒的傷痛永遠都不會痊愈:這個身份標記了我,在某種程度上我很高興,因為我覺得這防止了我無意識施行“母親”的權威,也防止我扮演那樣一個角色。無論什麽時候我的本能都是與我母親過去做的正相反。

Q:你自己對於“好母親”的理解在不同的階段有沒有變化呢?

RC:我覺得,因為女性成為母親和她內在的精神生活關係十分緊密,有時候這讓她難於將她自己對孩子的想象與認識同事實分離開;而分離開才能還給孩子們做自己的尊嚴。當孩子們與他們過去的樣子或者你想象他們會成為的樣子相反時,要看到他們真實的自我可能就很難了。

Q:如何理解這句話: “生產不僅將女性與男性區分開來;還將女性和她們自己區分開來”?

RC:我指的是成為母親所要求的自我分割。

Q:在嬰孩誕生的那一刻,有什麽已經完全改變了?對女性來說,生養孩子以及成為母親意味著什麽?

RC:《成為母親》正是回答這個問題的嘗試!一大困難在於:成為母親這件事所代表的那種變化的極端性,其程度就和理解分析它的不可能性相當,在那種情況下自我檢視簡直不可能。並且因為孩子處在永恆的變化中,一個人在分析方面的精力也就一直牽扯在孩子身上。所以對母親來說變化是不可逆轉的而且是徹徹底底的:是一種和她從前所熟知的一切之間的決裂。一個新的人和她自己全新的命運一道慢慢浮現。《成為母親》中我的目標就是完成這項不可能的工作——分析成為母親這件事,希望它能與那些在向母親轉變的過程中飽受折磨的女性溝通,同時也為她們發聲。

Q:講到性別平等,你覺得“只有女性能孕育生命”這一事實會給性別平等帶來爭議嗎?

RC:當然孕育生命這件事中有它自己的權利分配問題,我不確定它就是做父母的過程中唯一重大的事情。或者說其實,它不一定是:我確實相信男性和女性能夠也應當質疑他們在家庭結構中被貼上性別標簽的行為。懷孕和生孩子過程中的曲折可能會在很多不同的方面為權力的不平衡埋下禍根,其實是這些生活中的不平衡一再被強調才導致了問題。

Q:請描述在孕期和為人父母的過程中“做自己”和“做母親”二者間的鬥爭。哪一方贏了?

RC:這個問題可能沒有答案,只會隨著時間流逝不斷出現新的情況。當我的孩子離開家,我挨過了一次巨變,我都驚訝於它所帶來的筋疲力盡的感覺:有一種空虛和疲憊感似乎和我自以為的母親身份不相符,那感覺似乎和成為母親前的自己有所聯繫,非常像我參演了一出長達二十年的戲最終走到盡頭。但我相信人們也會因為其他許多不同原因產生相同的愁緒——例如工作——所以這個問題其實是關於扮演某種角色時的身份認同、自由以及二者如何流失。

Q:你覺得存在某種方法能兼顧做母親和做自己嗎?

RC:我覺得為人父母是一個自我檢視的機會,儘管許多人沒有抓住這個機會。孩子身上反映出的自己有時會很嚇人,因為它揭示了不少真相:我猜想這就是為什麽近年來許多的故事以及幻想都引入了家庭生活。如果一位母親將她的孩子看作平等的人,她自己的缺點無可避免地就會暴露。我已經嘗試過這條道路,我也相信這是正確的,儘管這通常是痛苦的。並且我猜想這樣說才確切:只會有兩個各自只有一半的自我存留——母親和女人——它們將一直尋求結合。

題圖及本文所有配圖均為《比海更深》電影劇照。

成為母親

[英]蕾切爾·卡斯克(Rachel Cusk)

黃建樹 譯

沒有女人天生是母親

洞幽察微的生育記錄,道出女人的焦慮與煎熬

感謝時代,生育終於也和婚姻一樣成為了可討論的問題

記得點擊“在看”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