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超九成受訪者關注綜合素質評價納入中考成績

綜合素質在學生的學業水準評價中越來越重要。4月底5月初,全國各地中考新政陸續發布。北京、安徽、江蘇、天津、西安、濟南等多地在新頒發的中考新政中都對綜合素質評價納入中考成績與評價實施辦法等做了進一步說明與完善。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5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1.2%的受訪者關注綜合素質評價納入中考成績。對於綜合素質評價納入中考成績,受訪者最關心的問題是評價如何做到科學客觀(71.6%)。

91.2%受訪者關注綜合素質評價納入中考成績

趙剛是安徽宣城市民,兒子今年讀初二。趙剛說,他和周圍的家長都很關注綜合素質評價被納入中考體系。“聽說要落實了,目前我們這裡還沒有具體的文件。這是教育評價機制上的重要改變,對於學生學習、家長培養孩子的方式都會產生重大影響”。

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唐智松非常讚成把綜合素質納入中考成績。“中考是檢驗義務教育成績的重要工具。義務教育屬於基礎教育,基礎教育顧名思義,就是講究打基礎的教育,而不是比賽頂端優勢的教育。基礎教育階段的基礎打得怎麽樣,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就是一個基本指標”。

調查顯示,91.2%的受訪者關注綜合素質評價納入中考成績,其中29.0%的受訪者非常關注。互動分析發現,二線城市受訪者對此最為關注(93.6%),接下來是三、四線城市(90.4%)、一線城市(90.3%)。

89.3%的受訪者認為綜合素質評價逐步納入中考成績,對推動落實素質教育有重要意義。

唐智松認為,將綜合素質評價納入中考成績,一是有利於將中小學教育引向為學生終身發展打基礎的方向,有助於克服當前學校集中培優的現象;二是有利於將家庭教育引向促進孩子綜合發展的方向,有助於克服當前家長唯分數論的現象;三是有利於將中小學生的學習引向全面發展的方向,有助於克服當前學生刷題式學習的現象;四是有利於將社會人才培養和評價引向人的全面發展的方向,有助於克服當前社會部門用人“唯文憑化”的現象。

71.6%受訪者關心綜合素質評價如何做到科學客觀

對於綜合素質評價納入中考成績,受訪者最關心哪些問題?調查顯示,71.6%的受訪者關心評價如何做到科學客觀,64.0%的受訪者關心實施過程如何常態化,避免走過場、搞突擊,61.0%的受訪者關心如何保證評價的公開、公平、公正。

趙剛坦言,他最關心的就是綜合素質怎樣才能實現科學的量化評價,“各地具體情況不同,如果其中存在水分,或者變得流於形式,就失去原本的意義了”。

江蘇常州某中學初一班主任路文明說,他所在的學校已經在落實綜合素質評價的工作了。在他看來,綜合素質評價的分值衡量以及很多其他標準都需要進一步完善。“在落實過程中,對學校和師生如何考核,現在還是比較模糊的”。

四川自貢初中教師劉國勝(化名)所在的學校目前還沒有開展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在他看來,確定評價標準最為迫切。另外,具體哪些方面應該納入到綜合素質的考核中,要謹慎衡量,避免滋生貪汙腐敗,或者出現所有人無論實際如何都是滿分的情況。

“綜合素質納入中考評價從一開始就需要做好設計。”唐智松認為,第一,要針對初中畢業生的畢業水準,組織專家研製相應的評價標準,保證評價標準的科學性;第二,要建立由評價專家、班主任及任課老師、家長代表、社區及教育行政領導、紀委監察部門等共同組成的評價委員會,保證評價的權威性;第三,要發揮班主任在引導學生提高綜合素質、積累綜合素質材料、組織學生開展綜合素質評價、協商化解評價中的矛盾等環節的作用,保證評價的有序性;第四,要引導學生了解綜合素質評價、積極發展綜合素質、理性對待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保證評價以學生為本。

唐智松還建議,綜合素質評價標準設計一方面要考慮“通用性”,即真正反映被評價者關鍵能力、必備品格素質,使得綜合素質評價標準適合於城鄉各類學生;另一方面,在綜合素質評價操作時注意城市、農村、城郊結合部等不同區域學生的生活環境和素質差異,可以在基本評價標準的基礎上設計分別適用於城市、農村、城郊結合部等的具體標準。

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者中,生活在一線城市的佔28.2%,二線城市的佔46.9%,三、四線城市的佔21.0%,城鎮或縣城的佔3.5%,農村的佔0.4%。00後佔1.7%,90後佔27.5%,80後佔51.8%,70後佔14.3%,60後佔4.0%。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