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負債高企現金流堪憂 億達中國成中民投“燙手山芋”

【財聯社】(記者 李潔)中民投陷入流動性危機後,開始陸續處置旗下資產以自救。

在轉讓上海董家渡地王項目的同時,中民投也將其它資產列入出售清單,其中包括2016年收購的億達中國(03639.HK)的股權。

“引入中民投這個大股東已有兩年多時間,但並未給億達中國帶來經營業績的改善。億達中國業績增長乏力,負債高企,旗下重資產項目較多,造成資金鏈承壓。即使中民投出售,大概率會虧著賣,接盤方也會考慮較多,轉手難度較大。”一位房地產機構分析師告訴財聯社記者。

億達資金鏈承壓

2016年11月,億達中國和中民投旗下的嘉佑(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訂立協議,中民投以30.14億港元收購億達中國13.7億股股份,成為其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為53.02%。

隨後中民投在2017年進行了兩次增持,股權進一步集中。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民投持股比例高達74.22%,原億達中國大股東孫蔭環僅剩9.34%股份,成為僅次於中民投的第二大股東。

彼時,億達中國CFO馬蘭表示,“通過本次股權結構優化,億達中國可以依托中民投強大的資本實力,搭建國際化、創新性的資本運作平台,開拓多樣化的投融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從而加快全國產業布局的速度,繼續擴大在綜合商務園區開發與運營業務方面的投資規模,力爭未來3-5年向千億資產量級邁進。”

中民投入股億達中國時,億達中國業績低迷,負債率高達151%。中民投通過收購股權以及2017年的兩次增持,給億達中國提供了大量資金支持。

億達中國為配合大股東的戰略,董事會大換血,由中民投副總裁張志超接替孫蔭環擔任董事會主席。同時,中民投將億達總部由大連搬遷至上海,引發員工離職潮。

然而進入2018年,中民投對億達中國的支持明顯下降。2018年6月原中民投系高管張志超辭任億達董事會主席,由孫蔭環的外甥薑修文接任董事長。同時在2018年8月中民投取消7.8億元認購億達中國11.60%新股份的協議。

“人事變動以及取消認購在時間上相隔較短,有可能是中民投在布局退出億達中國,因為中民投在億達中國的投入未得到相應的收益回報。”一位資管公司的高管向財聯社表示。

接近億達的相關人士則向財聯社記者透露,中民投入股後在內部會議上對億達有相應的業績指標與要求,但億達表現得並不盡如意。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億達中國流動負債總額為221.36億元,同比增長74.1%;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金額為6.31億元,同比下降3.13%。

中民投脫手不易

“億達中國與中民投的關係較為複雜,不僅是股東與被控股的關係,中民投、億達中國、孫蔭環還是一個戰略及利益共同體,這樣複雜的關係,中民投處置起來並不容易。”上述資管公司高管告訴記者。

資料顯示,億達中國原控制人孫蔭環是中民投發起人和股東,孫蔭環通過億達控股持有中民投2%股權,擔任中民投董事局副主席。而孫蔭環目前仍是億達中國的第二大股東,董事長由其外甥擔任。

業內人士表示,由於億達中國的業績以及資金問題,尋找接盤方並非易事。

事實上,中民投入股後,並未帶動億達中國的業績增長。2016年-2018年,億達中國的銷售額分別為83.05億元、72.63億元、85.37億元。

而2018年業績增長主要原因為大連天地項目的土地一次性出售給龍湖集團。剔除此項土地出售,億達中國的合約銷售額約60億元,較2017年減少18%。

在負債方面,國際評級機構標普指出,億達現金結餘低,但短期債務卻多,預料其資本結構將無以為繼,該公司高度依賴再融資來履行其債務責任?

此外,億達中國大約62億元的債券將於2019年到期,其中3月份到期的有20億元境內公司債券。另有76億元的債券將於2020年到期,不含2019年可能新發行的短期債券,這將進一步擴大其2020年到期債券的規模。

由於大連天地項目土地銷售的回款延誤,該公司無限制現金餘額較低,截至2018年12月31日僅為10億元。

標普報告指出,由於億達大量債務將於今明兩年到期,而其現金流不足,新股注資及出售計劃又不明朗,估計未來12-24個月,該公司的流動性將保持緊絀。

基於上述分析,1月31日,標普將億達中國的長期發行人評級由“B-”調低至“CCC+”,而其高級無抵押票據評級亦由“CCC+”下調至“CCC”,評級展望為“負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