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吳曉波:平均每天爆雷5家 95%的P2P注定倒閉?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吳曉波

  表面上看,P2P平台是在去杠杆、嚴監管和防風險這樣的大趨勢下導致的爆雷。但實際上,從借款方資質、投資標的品質、承諾剛性兌付和高收益這幾個方面來看,P2P的最終崩潰似乎是一件命中注定的事情。

  1

  六月以來,全國P2P平台“驚雷滾滾”。

  根據媒體統計,6月1日~7月18日,全國共有231家P2P平台出現了逾期、跑路、倒閉、經偵介入等情況,這相當於平均每天有5家P2P平台出現問題。

  其中4家交易規模超過百億的平台——錢爸爸、牛板金、銀票網和投融家已經全部倒閉了;4家高返現平台——錢寶網、雅堂金融、唐小僧、聯璧金融也相繼陣亡了;就連背靠“網貸之家”的投之家也已被立案偵查。

  2018年的盛夏,是P2P行業的陣亡季。

  根據網貸之家的數據,截至2018年6月底,P2P行業正常運營平台數量是1836家。

  而中金公司在其報告中稱,近期P2P網貸平台關停數量還會不斷增加,預計關停潮仍將持續2~3年,3年後正常運轉的平台將不超過200家。還有業內人士認為,3年後的P2P平台將只剩下100家,關停的數量將近佔到現有的95%。

  2

  中國的網絡貸款業務試水於2007年,首家P2P平台是拍拍貸,屬於純資訊中介模式;

  2009年,紅嶺創投誕生,發明了本金先行墊付模式;

  2011年,平安集團的陸金所上線,傳統金融機構開始進入互聯網金融領域;

  在後來的兩年多裡,美國的LendingClub模式被引入——這家企業於2014年12月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市值高達85億美元,迅速引爆了中國的P2P產業。

  在2013年,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只有230家,到2017年底猛然增加到了2600多家。而在2014年7月,借著P2P的熱浪,e租寶平台上線了。它通過廣告轟炸和人海戰術,以年化14%為誘餌,進行大規模的民間吸儲。不到一年,就迅速躋身百億級平台。在2015年,類似e租寶這樣的公司如野草瘋長。

  P2P泡沫的破滅也是從2015年開始的。當年,雲南的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成為第一個被踩中的大地雷。這家號稱世界最大的稀有金屬交易所,以“為國收儲”為名,用各種手法變態吸金,最終資金鏈斷裂,20多個省份的22萬投資者受害,430億元資金難以討回,引發多次抗議遊行事件。

  而在2015年12月底,e租寶的創始人丁寧被警察部門控制,e租寶的狂歡也結束了。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裡,P2P行業遭到了全國性的大整頓。

  如今,P2P行業再次經歷一場過山車式的慘烈洗牌。

  3

  那麽,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景象呢?

  一方面,在中國經濟去杠杆的大環境下,市場流動性正在整體收緊。企業融資難度加大、融資時間拉長、成本抬高,債務性投資品面臨更大的壓力,違約風險也陡然提高。

  另一方面,去杠杆又遇到了強監管。資管新政之後,無論是傳統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還是P2P投資產品,都在強調打破剛性兌付,投資者承擔投資理財實質性風險已經成為了大勢所趨。

  除了上述兩個外部因素之外,內因更是導致P2P平台終極風險的根本原因。

  P2P屬於民間小額借貸,簡單來說就是信貸公司做中介,借助互聯網技術將借款人和投資者對接起來。其中,借款人支付利息,投資者賺取利息,信貸公司則可以收取管理費和傭金。

  整個過程看起來清晰合理,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容易走向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原因如下:

  第一,從P2P平台借錢的用戶,大概率是從銀行貸不到款、或是拿不出抵押物的企業。也就是說,在銀行貸款系統中,這些都屬於高風險用戶,存在著還不起錢的風險。

  第二,P2P平台在吸引客戶資金時,靠的不是優質的標的資產,而是用剛性兌付和高額利息來誘惑投資者。但是P2P平台做的是資金流生意,借貸難免會遇到違約,所以為了不影響其承諾的剛性兌付,P2P平台一般會在將要違約的時候選擇借新還舊。

  這就類似於龐氏騙局裡的拆東牆補西牆,只要資金鏈不斷裂,有新的用戶衝進來,那麽遊戲就能繼續玩下去。但是如果巨集觀環境發生了變化,沒有新的血液輸入平台,P2P平台的結局就會是倒閉或者跑路。

  第三,P2P是一個競爭非常慘烈的行業,必須打出高收益才能招攬到客戶。一旦某些平台降低利率,客戶馬上就會轉移資金,這就使得P2P平台必須保持高利率的剛性兌付。

  因此,表面上看,P2P平台是在去杠杆、嚴監管和防風險這樣的大趨勢下導致的爆雷。但實際上,從借款方資質、投資標的品質、承諾剛性兌付和高收益這幾個方面來看,P2P的最終崩潰似乎是一件命中注定的事情。

  上個月,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2018陸家嘴論壇”上曾說:“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好損失全部本金的風險。”這一番話,可以說是對所有普通投資者的一個警示。

  (本文作者介紹:財經作家。本專欄為吳曉波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內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