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的腦子是可以改變的!通過訓練能變得更聰明!

頭腦聰明與否,真的是由遺傳決定嗎?

當然不是的,聰明的大腦其實是由習慣構成的。

比如很多提倡"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人,記憶力通常都會比較不錯,讓他人羨慕。

但事實上,記筆記這個行為本身就是訓練短期記憶力的一種集高效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不斷重複這樣的短期習慣,可以增加大腦的靈活度,日積月累就形成了這個人記憶中的優勢。


在《不知不覺讓頭腦變聰明的小習慣》一書中,通過極其簡單而且容易操作的訓練,可以讓我們的大腦變得更加聰明。

作者簡介

園善博,日本京都府出生。他曾患有閱讀障礙症,後來運用記憶機制訓練而成的讀書方法不斷克服了自己的障礙。32歲起開始大量讀書,用13個月的時間,閱讀了上百本包括日語、英語在內的商務、經濟、心理學領域相關書籍。繼而,他憑藉這一經歷,創辦了速讀·速學補習班,來向大眾傳授以大腦科學為支撐的記憶機制學習法。

《不知不覺讓頭腦變聰明的小習慣》是作者致力於對大腦科學和心理學知識的實踐,努力尋求最大限度發揮大腦能力的途徑。


本書將從五個方面,來開展並加以改善,分別是:記憶,歸納,理解,專註,發散。

各個領域的訓練方法是相互獨立的,可以選擇根據自身的情況來訓練。

一、記憶

在認知心理學上,將喚起記憶分為三種程度,分別是:還原,再認識,以及再構成。

而記憶力又分為:感官記憶,短期記憶以及長期擠。

感官記憶,就像從車窗外看到的風景,所以過目即忘也是再正常不過的。而要記住它,就需要把它轉換為短期記憶,下意識地給大腦增加這樣的負荷。

一個小小的方法:我們在聽會議的時候,不要用錄音筆,而是用自己手頭的筆,寫下來。因為記筆記可以讓資訊在大腦中停留數十秒。這樣就可以給大腦增加負荷,提高大腦的靈活性,從而轉變成短期記憶。

在這裡,提到另外一項訓練:讀書時每讀三頁之後,試著回憶一下這三頁的內容。

有意識地培養短期記憶力,可以讓你的大腦,更靈活,從而更容易吸收知識。

記憶,從類型上來看,又分為趣味性記憶以及內涵記憶。

內涵記憶是指事物的含義,與知識相關的,比如一些學術上的名詞概念。

而趣味性記憶相對就有意思多了,可以通過很多額外的東西進行聯想變形。

相比之下,趣味性概念能讓我們感覺輕鬆,從而更容易把它轉變成長期記憶。

舉個例子,說道「天津」,我們可以想到一些關聯性:比如天津位於北京的東南方,東臨渤海,另外天津還有一個非常大的摩天輪,叫天津之眼,屬於他城市的地標建築……

有了這些關聯性記憶,相信對天津這個城市會更加容易理解了。


那麼有關記憶的長短,取決於哪裡呢?實際上它就取決於是否和你自己相關聯,比如說,同樣一件事,如果它與你的利益相掛鉤,那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你對這樣這件事的注意力。

曾經有一個打卡軟體,它的流程是這樣的:

在最開始,每人需要對自己的目標設定押金。而只有在全部完成計劃的時候,押金才全額返還。

而如果沒有按進度實行,會相應失去一部分押金,這部分錢就分給了幫你助力的小夥伴。

人有一種在乎得失的心理,為了不失去這部分錢,就會有意識地努力去完成。

當然,每次在想起會苛扣押金這件事時,心情和感覺也是會停留在自己的記憶中的。

二、歸納力

大腦變混亂,會有三大原因:

