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美爆了的《摘金奇緣》,為什麽到國內水土不服?

作者/斯塔西

今日《摘金奇緣》上映首日排片不到10%,票房不到300萬,貓眼預測總票房只有三千萬。

要知道《摘金奇緣》在北美的表現,這個結果簡直讓人大跌眼鏡!

今年暑假,出品方華納都沒有料到,與中國合拍的重磅大片《巨齒鯊》在北美的票房,居然敗給了自家的小體量影片《摘金奇緣》。

最終《摘金奇緣》以3000萬美元的成本,攬下了全球2.19億美元的票房,相當於《毒液》在美國的票房。更重要的是,這部全亞裔演員陣容的影片,引發了北美社會關於“亞裔群體”激烈討論,說它是一部現象級影片,毫不為過。

片中女主演康斯坦斯·吳還因此登上了《時代》雜誌封面,打出了“《摘金奇緣》將改變好萊塢”的標題。時隔三個月,這部改變好萊塢的《摘金奇緣》,漂洋過海回到“亞洲本土”,為什麽就水土不服了呢?

國內上映時間盡顯“尷尬”,熱度已過、資源流出

目前《摘金奇緣》國內豆瓣6.2的評分遠低於IMDB上7.2的評分,上映前,雖然一些影院經理映前表示票房不容樂觀,但也給出了8000萬的預測。

“《摘金奇緣》這個時間點上映很尷尬,資源已經流出了,討論熱度也過了,《無名之輩》勢頭又很猛。”一位給出預測的影院經理解釋道。

確實,與北美上映檔期相比,《摘金奇緣》在國內並非一個好檔期。《摘金奇緣》北美上映於暑期檔後期8月15日,當時《碟中諜6》已經上映2個禮拜多,北美處於票房乏力期,同期競爭的只有比它早上映5天的《巨齒鯊》。

而《巨齒鯊》與《摘金奇緣》又是屬於不同類型與體量的影片,《摘金奇緣》可以打一個差異化。所以《摘金奇緣》能在北美脫穎而出,有一定天時因素。那為什麽國內現在檔期顯得尷尬呢?

目前國內市面上,除了上映22天之久的《毒液》和卡通片《無敵破壞王2》,全是輕體量影片。黑馬《無名之輩》口碑發酵,勢頭正猛,佔據最高排片。

貓眼引進的印度親情片《老爸102歲》緊隨其後,貓眼上想看女性觀眾鋼彈62%;而《亡命救贖》雖然是一部2016年老片,卻有梅爾·吉普森這塊金字招牌,主打男性觀眾。

同為輕體量的批片《摘金奇緣》主打愛情,顯然要與《老爸102歲》搶女性觀眾,這樣以來,口碑則顯得尤為重要。但《摘金奇緣》國內口碑卻很微妙,而且第一批想看《摘金奇緣》的觀眾早已看了。

三個月前,《摘金奇緣》在北美暑期檔轟動的時候,國內媒體爭相報導了此事,引發了國內一批隔靴搔癢的觀眾討論,都想一睹這部北美現象級影片真容。後來遲遲沒有引進消息,又流出了《摘金奇緣》高清版本資源,被國內第一批報導吸引而來的觀眾早已按捺不住,先睹為快了。

“《摘金奇緣》先前在網絡的熱度僅限於關注電影圈的業內人士,現在宣傳也沒有觸及到普通人群,很難下沉到一線城市以外的觀眾。”影院經理補充說。

目前從網絡上這批先睹為快的觀眾口碑來看,北美想象的“亞裔群體”顯然和中國觀眾的印象有很大落差,“水土不服”的跡象非常明顯。

《摘金奇緣》為何在北美成為現象級影片?

“《摘金奇緣》對北美觀眾而言,如同《黑豹》,填補少數族裔題材的空白。對中國觀眾而言,它就是部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愛情片,屬《小時代》之流。”一位業內人士分析道。

其實只要稍微了解《摘金奇緣》北美票房崛起的全過程,便能一解北美閱聽人與國內閱聽人的差異在哪,誤解在哪。

眾所周知,《摘金奇緣》在北美的宣傳噱頭為“全亞裔陣容”,是繼《喜福會》之後的第二部全亞裔演員電影,中間隔了25年。這對大部分亞裔群體來講,極具誘惑力,因為極少有為他們發聲的電影。

華納全球行銷總裁布萊爾·裡奇(Blair Rich)曾在採訪中,毫不避諱地說,《摘金奇緣》的行銷策略就是討好亞裔美國人,所以她的團隊與亞洲協會、亞洲太平洋娛樂聯盟等多個組織展開合作。所以《摘金奇緣》算是精準行銷的又一案例。

