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君火」、「相火「、「雷火」、「龍火」……傻傻分不清?

導讀:臨床醫生要逐漸形成相關的醫學概念並且構建相關理論,只有理論過關,療效才能得到保證。

「火」的概念既可概括生理狀的陽氣,又可用以表達在致病因素作用下陽氣失常的病理狀態,由此便發生了「火」概念的病理內涵。

「火」概念的病理內涵發生於《內經》,如「諸熱瞀瘛,皆屬於火」「諸痛癢瘡,皆屬於火」「諸逆衝上,皆屬於火」「諸躁狂越,皆屬於火」「諸病胕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素問·至真要大論》)。

後經劉完素的發揮,使「火」概念的病理內涵更加豐富,並提出了「六氣皆能化火」「氣有餘便是火」的論點。

後世病理之「火」論述較多者有三:

一為「壯火」,指陽氣亢盛之實性病理,又稱為實火、實熱,並針對性地制定了苦寒清熱瀉火之法。臨證常見的實火病理有心火上炎、肝火上炎、胃火熾盛,以及瘡瘍之火毒等。

二為「相火」,指陰虛陰不製陽而致陽氣相對偏盛的虛性病理,又稱為虛火、虛熱。此論為朱震亨將運氣理論中暑氣為「相火」移植所倡,並製訂了滋陰降火之法以治之,臨證有「相火妄動」之病理。

三為「陰火」,指因飲食勞倦而致脾所生之熱,以及喜怒憂思過度所生之心火,此說為李杲所倡。秉持「扶陽抑陰」治法的「火神派」所論之「陰火」,既不屬於李杲所論之「陰火」,也有別於滋陰降火法所治之「火」,而「扶陽」派所論「陰火」是指陰證所生之火,又稱「假火」,本質是陽虛陰寒偏盛,導致虛陽上浮、外越、下陷而引起的種種「腫痛火形」,常見的如慢性咽炎、口腔潰瘍、牙齦腫痛、舌瘡、口臭、頭痛、顴紅、目赤、耳鳴、腦鳴、內傷發熱、皮膚包塊紅斑、足心發熱如焚等都是「陰火」證極為常見的臨床表現。可見,在氣和陰陽理論的指導下,以生產生活常識中的「火」總結出了「火」有屬陽的特徵,以此為出發點,運用取象類比思維抽象出了「火」的醫學概念。這一思維過程為:常識中「火」的概念→運用氣和陰陽理論為哲學背景,總結出「火為陽」的結論→在「火為陽」前提下,類比人體陽氣的正常狀態為「火」(即「少火」),並分化出了「君火」「相火」等相關概念→陽氣一旦失常,即為病理之「火」,由此分化出了「壯火」(實火)、「相火」(虛火)、「陰火」(指內生的火熱,如飲食積聚、七情怫鬱而致的火熱。陰,內也。還有「扶陽抑陰學派」,以及「火神派」所說的虛陽外越、上浮、下陷,或者陰盛格陽於上之「戴陽」,或格陽於外之「假熱」等病理狀態,也成為「陰火」)概念。

中醫理論複雜紛繁的「火」概念,其形成的源頭只有一個,即以生產生活常識概念的「火」,以此為原型,經過氣、陰陽、五行哲學理論為背景,運用取象比類這一中國傳統的系統思維,抽象出了諸多「火」的概念。在氣和五行哲學背景下,抽象出了火的五行特性,以及火的六氣、六淫、疫氣等病因概念和葯食性質的概念內涵。在氣和陰陽理論的哲學背景下,仍以常識中的火概念為原型,升華出「火為陽」的結論,並以此為出發點,將人體陽氣的正常狀態類比為火(又稱「少火」)並分化出君火、相火、雷火、龍火、命門之火等概念。人體陽氣一旦失常,即為病理之「火」,又有「壯火」(即實火)」、「相火」(即虛火,與生理狀態下的「相火」名同實異)和「陰火」之不同。

本文內容選自《黃帝內經》二十論

給大家推薦《黃帝內經》二十論,點擊閱讀原文或掃碼可直接購買

內容推薦

本書首先對《黃帝內經》與生命科學相關的資料進行了梳理和解讀,如先秦諸子文化、《呂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史記 扁鵲倉公列傳》,以及西漢文化等,重點探究它們對《黃帝內經》理論構建的影響。之後對「《黃帝內經》講了些什麼」,梳理相關內容。最後探討學習《黃帝內經》的方法和意義。

END

版權聲明

● 藏醫藥浴,治風濕一把好手,申遺成功彰顯中醫藥精神!!

點閱讀原文,一鍵下單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