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子宮腺肌症難以治療的三點原因分析


來自黑龍江的劉女士,繼發性痛經伴月經量增多3年,加重1年。2015年開始經期腹痛,伴腰酸,程度較輕,月經量較前稍增多,出現血塊,周期延長至5-7天,周期不變,未治療。2017年開始痛經明顯加重,以經期前兩天為重,伴腰痛,需口服止疼葯減輕疼痛。

後來月經量明顯增多,為之前的1.5倍,色鮮紅,小便時大量鮮血湧出,伴大量血塊,經期延長至7-8天,周期不變,出現身體乏力,無頭量、心悸,就診於當地醫院,經超音波等檢查診斷為「子宮腺肌病」給予口服藥物治療,效果欠佳。

2017年底自行中藥調理3個月,痛經緩解不滿意。今年6月就診於當地醫院,超音波檢查子宮較前明顯增大,建議皮下注射「曲普瑞林」,拒絕。來我院檢查,超音波提示:宮體增大,大小約8.3x8.8x8.7cm,考慮子宮腺肌症伴腺肌瘤,左測卵巢囊腫,門診以「子宮腺肌病、卵巢囊腫(左)」收住院。

——為什麼子宮腺肌症這麼難治呢——

很多女性遍尋療法,最後還是不能擺脫切除子宮的命運。也有很多女性嘗試過了西藥、中藥、針灸、艾灸、理療等各種方法,尋遍多種方法,最後才認識到,只有手術才是徹底解決病痛的根本方法。那麼,為什麼西藥、中藥、針灸、艾灸、理療等這麼多療法為什麼不能徹底治療?

張秀春主任對異位子宮內膜細胞的生物學特性進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一下結論,也為我們解開了子宮腺肌症難治的原因。

一、異位內膜細胞的增殖、凋亡特性及侵襲特性

研究顯示,異位內膜細胞與正常內膜細胞具有相似的增殖活性。實驗證實,異位內膜的凋亡指數顯著低於正常內膜,就像一些惡性腫瘤一樣,異位細胞並不表現為高度增殖,而主要以凋亡受阻為特點。實驗還證明,異位內膜具有侵襲性,是異位內膜細胞種植、轉移的機制之一。

二、異位子宮內膜細胞細胞周期的調控

實驗發現,體外培養的異位內膜細胞各周期分布與正常內膜相似,推測異位細胞調控機制尚未受到破壞,使得細胞周期得以正常運行。

三、異位內膜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在內異症病理生理中的作用

通過實驗分析得出,異位子宮內膜細胞並非高度增殖,而是具有抗凋亡和侵襲性,這些特點在子宮腺肌症的病因及病理生理中起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子宮腺肌症中的異位內膜就像癌細胞一樣,具有侵襲性、抗凋亡、增殖性,所以該病雖然是良性病變,對於普通治療手段來說,像癌症那樣難治。但凡病灶處有一點點異位的內膜,都可能引起疾病癥狀,這也是吃藥、理療和艾灸不能根治的原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