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淺談普洱茶的耐泡度

隨著人們生活水準逐漸提高,健康意識逐漸增強,喝茶的人也越來越多,對於大眾的消費者而言,一款「健康」「實惠」的茶品,便成為了他們喝茶的首選。由此,一款茶品能沖幾泡茶湯而不掉滋味,自然而然的受到更多茶友的關注,而具體能沖幾泡,便涉及到接下來要談的「耐泡度」了。

「耐泡度」的定義終究是一個標準,終究還是實操更貼近生活。

在說茶網微享會前期的專題中,說茶網曾對普洱茶的「耐泡度」做了一個定義,指普洱茶葉在沖泡過程中水浸出物總量與茶葉內質總量的比值。其中水浸出物指在沖泡過程中,用沸水萃取茶葉中的內含物質(可溶性物質)。茶葉內質指普洱茶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鹼及其他微量元素。

關於說茶網這個定義,從專業來講,不易普及不適合推廣,簡單的實操方式是:盡量避免沖泡過程中所有可控、不可控因素的干擾,對比茶品能達到的最高沖泡次數,沖泡次數越多,「耐泡度」自然也就越高。普洱茶品的耐泡度有高有低,而一些因素會影響到茶品的「耐泡度」。

影響普洱茶耐泡度的因素很多,宏觀因素可涉及到產地、生態環境、樹齡大小、茶葉嫩度、氣候條件、後期陳化倉儲等;微觀因素上又有工藝製作、沖泡細操、茶具選擇、水源選擇等。也就是說,一款茶品的耐泡度怎麼樣,其實是相較而言的,也是真實存在的。

正常我們去衡量一款普洱茶茶品的耐泡度,若六七泡過後便寡淡無味,可以說「耐泡度」相對較低;能喝到十泡左右的「耐泡度」尚可;若喝到了十五泡以上,茶湯淡而不寡,茶香依舊,這樣的普洱茶品「耐泡度」便是極好的了。

事實上,生活中說的茶葉「耐泡度」沒有衡量標準。

茶客口味的輕重不一,他們眼中的「耐泡度」自然也不一樣。口味偏重的茶客,其眼中「耐泡度」的底線要低一些,即便他們眼中很淡的茶,在口味偏輕的茶客,滋味依然很足、很重。當然,口味輕重與否,都是相對而言罷了,所謂的「眾口難調」,大概也就是如此了。

一些經驗豐富的老茶客,判斷一款茶的「耐泡度」時,往往會考慮到這款茶品茶湯的「豐富度」「協調性」「飽滿度」等綜合口感。比如,沖泡到尾水階段,茶湯變薄變寡,沖泡次數又難以令人滿意,即便其中一種茶滋味依舊強烈,在他們看來茶湯「協調性」依舊不好。

這些經驗豐富的老茶客,多為「品」而喝,所以喝茶就極為講究。而在一些普通茶客眼中,普洱茶的本質是飲品,作用其實就是解解渴、除除乏而已。他們喝茶會相對隨意一些,撬上一塊普洱茶放進保溫杯裡,能否喝上一天才是他們所關心的根本。

「耐泡度」可以成為衡量普洱茶品質的標準之一,卻不是唯一條件。

從專業角度來看,判斷一款好茶需要涉及原料、工藝、後期陳化及一些專業審評的標準,過程太過冗雜,並非幾句話就能概括。因此,我們暫且不涉及專業的話題,就談談我們身邊接觸到的茶客。

有人為了「品」而喝,也有人為了「喝」而喝,這無關境界的高雅與庸俗,本質上還是所追求的生活不一樣而已。前者喝的是意境,後者喝的是作用,在他們眼中「耐泡度」的重要性自然會不一樣。

現今各行各業,投入工作的時間與收入不一定呈正比,有的人工作之餘還有閑暇給自己留下一些茶空間,主要還是品一品普洱茶的香氣、湯色、滋味等。雖然他們對「耐泡度」的要求要苛刻一些,卻不至於因為「耐泡度」而否定一款茶的品質。

而有的人始終為了生活而奔波勞碌,或許在他們看來賺錢養家之外皆小道,靜心坐下來好好泡一杯茶,就顯得格外遙遠。所以,一款茶品的「耐泡度」如何,對這類茶客而言,就顯得極為重要了。或許在他們看來,一款茶好喝更好,但能否多喝幾泡,才是關鍵所在。(本文系說茶網原創文章,圖片來自南茗佳人謙不語;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關於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南茗佳人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