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

下周末有大事發生——中秋假期又要來啦。放假三天,在家幹嘛呢?不如邀上父母,帶上孩子,與“池塘底“合唱團一起過中秋。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中文版北京海澱劇院即將開演啦!折扣這種大事兒,必須引起關注!


不管你是電影入坑,還是早已觀劇,或是僅僅感動於那些天籟童聲,只要你對“放牛班”的孩子們心懷期待,七幕都再陪你放飛一次童年的紙飛機。購票就戳下方鏈接:


立即購票

貓眼APP--演出頻道

微信-支付-電影演出賽事

美團/點評-電影演出


【演出信息】法國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中文版


同時,考慮到大朋友、小朋友的工作、學習,中秋期間,北京站二輪演出中的部分場次將調整演出時間,提前一小時,請大家合理安排時間,以免影響觀劇體驗。



最近兩年,圍繞教育方式這個話題展開的影視作品越來越多,大多飽受矚目,從《老師好》到《銀河補習班》再到剛剛收官的《小歡喜》,都是從中國教育著手,正中當代人的痛點。




 


不同的教育方式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是不同的,孩子未來的發展也可能天差地別。人們在這些作品中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自己的童年和青春,在孩子和家長老師的酸甜苦辣中獲得共鳴。


其實對於教育方式的討論,始終是人們探討的熱門話題 ,在世界範圍內,各種各樣的影視作品和藝術作品被源源不斷創作出來,走進公眾視野。十五年前的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不僅家喻戶曉,更是許多老師在課上會選擇的學生必看片單之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課上看過,我是真的有)。       


這個故事中有兩種非常典型的教育理念,互相對立,並分別由兩個角色所代表:代表“行動-反應”的校長哈尚代表著學生為本的馬修老師。這一點與法國當時的教育制度也有著莫大關係。



 


1949年的法國仍然沿用19世紀確立起來的教育體制,初中等教育完全脫離,互相之間毫無關係,實行嚴格的雙軌制,一軌面向平民階層,招收廣大勞動者的子女,他們在完成五年小學學業之後進入初等教育高級階段,或者直接就業,而貴族子女從小就進入國立或私立學校學習,隨後逐步完成深造。這樣一來,階級就成了孩子們始終難以逾越的鴻溝。


這部法國電影原名為Les Choristes,直譯為“合唱團”的意思,中文譯名《放牛班的春天》則是來自台灣,“放牛班”也正是代指了這些來自平民階層,很難得到同等機會和教育資源的“問題兒童們”。


在這個故事中,失意音樂家馬修來到名為“池塘底教養院”的學校當老師,第一天上班,教室裡簡直群魔亂舞。


中文版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劇照


負責管教他們的終極boss哈尚校長,以“見招就拆招”為口號,刻板冷酷,懲戒嚴厲,學生在校長面前戰戰兢兢大氣都不敢出,背地裡卻無所不為,搗蛋淘氣放飛自我,其實是一種遭到壓抑後的反抗態度。

中文版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劇照


相比之下,馬修老師是與校長相對立的,他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保護他們免受校長責罰,隨後加以引導和教育,春風化雨,讓他們感受到歸屬和愛意,這種教育理念逐漸將那些壓抑之中的孩子解放出來,讓他們重新變得快樂,無憂無慮,懂得感恩,懂得學習。

中文版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劇照


所以以人為本、從孩子本身出發,真是教育過程中非常關鍵的第一步。而當你真的放下偏見去了解一個孩子,你會發現,叛逆之下往往隱藏著他們原有的天真和單純


原版電影導演巴拉蒂在一次採訪中,也曾經提到過自己當年拍攝電影時小演員的變化。

             

    

他說,剛剛開始拍攝電影時,很多小演員成績並不好。有人反對導演選用在片中飾演主角莫朗齊的xxx,因為這個孩子和家人關係不好,“像個小混混”。但在拍攝過程中,導演發現其實他心地非常善良,兩天之內就像變了個人,和大家相處的很好,成功塑造了讓很多人印象深刻的“天使面孔,魔鬼心腸”的莫朗齊。


電影中飾演莫朗齊的讓-巴蒂斯特·默尼耶


還有的孩子不愛學習,在學校也經常被老師批評。去演戲之後,卻變成了全家第一個起床的人,6點就開始背劇本。電影拍攝最後一天他哭得很傷心,可見他並不是一個常人眼裡的“壞孩子”。雖然他們以後不一定會成為演員,但在這樣一次獨特的經歷中,他們的生活也被悄悄改變。

 


影片上映後,在全球範圍內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不斷有人向導演提議為電影拍攝續集,然而都被巴拉蒂拒絕。上映13年後,導演巴拉蒂找到了延續這個故事的最佳方式——改編成音樂劇,在舞台上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今年,這部由電影原班人馬操刀改編的音樂劇有了中文版,從螢幕到舞台,仍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個人。

中文版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劇照


主創團隊曾分享過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在劇中,“壞學生”蒙丹出場的時候,有位小姑娘說:“媽媽!壞人來了!”,她媽媽小小聲告訴她:“寶寶他不是壞人,是因為其他人都不相信他是好人……”


可以說,當今這幾代人正在努力從曾經遭受過的刻板教育中逃脫出來,因為他們對其中的痛苦和壓抑往往深有感觸,我們可以看到成年人對自己心目中“好孩子”和“壞孩子”的刻板印象,無意識流露的態度會有多大的反差。


還有的家長說,孩子看完之後對老師的抵觸情緒變小了,曾經膽怯不敢表現自己的小朋友現在也躍躍欲試,想要張口說話,張口唱歌。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小願望,一旦受到外界的呵護和關照,就會冒出頭來,逐漸茁壯成長。


相比,在老師的偏見與歧視之下,再天性純良的孩子,也極有可能成長為心理扭曲的人,蒙丹就是錯誤教育果實的縮影,即便如此,他在學校沒人的時候燒掉校舍,仍然代表著他內心的不屈和反抗,對他人定位的不認同,以及法國陳腐教育制度必然倒塌的預言。而觀眾們面對這種情節的反思和變化,也正是明智教育方式越發被開發出來的力證。



中文版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劇照


巴拉蒂曾經說,他發現觀眾們看劇的時候,都覺得校長反抗孩子的情節很好笑很可愛,但是實際生活中孩子反抗自己時就笑不出來了,還可能氣得跳腳,這種不同境況下的情緒反差也讓我們進一步思考自己到底應該如何對待身邊的孩子,這對我們每個成年人來說都是如此。


教育就像一個框,什麽都能往裡面裝,框中的東西魚龍混雜,當我們探討這個問題,面對的往往是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棘手理論,而在層層疊疊的障眼法中,大家永遠不要忘記,那裡面可能始終都藏著一顆單純的尚未蒙塵的童心。

中文版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劇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