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拆分三桶油:新管網公司可能會成為另一個壟斷巨頭

  拆分三桶油

  來源:視覺中國

  新管網公司的成立,將打破“三桶油”獨霸油氣管網的壟斷格局,但亦有業內專家擔憂,新管網公司可能會成為另一個壟斷巨頭。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嚴凱  編輯 | 尹一傑

  “三桶油”對石油和天然氣管道的壟斷即將被打破。

  8月20日,一位知情人士向《中國企業家》記者證實,醞釀數年的油氣管網獨立方案或將在今年年底取得實質性進展。這意味著,將石油和天然氣管道從“三桶油”中分拆出來,組建新的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正成為現實。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國油氣長輸管道總裡程累計約13.31萬公里。其中,中石油一家佔據了原油管道份額的近70%,天然氣管道的76%。若按照“三桶油”各自運營的管道資產進行評估,新管網公司的估值預計在3000億-5000億元。

  事實上,新管網公司成立的信號一直在釋放。

  一年前,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乾意見》提到“分步推進國有大型油氣企業乾線管道獨立,實現管輸和銷售分開”。8月初,國家發改委又組織編制了《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辦法》,並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上述知情人士稱,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是第一步,接下來會有更實質性的進展。這個進展可能就是成立新的國家油氣管網公司。

  新管網公司的成立,將打破“三桶油”獨霸油氣管網的壟斷格局。但亦有業內專家擔憂,新管網公司可能會成為另一個壟斷巨頭。

  分拆信號

  2018年8月7日晚,位於浙江舟山本島北岸的一座液化天然氣(簡稱LNG)接收站燈火通明,兩座巨大圓形儲氣罐罐體被布置滿了燈光。幾十米外,一艘滿載著LNG的船舶正停靠在碼頭上。

  這艘名為“Stena Blue Sky”的LNG運輸船十六天前從中東的卡達拉斯拉凡港口出發,滿載著14.5萬方的LNG運抵舟山站。四天之後,“Stena Blue Sky”才離岸。

  LNG運輸船離岸當天,新奧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玉鎖穿著黃色的工作服,笑容滿面地登上“Stena Blue Sky”號,將一份禮物親自交給船長。

  舟山LNG接收站的擁有者正是總部位於河北廊坊的民營燃氣巨頭新奧集團,這是國家能源局核準的第一個由民營企業投資的大型LNG接收站項目,王玉鎖也由此成為國內民營公司中在LNG接收站這個壟斷領域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就在“Stena Blue Sky”號LNG運輸船靠岸的四天前,國家發改委組織編制的《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辦法》(下稱“監管辦法”)下發,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監管辦法》指出,在保障現有用戶現有服務並具備剩餘能力的前提下,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應無歧視地與符合開放條件的用戶簽訂服務合約,按照合約約定向用戶提供油氣輸送、儲存、氣化、裝卸、轉運等服務。

  這個檔案實際上是對五年前的那個檔案的一次舊事重提。新奧集團之所以能夠拿下舟山LNG接收站項目,正是得益於2013年10月底監管層頒布的一則檔案。

  這個檔案名為《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辦法(征求意見稿)》,其核心內容是作為油氣管網運營企業的“三桶油”,尤其是中石油,應按照一定排序無歧視對第三方開放管道設施。

  當年該檔案下發時,拿到該檔案的公司除了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外,還包括大唐集團、中國石化聯合會、華潤燃氣、中華煤氣、中國燃氣以及新奧能源。

  意見稿提出,上下遊用戶可以合理向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提出開放申請,後者需在30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同意接入的答覆意見,不同意則要說明理由。

  此後數年,有關油氣管網的獨立工作一直在推進當中。但由於涉及到的資產過於龐大,涉及到的利益關係複雜,監管層不得不一步步推進。

  直到去年初,分拆的信號更加強烈。2017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乾意見》,提到“要求深化油氣管網運營機制改革,提升集約輸送和公平服務能力,分步推進國有大型油氣企業乾線管道獨立”。

  上述知情人士稱,在去年底出現大面積氣荒之後,監管層下定了決心要對油氣管網動“真刀子”,天然氣供應不能僅僅依靠“三桶油”。

  在8月3日下發的《監管辦法》中亦特意指出,“國家鼓勵和支持各類資本參與投資建設納入統一規劃的油氣管網設施,提升油氣供應保障能力”。

  各方博弈

  事實上,自從2010年以來,每次涉及到頒布石油相關法律法規時,發改委均會召集專家組進行討論,但凡涉及理順天然氣價格,管道獨立便會成為討論焦點。

  但在早期,每次討論都無疾而終,原因是佔據絕對統治地位的中石油的反對。

  截至2017年底,中石油國內運營的油氣管道總裡程達到85582公里。其中,原油管道20359公里,佔全國的68.9%;天然氣管道53834公里,佔全國的76.2%;成品油管道11389公里,佔全國的43.2%。

