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周語文

  黃集偉專欄(5月28日~6月3日)

  ●總有一個在快速老化

  來自好奇心辭典本周創意詞條“年紀輕輕”釋義:“年紀輕輕”像一句“可怕的咒語,如果出自按摩師,接下來多半是‘肩膀這麽硬是天天打麻將嗎’,來自醫生可能是‘這麽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在你這個年紀不多見啊’,牙科大夫則會看著 CT 驚歎‘為什麽你這麽年輕牙床上卻有這麽大的囊腫’,貼心地提示你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快速老化”……這釋義精準還原出技術大咖刻板思維帶給我等普通人的壓迫感,讓原本人畜無害的4個漢字秒變脅迫語,有誠懇,有囂張。

  ●這一次的事件中每個人都是對的

  來自36氪本周消息。前不久,社交媒體上的一段音頻引發討論:有人聽見“Yanny”,有人聽見“Laurel”,各自都認為只有自己聽見的才是“真理”。專家稱,聲音解碼干擾因素很多(如方言、播放設備、播放場景等),“但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這一次的事件中每個人都是對的。我們都只是試圖把我們聽到的聲波歸到我們熟悉的類別中”……這個解釋讓這個貌似無謂的吵鬧忽然寓言化:我們聽見的是我們想聽見的,而想聽見就是常聽見,此即所謂日常偏見?

  ●社懶症

  網絡熟詞,全稱叫“社交懶惰症”,相關語詞是“社恐症”,雖僅一字之差,卻提示出微妙的內涵差異。這種將“恐”與“懶”精準剔分的社會學視角研究對我們探究自我助益頗多。既有助於稀釋刻板印象,還能導引我們考證小習慣背後那些更為本質的因由。

  ●社交戒斷

  來自作者李哲本周文章。在一項“何為放鬆”的討論中,“社交戒斷”概念被提及。“‘一個人’其實已經被很多人定義為放鬆的必要條件了:a.一個人隨心所欲,不要有人和我說話,也不要有任何目的,隨便打發時間;b.周末一個朋友也不要見,一個人看電影逛街才覺得放鬆下來;c.一杯熱飲一本書、沒有煩人的消息電話;d.關掉所有外界的通訊,聽著音樂,一個人逛街,或者看看風景喝喝咖啡”……社交媒體時代,交往的即時化/交流的頻密化應為疲憊主因。戒斷固然好,可真戒得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