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個被我們忽視的善良教育,美國小學竟然如此重視

在現實社會,我們似乎更願意誇人聰明,卻忘記誇人善良。善良,仿佛已經不是一個多大的褒獎,反而有時還會被誤認為“傻”, 因為“人善被人欺”?

今天就來跟大家聊一聊美國的“善良教育”,在美國教育中,善良是一個非常崇高的品質。

作者:小媛老師,美國公立小學老師,豐富美國課堂教學經驗,創辦公眾號“美國小學的日常”

孩子為什麽要從小接受“善良教育”

美國小學非常重視“善良教育”,它迎合了美國孩子從小要培養的“公民意識”。我們會發現,班上最受歡迎的小朋友一定是那些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們樂於給同學釋放善意和友好,同時換來對方的善意,自然就輕易收獲到了友情。

但並不是每個小朋友都很友好。我們班上有個孩子,我們叫他小G。小G很喜歡欺負別的同學,上課時,趁老師不注意就會拿出手絆別人一下,或者用東西丟別人。開學沒多久,有不少家長跟我告狀,說小G有嚴重的“霸凌問題”,欺負別的小朋友。

後來通過觀察小G,我發現他只是缺乏社交能力,他渴望與別的孩子互動,卻不知道用什麽方法,於是通過給別人找茬、欺負別人,刺激對方的反應。

所以,“善良教育”也是預防校園霸凌的一個有力武器。美國Penn State大學的研究者就提出:我們常常教育霸凌的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憤怒,處理自己的焦慮,其實不如換一個角度,教給他們學會善良的品質,學會同理。

最好的善良教育,不只是和孩子討論下什麽是善良,或者單純的讀一本關於善良的書,而是讓孩子通過親自感受善良,進而複製出來,再對別人施以善意。

美國小學的善良教育

美國小學的善良教育分為三個層次:

1、識別善意

美國老師常常將善良和Sweet劃等號,所以老師會讓小朋友一起做一個善良冰淇淋,就像甜甜的冰淇淋一樣,善良會讓我們心裡覺得甜甜的:

為什麽要選擇善良呢?接下來我和學生們一起討論這個問題,我們希望孩子能打心眼裡明白選擇善良的意義。這時,就連平時愛欺負人的小G也分享說:“善良可以讓我交到更多朋友!”

平時看到一堆小朋友在爭著拿東西,這時有個孩子選擇了排隊,老師馬上就會說:“謝謝你的排隊和禮讓,這非常善良。”每一次老師對“善良”的識別,都在無形中向其他小朋友傳遞,我們應該做一個善良、懂得禮讓的人。沒錯,善良教育就是在這樣的潤物細無聲中來進行。

2、表達“善良”,也在收獲”善良”

想要別人怎麽對我們,我們要先怎麽對別人。想要收獲別人的善意,我們要先學會表達善意。

這裡美國老師有個善良教育的經典繪本“How full is your bucket",故事的主人公名叫Felix,他的爺爺告訴他: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桶,當我們友善對人時,我們不僅在填充別人心中的小桶,也在填充自己的小桶。

讀完了故事,老師決定給每個孩子準備一個善良小桶,並在班裡開始一場Fill your bucket的善意活動。當小朋友做了友善的事情時,老師就會讓他放一張小紙條到自己的和對方的小桶中。

當孩子積累了10張小紙條時,他就可以獲得一張善良小獎狀,並將“班級愛心牆”上的一個愛心塗色。老師為全班設立了個目標,那就是將100個愛心全部塗上顏色!目標實現的時候,老師會給孩子一個大的獎勵。

3、一起做善良挑戰

每年二月,美國小學迎來善良挑戰周。小朋友們會收到這樣的action list (活動列表),上面列出了很多在孩子日常生活中可以做的小小善舉(聽上去有點像我們的“學雷鋒日”)。這些小事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是卻覆蓋了善良教育的方方面面:

在學校裡進行善良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從小防止校園暴力的發生。上面這張圖中我最喜歡的一項活動就是“Cheer for every player on both teams”,就像體育比賽中一樣,沒有人能永遠是贏家和強者。借這個機會讓孩子認識到,對處於下風的人保持尊敬,給一聲喝彩,才能在孩子的心中從小種下防止欺凌的種子。

對別人保有一顆善心固然重要,但是很多時候也要考慮別人的感受。例如這一條:“Walk or pet an animal - but Ask first!”。這條的本意是教會孩子愛護動物,但是在對別人的寵物表示出友善之前,一定要記得先征求別人的同意!