  轉機出現在2013年下半年。當年8月以來,中石油爆發腐敗窩案,原國資委主任、原中石油集團董事長蔣潔敏以及中石油集團原副總經理王永春、原副總經理李華林等高管相繼落馬。

  當年9月,發改委多次召集石油公司的代表開會,討論油氣管網獨立的可能性。一位曾供職於中海油的人士稱,此時來自中石油的代表明顯沒有以前那麽強勢。

  “過去他們(中石油代表)開會特別強硬,他們要是反對,這事基本上很難推動。但管道資產對中石油來說至關重要,不可能會同意分拆出去的。”上述人士說。

  中石油腐敗窩案讓那些長期以來深受壟斷傷害的民營企業看到了打破壟斷的希望。2013年10月份,代表著眾多民營石油公司的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兩次與國家能源局、商務部就有關石油天然氣領域的放開等問題進行座談。

  在10月17日的那次座談會上,關於民間資本進入石油領域的多數訴求均得到了國家能源局的回應,但對是否放開油氣管網運營,參會官員僅表示:“這不是能源局一個部門能夠決定的事情,還需要很多工作要做”。

  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建議則更加激進。2013年10月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提出,將石油天然氣管網業務從上中下遊一體化經營的油氣企業中分離出來,組建若乾家油氣管網公司,並建立對油氣管網的政府監管制度。

  這個方案被稱之為“383”改革方案。但成立若乾油氣管網公司的方案並沒有得到廣泛認同。

  中石油管道設計院專家亦認為,管道獨立是大勢所趨,將管道與生產企業分離有利於提高管道的利用率。在未來,這些管道將成為公共基礎設施,由第三方進行獨立運營。

  在各方博弈之下,在央企混合所有製改革的大背景下,中石油從2014年開始主動對公司內管道資產進行重組,實現產權結構多元化。

  當年5月13日,中國石油發布公告,擬將旗下西氣東輸一、二線相關資產和負債出資設立東部管道公司,注冊資本100億元,通過產權交易所公開轉讓所持東部管道公司100%股權。

  2015年12月24日,中石油發布公告稱,公司將以全資子公司中油管道作為平台公司,整合旗下東部管道、管道聯合及西北聯合三家公司,旨在建立統一的管道資產管理運營及投融資平台。

  此次交易中,中油管道總資產超過2813億元。其中,東部管道884.15億元、管道聯合1239.22億元、西北聯合690.3億元。

  整合完成後,中國石油對中油管道的持股比例降至72.26%,寶鋼股份、新華人壽、雅戈爾等持股比例將分別為3.52%、3.46%、1.32%。

  中石油內部人士曾表示,這次對管道資產進行混合所有製改革,亦是中石油對監管層的一種妥協。“那兩年中石油太被動了,由共和國長子變成了共和國‘孫子’,人人喊打,不得不彎腰。”上述人士說。

  不過,中石油因腐敗窩案雖然有所妥協,但作為其業務板塊中最賺錢的業務之一,中石油會輕易捨棄嗎?

  獨立方案

  真正的阻力其實來自於具體的落地獨立方案。

  據彭博社報導,新管網公司預計將分三階段進行:首先,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將旗下管道資產及員工剝離,並轉移至新公司,再按各自管道資產的估值厘定新公司的股權比例。

  其次,新管網公司獲注入資產後,擬引入約50%社會資本,包括國家投資基金及民營資本,新資金將用於擴建管網;最後,新管網公司將尋求上市。

  上述知情人士稱,具體方案還在博弈之中,其核心便是資產的核算和厘定。“不過以後新管網公司以後肯定不僅是一家資產管理公司,而會是一個資本管理公司,最終謀求上市”。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的《2017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建成運行的長輸天然氣管線總裡程達到7.4萬公里,乾線管道密度僅7.3米/平方公里,為美國的1/8、法國的1/9、德國的1/10,互聯互通程度很低,基本沒有雙向輸送能力。

  2016年-2017年,我國年增天然氣主乾管道裡程僅3000多公里,不及“十二五”期間年均水準的40%,天然氣主乾道建設明顯滯後。

  但根據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中長期油氣管網規劃》,預計到2020年、2025年,我國天然氣主乾管道將分別達到10.4萬公里、16.3萬公里。

  按照每新建1公里天然氣管道投資800萬元計算,到2020年、2025年,我國在天然氣管道建設方面的投資需求將達到2400億元和6960億元。

  過去,包括西氣東輸、川氣東送等天然管線的建設,均由中石油和中石化獨立投資,但隨著未來投資量增加,單體公司很難承擔如此體量的投資。

  中石化內部專家表示,成立新管網公司,並謀求資本化、證券化,通過上市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將能很好的解決資金難題。

