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獨立思考、審慎開槍,興旺投資用耐心堅守實現寒冬超募

2019年,在資本寒冬侵襲整個一級股權市場的時候,一家成立僅4年時間的新機構--興旺投資,在新一期基金的募資中卻實現了超募。

成立至今,興旺投資累計投出了 40 多億人民幣和1億美元,捕獲了喜馬拉雅、愛康國賓、雲從科技、美柚、高思教育、慧聯無限、數傳集團、玄機科技等眾多明星公司。

興旺投資創始合夥人熊明旺對興旺投資的形容是“小而美”:專注在行業深耕、隻投少而優的項目。“不管市場行情如何變化,都要堅守自己的投資標準,不跟風,保持獨立思考,守住自己的能力圈,我們就做個小而美的機構。”

36氪:興旺投資主要關注的領域和投資策略?

熊明旺:興旺投資主要關注三個行業方向:文化教育、互聯網、高科技。在每個我們關注的行業方向裡,我們通過專注和深入調研積累認知,找出看好的主力賽道,圈定優勢企業名單。我們會選擇市場空間足夠大的賽道去挖掘最具成長潛力的細分龍頭。

我們考察項目的時候,不會局限於簡單的業務和財務數據的分析和比較。比起靜態的規模數據和估值倍數,我們更關心創業企業是否已在業內形成了不易被複製或超越的關鍵競爭優勢(領先技術、核心資源、客戶/用戶基礎、平台生態等)。我們的各個行業投資小組一直扎根在行業裡,能夠深度理解這些行業的業務邏輯,也能高效率地與創業團隊溝通甚至給出有建設性的反饋。

例如我們看一個教育創業企業,除了BP和財務報表裡反映出來的流水、收入以及學生數、老師數的變化以外,我們會很關注這家企業的產品能力、運營能力和整體管理能力。流量運營或獲客能力強的教育企業,未必產品教研強,如果產品不強學生體驗不好則後續續費率就跟不上,即使前期的流量轉化過來也賺不到錢。教育不是一個快行業,到了一定規模,組織管理能力可能是最大的挑戰。所以我們也很關心企業的組織能力、文化建設,以及他們的人效是怎樣的水準。

每個細分賽道我們通常只會投資最看好的一家企業,因為我們每年投資的項目數量較少,我們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和資源到被投項目上,與創業團隊深度交流並做好投後服務。

36氪:您之前投了不少教育的明星項目,今年教育比較冷,您覺得新機會在哪?

熊明旺:我們現階段比較關注的是兩大板塊:第一是下沉市場的 K12 學科培訓賽道。這個賽道足夠大,機會也還很多,雖然它今年的競爭很激烈,但它的市場需求很剛性,增長也不錯。相比之下,像學前數理思維培訓,我們雖然也關注,但這些賽道相對不那麽剛需,同時差異化競爭也不那麽強,我們就會耐心多觀察下相關創業項目的發展情況,不會冒然去下注。

第二,我們覺得職業教育也有機會,尤其今年中學畢業生只有一半進了高中,加上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畢業生也在逐年增加,對應的就是新職業的培訓需求。假設一個細分市場 50 萬人的話,幾個細分市場加在一起也有幾百萬人,量也是比較可觀的。

36氪:今年企業服務特別火,有一些機構更著重開始布局to B,興旺是怎麽考慮的?

熊明旺:行業內很多人認為toB是個慢賽道,大部分的toB項目下遊有大量應收款難結算,運營又需要預支很多研發和員工成本,雖然服務了很多世界五百強客戶看起來很光鮮,但實際上企業越運轉越慢。大家這些年投toC項目,習慣了下遊沒應收,上遊有账期,融到錢買流量就有增長的模式之後,轉做toB可能有些不適應。

但toB裡面有很多面對小B客戶剛性需求的,例如行銷向能幫小企業多賺錢的服務,也延續了一部分toC現金流邏輯的特性。我們投資的數傳集團就具有這類特性,才會有每年翻數倍的增長。

36氪:興旺投資在科技領域的投資是怎麽開展的呢?

