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還懷念「519行情」嗎?親歷者講述暴漲背後的傷痛

「519」是 A 股20年來最為特殊的一個日子。

1999年5月19日,上證指數大漲4.64%,點燃了低迷已久的市場人氣。隨後,在短短的一個半月時間,A股暴漲66%,上證指數第一次突破歷史的「箱頂」1500點,於1999年6月30日上攻至1756點,被譽為A股歷史上一波「史詩級」的行情,這就是著名的「519」行情

「519」是老股民們記憶中難以磨滅的「狂歡節」,是新股民躍躍欲試的「炒作日」,更是A股一眾「韭菜」一心期待的「大奇蹟日」。

每年的5月份,A股都會出現一波股民深度「懷念519」,期待股市大奇蹟日重現。但是,「519」重現真的值得期待嗎?很多過來人卻並不這麼想。

本期,《陸家嘴》記者採訪了多位親歷「519」並且仍然奮戰在二級市場的專業投資人,事實上,對於「519」,作為「過來人」的他們,回憶中更多的是暴漲過後帶來的傷痛

一場「被需要」的上漲

1999年的夏天,來得特別的早,也比往年更熱一些。

凌通盛泰投資管理董事長董寶珍是一位價值投資派的私募基金經理,因過去十年堅守貴州茅台在A股一戰成名。20年前「519」行情爆發的時候,他在包頭一家證券公司負責設備維護,在那個火熱的夏天,「519」行情給他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營業部突然的升溫。

「有一次我在營業部大廳剛走了大概15米,關注的那隻股票就已經漲了10%!」董寶珍向《陸家嘴》記者如此描述「519」行情的瘋狂。

董寶珍當時工作的營業部一次性能容納上千人,「519」行情爆發之後,上千人都湧到營業部裡,營業大廳一下子變得異常悶熱。當時還沒有中央空調,董寶珍和他的同事們連夜加班,在營業部加裝了一個大型的促進空氣流通的抽風機。每一次抽風機啟動的時候,就會發出飛機起飛的巨大轟鳴聲。

20年過去了,董寶珍已經記不清自己當時買了哪些股票,但這種轟鳴聲卻成為揮之不去的記憶。

由於行情過熱,當時營業部的設備也常常會出現問題。有時候電子顯示屏會突然黑屏,有時候交易設備突然間就當機了,這時候營業廳就會發出一浪接一浪的巨大的抗議聲,非常震撼。作為設備管理員的董寶珍當時最擔心的就是設備出問題,害怕情緒失控的股民們會一擁而上。

1999年5月19日開盤後,市場開始單邊上漲。當日,上證指數漲幅達到4.65%,有27 隻股票漲停。A股市場的人氣從這一刻開始被點燃。

在《陸家嘴》記者採訪過程中,多位親歷者都不約而同地回憶起「519」行情爆發的背景,在他們看來,「519」行情更像是一波「被需要」的上漲。

張英飈是深圳景泰利豐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兼投資總監,他從1994年進入證券市場,作為一名「老君安」,「519」行情啟動的時候,他恰好在當時合併後的國泰君安證券投資部負責自營盤的投資業務。

在張英飈的記憶中,當時中國正面臨著內憂外患的緊張局面。

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中國出口增速一路下滑,到1998 年開始變成了負增長。對當時正處於國企改革期間的中國經濟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在多位親歷者的記憶當中,1998 年是中國非常艱難的一年,不僅國內開始國企改革,下崗再就業,外部需求萎縮,天公也不作美。1998年發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當時在深圳工作的張英飈感受特別深刻,在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時候,大陸和香港的房價都出現了大幅下跌,與香港一水之隔的深圳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當時深圳建案市場比內地規模大,我們的直觀感受就是,自己的房子價格一直在跌。」張英飈說。