100多名亞裔金融家、KOL等精英人士聯手為其包下了多家電影院,排片量一度鋼彈30%。平時2141萬美國亞裔群體中,只有8%到10%常看電影,這次卻為《摘金奇緣》傾巢出動。亞裔美國人最集中的大洛杉磯地區影院貢獻了總票房的21%。

據華納兄弟和comScore統計數據顯示,《摘金奇緣》的亞裔觀眾鋼彈38%,他們構成了前期第一批去影院的觀眾。而後期主要是獵奇前來的白人觀眾,白人觀眾後來居上,佔據了41%的份額。為什麽會這樣?因為《摘金奇緣》完全是一部美式小妞電影,類似於《BJ單身日記》《漂亮女人》。

“喜歡《摘金奇緣》的觀眾大多為標準的“ABC”(American Born Chinese)。”一位赴美留學的朋友說,他們是從小接受美國教育,在美國文化熏陶裡長大的黃皮膚美國人。“而我們這類成年後才去美國的華人,普遍對《摘金奇緣》裡呈現的亞洲人形象都頗有微詞,認為它完全是一部美國文化的產物。”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亞洲富豪群體的崛起令美國人猝不及防。據《金融時報》報導,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富豪從1000人上升至今年的2208人,而且超級富豪這一群體正在傾向亞洲。瑞銀集團發布的報導中稱,亞洲富豪已經首次超過美國,亞洲幾乎每兩天就誕生一位億萬富翁。

所以,片中女主角瑞秋·朱如同北美觀眾的化身,早想一探究竟亞洲富豪的秘密。當亞洲富豪男友家的山間別墅城堡、屋內琳琅滿目的裝飾擺設、奢華富貴的造型設計出現時,她連連瞠目結舌地大聲驚呼“Oh My God”。完全滿足了北美觀眾對亞洲富人的獵奇想象圖景。

為什麽中國觀眾不買账?

“可能美國人看起來沒什麽分別,但是看過的中國觀眾一眼就能識別,片中表現的明顯是南洋文化。所以反倒是回到亞洲不同的國家,片子有了文化隔閡,甚至是誤解。”一位看過片的朋友說道。

BBC一篇報導也認為《摘金奇緣》急於實現自己突破亞裔形象的目標,卻進而曲解了新加坡的形象,把新加坡當成亞裔美國人的一種幻想。

所以有網友站出來糾正中國觀眾自我代入的行為,“電影本來就不是拍給中國人看的,小說的原著作者關凱文本來就是新加坡籍華裔。”

《摘金奇緣》改編自關凱文所著的“富豪三部曲”之一,原著中更是描述了一條亞洲人圈內的鄙視鏈,處於頂端的正是印尼華人與新加坡人,香港人、馬來華人緊隨其後,美國出生的華人、台灣人、韓國人、中國大陸人以及普通印尼人排在最後。

從這個排序中可以看出,作者關凱文所推崇的是不過是自家人,稱為“老錢”,他們衣著體面、過著優雅歐式的生活,接受西方精英教育,將東方精致生活與西方文化完美結合的人。比如,關凱文提到他的祖母在上世紀30年代就開始從巴黎定製鞋子。

所以,在“亞裔”這個巨集觀概念下,中國人想象的是中國富豪,新加坡人想象的是新加坡富豪。中國觀眾抱著“中國想象”去看《摘金奇緣》,卻看到的是新加坡富豪生活,和我們所熟悉的生活相去甚遠,文化差異暴露無遺。

再加上,它是一部標準的輕喜劇,商業類型敘事與《喜福會》所代表的東方韻味的表達敘事,更是大相徑庭。所以,中國觀眾如果抱著這兩種想象去看《摘金奇緣》,結果卻會失落地發現,它完全是一部好萊塢包裝下的東南亞愛情片。

“有錢少爺愛上我這類瑪麗蘇故事,國內其實從網絡小說到影視劇,已經流行很多年了,不斷更新迭代。歐美這類故事套路,實際上都有點老套了。”一位朋友分析道。

無論中國觀眾反應如何,《摘金奇緣》都是華納一次成功的亞裔題材類型片嘗試,是美國人審美的產物。如同《黑豹》給了漫威拍黑人,甚至是LGT超音波級英雄的信心。華納的《摘金奇緣2》已經踏上日程,改編自關凱文“富豪三部曲”第二部《中國富豪女友》。

更多的亞裔題材電影也正在好萊塢體制下醞釀,即將紛至遝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