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6癌症由炎症引起!是時候給身體「消消炎」了

嗓子發炎、傷口感染、腸胃發炎……很多人都會被炎症所困擾,它是我們最熟悉又最陌生的一種「病症」。

你可能覺得炎症只是小毛病,但如果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可能會誘發包括癌症在內的一系列嚴重疾病。

今天熊小知(微信內搜索「生命時報」關注,每周日準時更新)為你揭開炎症的神秘面紗,教你防住一「炎」不合就惹禍的它。

炎症是什麼?

嚴格來說,「炎症」不是一種疾病,而是臨床上一類常見的病理過程。當人體局部組織細胞受到損傷時,免疫細胞就會被激活,釋放炎症因子,並引起局部炎症。

通常情況下,炎症是機體對外來刺激的一種正常防禦反應,是有一定有益處的。

根據持續時間不同,炎症分為急性和慢性,它們的特徵各不相同:

急性炎症:以紅、腫、痛、熱為主要表現,多伴有白細胞增多等。

慢性炎症:癥狀相對不明顯,可持續數月至數年。

炎症可以是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炎症,也可以是由異物、物理或化學因子等引起的非感染性炎症。

日常生活中以感染性炎症居多,它是人體抵禦外界有害病菌侵襲產生的防禦反應。

就好像「兩軍交戰」,你家裡來了壞人,肯定要大打出手,難免會把鍋碗瓢盆打翻。外來病原體入侵人體後,機體免疫系統要抵抗和殺傷,這個過程中有些好的免疫細胞也被破壞了。

一「炎」不合就生大病

很多人認為炎症是「小病」,不把它當回事兒。其實,小到感冒,大到非典型肺炎、埃博拉等,本質上都是炎症,但嚴重程度有著天壤之別。

炎症一旦失控,會擾亂人體功能,讓全身健康失控。

1

癌症的「引路人」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CIRC)一項報告顯示,世界上1/6的癌症是由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這些感染便是我們俗稱的「炎症」。

目前醫學界已明確,宮頸癌與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有關。

另有研究顯示,胃癌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相關,鼻咽癌與EB病毒感染相關,肝癌與肝炎病毒感染相關。

2

危及心血管健康

血管中脂肪斑塊的形成會引發慢性炎症,吸收白細胞,變得越來越大,形成血栓,最終導致心臟病發作。

3

損傷骨骼

炎症如果發生在關節,會對其造成嚴重損傷,患者會出現疼痛和僵硬感,例如常見的類風濕關節炎。

胃腸道的炎症也會對骨骼健康造成破壞性影響,這是因為炎症阻止人體吸收重要的骨骼構建營養素(如鈣、維生素D)。

4

引發糖尿病

體重增加、肥胖多表現為血脂、血糖增加。一旦脂肪細胞增多,會分泌更多的炎症因子,使得免疫系統異常活躍,導致脂類代謝異常,進而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5

老年性癡呆

炎症反應過程,還可能導致神經系統細胞的損傷。隨著年齡的增大,免疫系統的調控機制可能發生紊亂,增加早老性癡呆的發生概率。

6

抑鬱

美國埃默裡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教授安德魯·米勒表示,慢性炎症的輕微增加都會導致抑鬱症風險增大。

炎症一步步吞噬你的健康

炎症的發生與不良生活習慣密不可分。

1

缺乏睡眠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一項研究顯示:睡眠障礙和長時間睡不好,都會加重炎症,增加炎症性疾病的風險。

2

長期處於高壓狀態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2009年一項研究發現,長期處於壓力境況(或沉湎於過去的壓力事件)會造成與炎症相關的蛋白質含量不斷升高,從而成為多種慢性疾病的引發因素。

3

不良用餐習慣

部分慢性炎症是由細菌、病毒感染所致,即細菌性炎症。比如,在外飲食不注意餐具的衛生,會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引發胃炎,提升罹患胃癌的風險。

攝入過多甜食、油炸類食品會導致血脂升高,促使細胞局部釋放炎症因子,進而引起血管內皮損傷。

4

久坐不動

久坐不動不僅會使脂類、糖類代謝紊亂,這還可能使血管循環不暢通,尤其是下肢,出現局部微血栓和局部血管炎症,導致下肢血管炎症疾病等。

5

抽煙喝酒

喝酒對肝臟細胞損傷很大,使得由肝臟產生的免疫分子減少,免疫系統功能下降。而抽煙會導致氣道及肺部發炎,甚至可能引發肺癌。

6

用藥不當

過度使用一些藥物,會殺死某些正常細胞,導致局部菌群失調,引起炎症反應。

如濫用抗菌葯。生活中不少人一感冒或者腹瀉,就自行服用抗菌葯。抗菌藥物濫用和過量使用可引發各種不良後果,如誘發細菌耐葯、導致二重感染、損害人體器官等。

所以,抗菌葯一定要在醫生明確診斷後才可以吃,不要盲目自行用。

做6件事,給身體「消消炎」

沒有人能保證一輩子不得炎症,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可以防患未然,減少炎症帶來的不良反應。

1

均衡營養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醫學教授安德魯·威爾博士有一個著名的「抗炎食物金字塔」理論。

果蔬的抗炎效果最佳,每天至少攝入4~5份蔬菜,每份約80克;

粗糧、麵食、豆類每天要搭配食用;

有機菜籽油、堅果等健康脂肪每天攝入5~7份;

魚和海鮮每周可攝入2~6份(1份約113克)。

此外,要減少食用速食麵、餅乾、外賣等快餐食品,同時要遠離煙酒。

2

多喝水

多喝水可加強血液循環,促進炎症因子滅活,降低炎癥狀態,維持免疫系統穩定。每天的喝水量根據個人情況而定,建議每天喝水量在2000毫升左右為宜。

3

勤運動

人體吸氧量增多,呼吸頻率加快,能強化免疫力,防止炎症因子「任意肆虐」。

每周進行兩到三次的有氧運動,每次半小時。健步走、慢跑、游泳、爬山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4

平和心態

壓力、倒班工作等都會增加體內的炎症水準。應減少心理的「營養不良」,減少憤怒、憂愁、悲傷,保持平和的心態,用樂觀積極來「平衡」免疫系統的活性。

5

保證睡眠

保證每天8個小時睡眠,避免熬夜,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

6

切斷感染途徑

除了上述方法,還應該從切斷感染途徑入手,預防炎症。

幽門螺桿菌感染(胃炎)

平時應注意用餐環境和餐具的衛生,盡量在家中吃飯,少吃路邊攤和外賣,聚餐時使用公筷,不和家人共用牙刷。

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

日常注意多飲水,勤排尿,不憋尿。每天更換內褲,注意外陰衛生,不讓汙垢積聚,以免細菌從尿道口侵入。此外,游泳、旅行時,應選擇衛生條件好的場所。

結膜炎

預防結膜炎,要勤洗手、洗臉、千萬不要用手和衣袖揉擦眼睛。

最後熊小知想說,炎症長時間得不到控制,會擾亂正常生理功能,誘發疾病。如果有炎症,應去醫院及時就診,不要隨便服用抗生素,否則易導致細菌耐葯、引發二重感染,甚至出現嚴重感染時無葯可用的局面。

本期編輯:鄧玉 美術設計:欒育赫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電話垂詢

喜歡,就點個「在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