1999年前幾個月,經濟基本面並沒有出現太大的改觀,但政府開始重視股市的地位。

「這是前所未有的,之前A股當時的體量還很小,在國家金融體系當中根本不值一提。」張英飈說。

A股開始在多種層面上被作為當時經濟破局的重要工具

證監會領導組織了眾多機構開會,對於股票市場低迷不振進行「深度調研」和成因分析。會上,領導提出了「關於進一步規範和推進證券市場發展的六點意見」,這也就是現在還經常有人提及的《搞活市場的六項政策》,其中提出要改革股票發行體制、保險資金入市、逐步解決機構的合法融資渠道、允許證券公司發行債券、擴大證券投資基金的規模、允許部分B股及H股公司回購股票。

5月16日,國務院正式批準了「6點意見」,被認為是「519」行情開始啟動的導火索。

在行情上漲的過程當中,政策持續發力。6月10日,央行宣布第8次降息;6月14日,證監會主要領導發表講話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復性的;6月15日,《人民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堅定信心,規範發展》,為行情「定調」,指出「股市只是恢復性上漲」。

「這是第一次股票市場的發展得到了最高層的肯定。對於講大局的中國股票來說。無異於打了一劑強心劑。」招商證券分析師張夏在他復盤「519」行情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

「519」之怪現象:

「以大小盤論漲跌」、「觸網」概念橫行

「深圳臨近香港,我們當時的投資理念更為國際化一些,『519』行情啟動之後,我們就認為,這只是一波簡單的『政策市』,缺乏基本面的支撐,所以操作上相對保守。」張英飈說。

但身處市場一線的張英飈對於當時市場其他參與者的「瘋狂」依然記憶深刻,「519」行情從上證指數1000點附近啟動,而到了1360點以上市場才開始放量,很多股民和機構都是在高位「砸鍋賣鐵」進了場。

Wind數據統計顯示,1999年5月19日當天,滬深兩市成交金額僅為65.36億元,第二天成交金額突破百億元,之後一直徘徊在200億元附近,一直到6月15日兩市成交金額才達到430.68億元的高位,市場真正開始放量,但此時行情已經快要接近尾聲。

「當時在深圳,見面第一句就是『股票賺錢了沒有』?」深圳格林斯通董事長余軍對《陸家嘴》記者說,他初涉股市就被套牢了,投資股市的錢跌得只剩下一半,「519」行情的啟動給他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證券帳戶的股票慢慢漲回來了。

「當時身邊幾乎每一個炒股的人都賺錢了。」他講述道,那時候最時髦的一個詞叫做「觸網」,誰的股票一旦「觸網」,就會出現一發不可收拾的上漲。

余軍口中的「觸網」概念,也就是「519」行情最大的投資主線——所謂的「科網股」。1999 年,美國股票市場科網股牛市正如火如荼,微軟公司復權價格從0.48美元上漲至26.2 美元,上漲了53 倍。「519」行情爆發的時候,科網股就成為最受市場追捧的題材。

根據招商證券統計,1999 年5 月19 日至1999 年6 月29 日,除了金融板塊後,行業平均漲幅最大的是信息設備、信息服務、電子和綜合,實際上就是中國「科網股」所分布的行業。

在「519」行情期間,漲幅靠前的股票幾乎都與科技沾邊,包括樂凱膠片、綜藝股份、清華同方、深科技、工大高新、風華高科、真空電子、東方電子、同濟科技等,這些公司勝在「名字與科技靠邊」,而至於是不是真的有科技實力,在當時似乎並不那麼重要。

花榮被稱為是滬深股市第一代職業操盤手,有著「不死鳥」的外號,在「519」行情中,他曾經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100萬。

花榮在回憶自己操盤生涯的一篇文章中寫道,1999年的時候,他股票帳戶裡最初只有18萬元的保證金,「519」行情發動之後,他在32元附近買入了當時的「科網股」之一清華同方,並在67元成功逃頂,加上槓桿的作用,「519」行情結束的時候,他帳戶裡的資金已經變成了80多萬。

一個個「股市造富」的故事成為了那段行情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故事。

但是,在快速上漲了兩個月之後,「519」行情很快進入了盤整階段,並在下半年迎來一波大幅度的回撤,從1999 年9 月10 日至1999 年12 月27 日,上證指數從將近1700 點,下跌至1341 點,跌幅接近20%。