熊明旺:我們的科技投資團隊由擁有國內一流科研和產業背景的專業人員,以及多年專注科技領域的投資人組成。我們對科技領域的投資圖譜主要是圍繞5G發展推動的人工智能、物聯網、半導體等領域的新機會。我們投資的雲從科技和慧聯無限都是行業裡非常優秀和成長迅速的公司。

科技投資,不僅要求我們深刻理解和掌握技術本身,能夠比較、判斷和甄別個體項目,更要理解科技項目商業化的邏輯和周期,投出與基金匹備的項目,我們可以發動合適的上下遊資源為科創企業和科技創業者服務。比如投資雲從科技時,我們觀察到人工智能產業需求旺盛,且計算機視覺已在金融、安防等領域落地。在市場滲透率低的競爭格局下,作為唯一的“國家隊”,參與國家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與標準制定。更核心的是雲從敢於創新,不斷探索,牢牢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未來,我們更希望立足國家和社會發展趨勢,追求資本助力科技的理想。

36氪:“把控風險,提高效率”比較好的方法是怎樣的?

熊明旺:重點在於對流程和制度的尊重。興旺的管理團隊之前都在市場上一流的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有多年的工作經驗,秉承了一流機構的高效工作和協調機制,和管理制度和方法,我們的內部文檔管理也很細致。對流程、制度和文檔管理的極度嚴謹,可以確保團隊工作標準和質量把控,協調合作也會更容易連接,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同時,我們的風控是非常嚴格的,不僅有專門的風控合夥人,投資團隊和投委會,以及財務、法務、運營各中後台之間都有互相製衡和覆核的流程和要求,確保我們的投資決策、資金流動和文檔記錄保管都是有效管理的。

例如,我們每周一的例會,都需要過一遍所有的被投項目的最新近況,我們投資團隊每個項目組投後有兩位成員分AB角,確保專業能力和客觀全面,每周一的投後會議風控和法務也必須參加,這樣確保投後發生的情況或事項能達到充分的交流和討論,而對於被投項目提出的訴求或問題我們也能快速的響應。

36氪:興旺投資在投後上是不是做的更重?

熊明旺:我們的行業方向更專注,每年投的項目數量不多,所以在投後上我們的確可以做的更重。我們能做重投後的基礎在於:1)我們投資的 20 多家公司,有一半以上我們是他最大的財務投資人,對公司有一定影響力,同時我們花很多精力及時了解企業的情況,與公司一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2)我們的管理團隊有著非常豐富的海外內資本市場經驗和知識,對於被投創業企業改善公司治理、規範業務、提升管理效率、吸引和設計人才薪酬制度、後續資本運作方案和上市規劃,都能給出非常專業而全面的建議。

例如我們投資的喜馬拉雅,我們保持著非常高頻的溝通,建立了非常緊密的信任關係。這種關係是非常良性和互相賦能的。喜馬拉雅業務增長很快,兩位創始人也非常忙,我們的策略是盡量幫忙不添亂。我們的團隊因為對公司已經了解很深入,可以針對不同主題,為喜馬拉雅做一些市場分析甚至戰略探討的研究報告,基本每個季度都會跟喜馬拉雅創始人做一些深度溝通交流。面對喜馬拉雅發展中遇到的一些資本規劃的想法,我們也會根據市場和政策的變化,給出我們的專業建議。這幾年的合作下來,雙方已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喜馬拉雅已成為我們的出資人,我們也布局了喜馬拉雅生態鏈的一些優質項目,這是我們投後上做的很重但是也收獲很大的一個典型案例。

36氪:怎麽看待目前PE/VC的資本寒冬?興旺如何應對資本寒冬?

熊明旺:資本寒冬會加速和加劇行業的優勝劣汰,對創業企業是這樣,對投資機構也是這樣。投資機構應對資本寒冬的終極法寶還是專業水準和投資業績。

興旺的管理團隊都是在國際投行或投資機構工作了十多年的老兵,也經歷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專業程度和資本市場經驗是比較豐富的。我們一直非常注重團隊整體專業能力的提升,和不斷完善管理流程,風控和投後方面我們投入很多的精力。

我們剛順利募集完成在投的這隻管理型基金的出資人構成非常優質和專業,包括多家知名的市場化母基金,大型政府引導基金和產業集團,對我們都做了非常細致和全面的盡調,我們以往在投研、內控、管理等方面做的工作得到了出資人的認可,我想這也是今年市場遇冷情況下,我們還能順利募集完成這隻管理型基金的主要原因。

“我們不著急,興旺投資不是一家要迅猛擴張規模的投資機構,這期管10億、下一次就要20 億、再下一期就要 40 億,我們從一開始就定好了我們的戰略,我們對於出資人一定要做好投資業績,對於被投項目一定要做好創造價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