一、沒有或看不到目標

二、沒有一定的規則

三、沒有思維框架或框架重疊

這個時候,大腦就會對整個資訊處理混亂,無從下手,也因此我們就需要進行歸納。

說起真正的行動,首先我們要有一個清新舒爽的工作狀態:比如先把書桌收拾得乾淨整潔;把最常用使用之物放在抽屜最接近手邊的位置;然後試著丟掉三個月以上都沒有用過的東西(事實證明三個月以上沒有用過的,可能之後再用的幾率就很少了)。

在整理的時候要保持心懷目標,才能達到最終讓大腦清晰的狀態。

三、理解力

其實「知道」和「理解」之間,隔著十萬八千里,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理解意味著什麼。

而我們探討的記憶和理解之間存在一個極大的共性,那就是,通過輸出才能驗證效果。

比如,想知道對方是否對你剛才說出的話理解了,就讓對方複述一下你說的內容。

如果對方能抓到重點,那就是理解狀態,否則就屬於「知道」。

理解,有兩個標準:一、是否能夠實踐,二、是否能夠說明

曾經有一個經典的學習金字塔理論:從講義-讀書-視覺聽覺-講解-小組討論-親身體驗-簡單易懂的教授他人,最終,可以變為輸出的能力,也就是說自己是最有效地掌握了知識。越善於輸出理解力就越強。

比如下面兩句話

1.「這位帥氣的老師的兒子,下個月要結婚。」

那麼"帥氣"的是老師還是兒子?

2."請轉告客戶聯繫我們,記得是明天"

那麼是轉告客戶「明天聯繫」我們,還是「明天」去轉告客戶?

因此,在傳達或者聆聽這類資訊時,就要反述自己所理解的,或者和對方進行確認。才能保證真正是否理解~

四、專註力

人在做事的時候,如果進入專註狀態,那麼就會有以下這兩種感覺:

1.忘卻身體的流逝

2.忘卻身體的感覺

也就是說,當你高度專註時,嘈雜聲就會被隔絕在外;反之,如果你在意時間的流逝,總覺得時間過得太慢,周圍聲響太吵,身體這裡痛那裡癢……就說明你現在已經走神了,這個時候就需要提高專註力。

進入專註力,有兩個條件,一、環境因素,二、時間製約

比起嘈雜,相對安靜的環境,無疑更利於專註的培養。

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時間」。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感覺到,尤其在事情臨近截止的時候,做事效率就會非常的高。

取自於這種自發的能動性,我們就需要把各個工作給自己定下明確的截止時間,讓目標、時間做到清晰、具體。

五、發散力

發散力是一種「對於搭配方式的拓展和創新,以及獨特的視角和見解」。那些與眾不同、花樣多變的人,可以說就是發展力豐富的人。

那麼發散力,也可以培養嗎?和專註力一樣,這當然是可能的。

舉一個小方法:我們可以用很多的名詞相結合,然後再用這個組合詞去拓展,大量的資訊搭配和視角,就會成為你發散力的基石。

同時一點,留意你在生活中有哪些「不滿的情緒」

比如遇到某種困境,你作為當事人,會有怎樣的改善決策呢?這其實也是一種發散性的批判性思維。

一個很好的裡:很久之前,有一個很懶的人,不想親自煮麵條,於是他就發明了速食麵。

出於對問題本身的困擾,他想出了一個方法,為更多人提供了新的選擇方式。

有的時候,尋找不滿、或者故意找茬,是可以挖掘發散力的練習。

靈感不會從天而降,但它其實就隱藏在我們身邊。當你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時,通過目的性的發散性思維,必然也可以得到一些額外的結果。

最後,利用前文所說,學習任何一門新知識後,及時輸出。例如和他人談論,書寫,分享或錄音,都是很好的方式,也能讓你的知識體系更加牢固。

當大腦冒出新點子時,一定要記住,抓住自己的靈感。


人的大腦結構並不是僵化,只要你願意,當然是可以改造的。這就取決於每個人的使用習慣,日積月累,造成了差異。

閱讀《不知不覺讓頭腦變聰明的小習慣》,可以讓你的記憶力得到提高,在理解歸納,專著等領域,明顯地的達到進步。

只要相信,就可以改變!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