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房企再遭緊箍咒:國內外融資管道接連收緊 資金鏈緊張

圖/視覺中國圖/視覺中國

  海外融資受限 房企再遭“緊箍咒”

  繼公司債、銀行貸款等融資管道之後,房企境外融資這個蓄水池也開始亮起紅燈。

  近一時間段各種房地產收緊信號接連釋放,諸如審計署發布審計報告披露地方房企違規融資問題,再如棚改政策收緊,以及近日國家發改委劍指房企海外發債,規範海外融資管道。對此,分析人士認為,繼公司債、非標、銀行貸款等各種管道後,境外融資這個蓄水池也開始緊縮,對於資金密集型的房地產行業來說,資金再遭緊箍咒,疊加影響無疑重大,預計三四季度房企資金鏈會更加緊張。

  融資管道接連收緊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發布了《關於完善市場約束機制 嚴格防範外債風險和地方債務風險的通知》(下稱《通知》)。

  對於《通知》發布的主要背景,6月27日,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兩年,注意到部分企業尤其是房地產、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等企業外債發行規模有所增加。但是,這些企業評級情況參差不齊,有的經營收入和利潤不高,自身實力有限,申請備案登記的外債規模偏大,動輒五六億美元,甚至高達數十億美元,申請發債規模與自身實力不相匹配。有的缺乏以項目本身收入償還貸款的能力。部分企業由於沒有外匯收入來源,抵禦匯率波動風險能力較弱。

  從具體管控做法上來看,值得關注的一點是,要引導規範房地產企業境外發債資金投向,房地產企業境外發債主要用於償還到期債務,避免產生債務違約,限制房地產企業外債資金投資境內外房地產項目、補充運營資金等,並要求企業提交資金用途承諾。

  在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看來,加強企業外債風險管控力度,無疑會減少外債發行的規模,同時也會限制海外地產的投資,對於很多房企的境外融資將形成製約效應,接下來資金方面的壓力會有所上升。

  防範金融風險政策之下,政府對於融資管道的管控,愈發嚴格與規範。一周前,審計署針對金融風險防控等突出問題予以審計並發布報告。報告披露,3家金融機構9家大型國有銀行,違規向房地產行業提供融資360.87億元,抽查的個人消費貸款中也有部分實際流入樓市股市。

  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這份審計報告披露的違規內容是2018年之前的,但是對於當下仍對違規金融手段抱有幻想的房企,將起到震懾作用。

  開拓多元化融資管道緩解壓力

  海外融資收緊,對於房企的影響將有多大?

  根據同策研究院監測的40家典型上市房企完成融資情況顯示,2018年4月,房企融資總額折合人民幣共計769.12億元,其中境外發債354.13億元,遠高於3月份的193.44億元。在國內融資難度較高的情況下,海外融資成為房企的熱衷選項。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即便政策不收緊,受到匯率、發行利率等影響,房企海外發債的規模也在下降。5月份,40家房企發行公司債融資總額為58.35億元,其中境內發行40億元,環比減少65.52%,境外發行18.35億元,環比減少94.82%。

  有證券機構分析師表示,總的來說,房企對於外債依賴度並不是很高,僅個別企業發債規模佔比超30%,目前主要的融資管道還是銀行貸款。而且此次收緊不是不讓發,而是規範資金的流向以及加強企業資質審核,影響並不是很大。

  即便如此,今年房企的資金壓力仍不容小覷,全方位融資管道收緊,又面臨著2015年和2016年公司債在今年將進入集中兌付高峰。

  重重壓力下,房企何去何從?業內人士指出,提高周轉、快速回籠資金,這是今年房企應對資金和高杠杆風險的關鍵。

  另一方面,也有企業在嘗試開拓多元化的融資管道,除了不少以租賃之名發布資產證券化產品外。最近,信託等非標融資管道重啟。據同策研究院數據顯示,5月份40家房企共發生了15筆信託貸款融資,融資總額達113.54億元,環比增加687.94%。

  采寫/新京報記者 段文平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