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3514萬個日本人面臨這種「社會癌症」,正時刻威脅著國人

要說孤獨死,或許對我們而言並不是很熟悉。

但對於與我們一海之隔的島國日本,這孤獨死就再熟悉不過,因為這時刻都在發生。

有人說日本已經進入了「無緣時代」,而這種時代最觸目驚心一幕,就是「無緣死」。

何為無緣死?

簡單而言,就是生前無人問及,死後無人祭拜,人間一場,草草走過。

日本老齡化社會日益嚴重,截止2017年9月,日本65歲以上的老人就已經達到了3514萬,佔了總人口比例為27.7%。

據調查,2015年,在日本20個政令市中,平均每30人就有1人無緣死去。而在擁有1/5的日本人口的大阪,無緣死比例更是上升到1/9。

家裡斷水斷電,信箱裡塞滿信,以及門口放了很久的保值,悄無聲息的死掉卻無人問津。或許這就是「無緣死」的現狀。

看到身邊的「無緣死」的人越來越多,有些老人甚至懇求附近鄰居每天能關注自己窗戶,若白天一直未開,就意味著自己已經死了......

(報紙上的「旅行死亡人」板塊,記錄著死者的性別、住所、服裝與死亡原因等資訊。)

這種無緣死,又叫孤獨死,不僅強調死亡後的狀態,更是強調了死亡之前的生活。除了家庭結構變化,城市流動帶來的親緣,以及地域關係的分離,不婚主義、失業、疏於社交而造成的一批中青年人,讓他們不得不面臨著「無緣死」的威脅。

(日本一處無緣墓地)

生而為人,難道我真的很抱歉?

根據2016年厚生勞動省發表的《厚生勞動白書》顯示,在日本男性就有22.8%在50歲之前一次婚姻都沒有過,根據預測,在2035年就會上升到29%。

(1990年之後,日本的終身未婚率大增,給日本帶來的影響絕不僅僅停留在經濟層面。)

即便有戀愛、結婚、生子這類,也並不代表無緣死就不會降臨他們身上。隨著核心家族(夫妻或一家三口組成的二代型家庭形式)已經成為社會主流,這也意味著成年子女一旦結婚,選擇與父母分開的情況也越來越多,三世同堂的家庭模式也已在日本幾乎絕跡。

很多老人在退休後,為了怕給孩子、親人增添麻煩,又沒有親戚朋友,只能長期生活在社交稀薄的環境中,與社會脫軌,逐漸成為社會的隱形人。

回望我國,這孤獨死還離我們遙遠嗎?

實際上,我國也已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我國社會也經歷著與日本給出相似的變動,在2000年-2010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就佔總人口的比例,從原先的12.3%上升到16.7%;而另一方面,中國生育率自從1990年代初就一直處於更替水準。


長期嚴格的生育政策以及養育成本過高,中國社會的「少子老齡化」和家庭的小型化、核心化以及空巢化現象十分嚴重。據統計,我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就有4063萬人,佔老年人口的18.3%,其中空巢老人(老年夫婦戶、獨居老人)佔其51.3%,其中農村為51.7%。

這些數據,無一不在提醒我們:無緣死也會在我國社會上演。

身體機能下降、精力不足、思維運動能力衰退.....難道一旦上了年紀就必須這樣嗎?

實際上,自然衰老咱們也許無法控制,但心理衰老咱們還是能有做組織。很多研究也證實,一些有意義家庭或社會活動,同樣對老年人身心造成積極地影響。

1. 保持社交,尋找樂趣

鼓勵老年人多參與團體活動,嘗試麻將、橋牌等互動遊戲,既能保持思維的敏捷,又能保持社交,結交新友。在計劃退休後可以規劃自己社交生活以及時間安排,積極接觸新事物。

2. 承擔工作,充實生活

鼓勵老年人可以參與社區義工,又或者已所能及兼職或暫時性工作,增加自己與社會接觸的機會以及自我價值的持續實現。

3. 健康生活,認識疾病

鼓勵老年人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科學認識慢性疾病,正確了解自己身體,積極治療和合理控制,當然也許放鬆心態,不宜過分緊張和擔憂。

或許進入一定年紀,也意味著進入人生的另一個新的階段。

但也並不意味著這個階段就是下坡路,走得好依舊有充實的人生,以及繼續實現夢想與期望的可能。

另外為人子女更應該多多關注自己身邊獨居老人,給予一分友好與關懷。

雖然這「無緣死」是一件很哀傷的事情,

但若我們儘力的話,這份不幸也能減少發生,難道不是嗎?

參考文獻:

1.《「無縁死」は年間3萬2千人、急増する引き取り拒否:「無縁仏」の現狀》,吉間慎一郎.

2.Japan』s Prisons Are a Haven for Elderly Women,Bloomberg Businessweek

3.《孤獨死の背景に「セルフネグレクト」枕元に尿、ゴミの中で絶命…特殊清掃業者の現場》,弁護士ドットコ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