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重建」子宮不是夢?乾細胞研究又有新發現!

痛經是最常見的婦科疾病之一,主要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兩種。


繼發性痛經意味著盆腔器官存在器質性疾病,最常見的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此外子宮肌腺症、盆腔炎症、卵巢囊腫、宮外孕、流產、先天性生殖道異常等也可引起繼發性痛經。


當本該生長在子宮腔內的活性內膜細胞出現在盆腔組織或其他器官上,子宮內膜異位症就出現了,這些細胞會在女性經期內分解引起痛經、月經異常、性交疼痛、不孕等諸多問題。


多年來,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病原理一直尚不明確,病情波及卵巢、子宮直腸陷凹、宮骶韌帶等部位。曾經有醫生試圖為患者嘗試移植子宮,但這存在著極高的排斥風險。



幸運的是,《細胞》子刊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成果或將改變這一切。


雖然子宮內膜異位的確切原因尚不清楚,但它與子宮內膜細胞對黃體酮的反應不正常有關。


孕酮會使子宮內膜增厚,為受精卵的植入做準備。當黃體酮水準下降時,女性會有月經,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也會內出血。


來自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從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皮膚和骨髓中提取了「主」乾細胞,並在實驗室裡對細胞重新編程,使其在兩周後成為健康的子宮組織。


研究人員發現,重組後的細胞對黃體酮反應良好。


此外,由於這些細胞是從患者身上提取的,它們不會有排斥風險,這也是乾細胞首次被證明可用於子宮內膜的研究。


不過,這些病變的內膜細胞是否能夠在實驗室之外重新編程獲得健康,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論文作者瑟達爾·布倫博士表示這是一個巨大發現,這意味著科學家們向著治癒子宮內膜異位症邁進了一步,打開了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大門,數百萬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燃起了希望。


在美國,很多年輕女性從小就被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症並依靠阿片類藥物來進行治療,但由於阿片類藥物存在上癮性,她們的學習潛力和社交生活也因此受到影響。


據悉,阿片類藥物的濫用每天奪去逾140名美國人的生命,並在2016年造成了超過5.9萬人死亡。


布倫博士已經研究子宮內膜異位症長達25年。他說,有一天,我們希望用這種以細胞為基礎的療法,利用病人自己的細胞製造出一個完整的子宮,雖然這可能需要漫長的時光去實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