  對於具體方案,業內曾掀起過討論熱潮。

  中海油研究總院規劃研究院綜合規劃資深工程師許江風曾提出過自己的設想:成立國家油氣管網集團公司,母公司由“三桶油”存量管道資產評估入股,吸收數家大基金2000億-3000億元現金入股。

  之後,再由國家油氣管網母公司在每個省的管道資產配置適當現金,吸收該省當地管道資產和現金入股發起設立省級油氣管道有限責任公司。

  而在國家油氣管網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後,應盡快上市融資,力爭獲得2000億-3000億元現金,新管網公司統一規劃油氣管道建設,並進行統一調度,投資建設和運營由各省公司實施。

  在早年的管道獨立的方案中,除了比較激進的將其完全獨立出來外,實際上還有一個相對保守的“過渡”方案。

  “這個方案並不涉及產權更迭,管道板塊的業務還保留在中石油內,但需要建立完善的公平準入機制,就像火車一樣,只要買票了,誰都可以上車。”中石化內部專家說。

  知情人士稱,單獨成立國家天然氣管道公司, “其實是借鑒當年電網系統‘廠網分開’改革,實施全國統一乾線管道,但為了避免重蹈電網壟斷覆轍,天然氣管道公司只是交易平台而不參與購銷,隻收取輸氣費用。”

  目前,中石油已實現天然氣管道與銷售的分離。在天然氣業務板塊,除了中油管道公司,專注於銷售的中石油天然氣銷售公司也已成立。

  按中石油既定安排,上述兩家公司將從位於北京東直門的中石油總部大樓搬離,獨立辦公。若不出意外的話,國家管網公司或將落戶於這棟新的辦公大樓。

  壟斷之辯

  對於新管網公司的成立,曾供職於大唐國際化工技術研究院的唐超(化名)至今保持著關注。六年前,大唐位於內蒙古的煤製氣項目順利投產,但因受中石油的“打壓”,所產天然氣不得不賣給中石油。

  唐超至今依然記得,大唐位於內蒙古克什克騰旗的天然氣項目早就已具備投產條件,但由於北京段管道最後100多公里被中石油把控,導致供氣拖延至今。

  資料顯示,該項目於2009年8月獲批並動工。與之配套的,還有一條從克旗至北京的輸氣管道。項目分三期建設,總投資為257億元,由大唐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北京市燃氣集團、大唐集團及天津津能投資公司共同出資,佔股分別為51%、34%、10%、5%。

  按照規劃,配套的輸送管線途經內蒙古赤峰、錫盟、河北省承德至北京密雲,全程359公里,最後並入北京燃氣管網。但由於接入北京城市燃氣的最後100公里管道由中石油修建,後者憑借著壟斷優勢,勢不讓步。

  最終,大唐不得不與中石油簽訂了《煤製天然氣購銷協定》,初期結算價格每立方米2.75元(含13%增值稅),將所產氣先賣給中石油,再供應給北京用戶,而無法直供。

  唐超說,這個價格當時只能保證不虧,但比預期的每立方米少掙了一毛錢。若以後項目全部達產,每年將少掙3億-4億元。

  大唐的經歷是中石油高度壟斷油氣管道下的一個縮影。另一巨頭中石化也曾遭到中石油的“不公正待遇”。

  據上述中石化內部專家稱,早年在開發四川普光氣田和川氣東送管道工程時,有一部分管線與中石油的西氣東輸二線(即中石油武忠線)重合。

  當年修建管道時,中石化主動曾向中石油提出交涉,希望利用這段重合管線,但最終兩家沒有談攏,中石化也只能花巨資重複建設。

  如今,新管網公司成立已經進入倒計時。根據對“兩桶油”現有管道資產的公開數據統計,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管道資產已達到3153.68億元。有分析認為,新管網公司的估值在3000億-5000億元。

  按照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去年5月印發的《中長期油氣管網規劃》:到2020年,全國油氣管網規模要達到16.9萬公里,其中原油、成品油、天然氣管道裡程分別為3.2萬公里、3.3萬公里和10.4萬公里,儲運能力明顯增強。

  《規劃》還提出,到2025年,油氣管網規模達到24萬公里,其中原油、成品油、天然氣管道裡程分別為3.7萬公里、4萬公里、16.3萬公里,網絡覆蓋進一步擴大,結構更加優化,儲運能力大幅提升。

  屆時,新管網公司所擁有的資產將更加龐大。

  一些民營企業也不免發問,成立一家新的管道公司會造成新的壟斷嗎?

 

責任編輯:王瀟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