在每年的Kindness challenge中,還有重要的一個方面是要培養孩子們的環境意識。例如“Walk or bike instead of driving”這一條,是要讓孩子們告訴家長,不必開車才能去的地方,就試著走路或者騎車吧。與其時時刻刻把自己包在鐵殼子裡面,不如換一種出行方式,既能保護環境,又拉近了自己和自然與社區的距離。

雖然kindness challenge只有短短的一周,但是上面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活動已經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了善良的種子。對於上小學的孩子來說,自我意識已經開始萌芽,通過善良教育來讓孩子明白,不能凡事隻以自我為中心,予人玫瑰,也能手有余香。

善良並不意味軟弱

隻教會了孩子善良,可是怎樣讓善良的孩子保護好自己而不受傷害呢?如果孩子太過於善良,會不會很容易被別人佔便宜?

這時我們就要讓孩子明白一點,善良和軟弱並不矛盾,在該說不的時候說不,不但能保護好孩子的赤子之心,還能讓孩子在應當善良的時刻更加堅定。

1、說“不”的藝術——

Being Assertive(變得堅定、自信)

學會說“不”,Being Assertive是美國小學社交教育中非常強調的一個概念。Assertive的字面意思是堅定的、自信的。在這裡更強調的是:在與他人的交流中,從容自信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這一點我很有感觸。在美國讀書和工作中,我發現土生土長的美國人非常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他們堅定而自信。我們華人學生和老師就比較含蓄,無論在學習還是工作中,常常表現的內斂謙虛,不太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這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失去一些機會。美國孩子的勇敢自信,與他們從小接受的Assertive教育分不開。

2、Assertive教育分四步:

班上的白人小姑娘Olivia,善良喜歡幫助人,但也非常Assertive。有時候,小G趁她不注意,拿走她心愛的鉛筆。別的小朋友看到了,告訴Olivia。Olivia絕不會忍氣吞聲,而是義正言辭地告訴小G: “你拿走了我的鉛筆,我很難過,那是我最喜歡的鉛筆,請你還給我!”

olivia的義正言辭既闡述了發生的事情,也表明了自己的感受,告訴了對方她現在需要的是什麽,這正是Assertive教育中的幾個要點。

第一步“Say what you see”,是要讓孩子實事求是,勇敢的說出來自己看到了什麽。

第二步“Say how you feel”,則是要在擺出事實的基礎上,從容的說出自己的感受。有了事實鋪墊的感受會更有說服力。

第三部“Say what you want”,有了事實和自己的感受,接下來就要大方的說出自己想要什麽。

最後,如果遇到這樣也解決不了的問題,那麽就要學會堅定的說不,大步走開,自己的安全第一。

和assertive相對的兩種態度,一種是passive(過於軟弱,被動),另一種是aggressive (好鬥,侵略性)。孩子們很容易在這兩種態度中來回搖擺,而assertiveness就恰恰是這兩種態度中間完美的平衡點。怎樣幫助孩子克服自己的天性,找到和人相處的完美平衡呢?美國老師製作了下面這張圖表:

上面的圖表中,蒼白的黃色是軟弱的passive,火熱的紅色代表著充滿侵略性的aggressive,冷靜的藍色就是我們要教會孩子的assertive態度啦!

例如,當孩子表達自己意見的時候,既不要不敢說,也不能為了說出自己的想法而強行打斷別人,蓋過別人的對話,而是要開誠布公的說出來。也就是說,我們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態度一定是冷靜鎮定的,用事實和觀點說話,而不是用情緒說話。

身為父母,我們不僅要關心孩子飛得高不高;還要關心孩子能不能存留那份最純真的善良。然而,善良絕不等於軟弱,就像《灰姑娘》中那句一直伴隨著她成長的話:“Have courage and be kind”一樣,擁有善良(kindness)和堅定(assertiveness),才能在成長道路上脫穎而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