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共同締造:值得期待的老舊小區微改造模式

來論

曾德雄(廣州市人大代表)

本地媒體日前發表了關於泮塘五約微改造的長篇報導。位於“最廣州”文化旅遊慢行道重要節點、有清末“嶺南第一景”之稱的荔枝灣核心區的泮塘五約目前已完成一期微改造,被修葺改造過的青磚屋以其嶺南傳統風貌特色吸引著遊人。

泮塘五約微改造主要是由政府主導改造和活化已徵收的公家宿舍,修繕建設各項基礎和生活配套裝務設施。對公家宿舍的微改造也喚起了一些私人屋主修繕自家房子的熱情,這些私人房屋除了處於同一個歷史文化街區,有些本身就屬於受保護的歷史文物,典型的比如皥遐書舍。類似這種由政府主導的微改造帶動的私房自主更新,政府是否有政策引導與扶持?村民自主更新又如何達到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要求?尤其是文物、歷史建築、傳統風貌建築如何平衡好保護與改善居住需求?無疑這是一個相當值得研究的課題。

前不久去了一下已經完成微改造的永慶坊,老舊建築修葺一新,地面整潔平坦,配以各類裝飾招牌,很有設計感,文青氣息彌漫裡巷屋宇。但在這些簇新的建築中,偶爾夾雜一兩棟破損嚴重的老舊建築,顯然就是未納入微改造範圍的私人物業,不僅整體風貌被破壞,而且據說公家宿舍的改造還對這些私人物業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和損壞,產生一些社會矛盾。

因此歷史文化街區的微改造我認為一定要整體規劃,不管公家宿舍私房都應該納入其中,否則就難言成功。當然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會有不同對待,但規劃一定應是整體的,避免再出現那種瑕瑜混雜的情形,顯得不倫不類。

好在泮塘村民的自主更新將被納入微改造的“共同締造”這一環節,通過居民親自參與到改造中,激發業主的改造熱情,同時不僅關注前期的改造工程,而且還要注意工程完工移交之後,後續管理的長效機制。通過政府相關機構的日常維護和文商旅中心的運營管理,實現改造範圍內建築的持續改造和活化利用。

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可取且值得期待的模式,尤其是“共同締造”的概念內涵十分豐富,高度契合當下共建共治共享的時代風潮。事實上這樣的“共同締造”去年底已經開始,泮塘五約據說也成為廣州首個先征求居民意見再做設計的微改造老舊小區,“第一次讓居民有了參與的機會”。報導還提到了一個有趣的細節:為了感謝讓居民參與,一幫泮塘五約的後生還專門請兩位規劃師吃消夜,暢談到半夜———顯然“共同締造”拉近的不僅僅是建築,更是人心。

我們期待這樣的“共同締造”越來越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