「當時的行情在我看來,股票並不便宜,因為很多上市公司其實是沒有業績的。」私募林園說。

那時候常常有做投資的朋友找他討論股票,有一個朋友告訴林園,自己發現了A股一個賺錢的規律,那就是要以「盤大盤小來定價」,買小盤股才能賺錢。

「我當時就特別不認同。」林園說。

林園在「519」行情爆發的時候已經小有名氣,他在1997年前投資的深發展、四川長虹都給他帶來了數千萬元的回報。在「519」行情當中,林園則採取了頻繁操作的策略,買過多隻股票,在即使是在網路股、概念股橫行的時代,他也仍然堅持找到低估的、有價值、有業績的股票進行投資。而這一思路也讓他在隨後市場的大跌當中得以全身而退。

而更多的人在那段行情中由於融資炒股、加槓桿、追高,在隨後市場的下跌中遭受了巨大的打擊,董寶珍就親見當時營業部裡很多的大戶由於融資炒股在「519」行情結束之後都走向了沒落,大戶室裡的人換了一茬又一茬。

「當時很多網路牛股並沒有實際業績,當年的牛股億安科技就是樂視網的翻版,結果都很慘烈。」董寶珍說,對「519行情」不能獨立看待,應該把它跟2001年以後熊市的下跌結合來看,這種非理性暴漲過後帶來的痛苦是非常慘烈的。

20年後,「519」行情捲土重來?

在「519」行情20周年之際,一些券商研究員也將今年的行情與「519」行情進行比較,認為兩者都是股指在政策面發出明顯利好的刺激之下快速上漲,並在隨後迎來一波大牛市。

財通證券分析師金敏在研究報告中指出,A股春節後這輪讓多數投資者猝不及防的單邊上漲行情,從行情發動的背景、驅動邏輯、演繹過程以及風格特徵等方面來看,與1999 年的「519」行情有不少的相似之處。

比如,從宏觀背景上看,兩次行情發動前,我們都面臨化解實體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從而更好地激發經濟活力。而在政策面上,高層都是將A股作為經濟破局的重要工具。

在行情特徵方面,兩次行情開始之前滬指的市盈率水準都處於近5年的低位,導致逼空式上漲行情連續出現。

甚至,兩次行情領漲的板塊和個股都與高科技相關。

「某種意義上講,2019 年農曆春節之後A 股的這輪行情可以看作『519』行情的『快進版』。」金敏指出,因為槓桿資金的大量參與以及遊資操作手法的進化,行情發展和演繹的速度加快了,同時因為機構投資者包括外資力量的強大,行情從情緒驅動回歸面驅動的過程可能也將短於當年。

張英飈則認為,經過20年的發展,A股不管在市場規模、投資者結構等方面都已經出現了很大的變化,依靠政策主導很難再造一個牛市。並且,從「519」行情、2015年的「人造牛市」來看,缺乏基本面支持的上漲都是難以持續的。

「我們當年對『519』行情進行經驗總結的時候就已經認識到,股市還是有自身的運作規律的,股市就是經濟的晴雨表,脫離基本面,一味依靠喊話帶來的上漲是不可能持久的。」張英飈說。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也表示,20年之後,A股市場已經很難再現「519」行情。

李大霄指出,「519」行情是政策利好刺激,市場流通規模還比較小,外部環境配合,又有高科技股浪潮等大環境下才展開的,現在這些條件都已經不具備了。20年前與20年後的政策環境、市場條件和投資者結構會完全不一樣了。未來將是市場化、國際化的新階段,退市也會正常化。未來長期資金和外資會大量進場,對藍籌股的需求會大量增加,對高估五類股票需求會減弱,這樣雙向價值回歸將會進行。

那麼,當我們懷念「519」時,我們真正在懷念什麼?

董寶珍認為,股民們懷念「519」,更應該從中進行反思:股市到底應該為誰服務?

董寶珍打了一個比方,他覺得股市就像一個「菜市場」,監管者應該制定好、管理好菜市場的規則,讓它更好地為市場中的商販和消費者服務,而不是說某個快餐店出問題了,讓這個「菜市場」去服務快餐店。

「我們也不應該期待再造一個『519』,那會是更大的悲劇,我希望A股以後不要再出現『519』那樣的人造行情了。」董寶珍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