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貨幣疏通之企業融資調查 最怕地方政府“加項目”

  貨幣疏通之企業融資調查 大型民企:“幸福”來得有點突然 三家銀行主動上門續貸

  本報記者  陳植  上海報導

  貨幣政策的“調整”讓某地方大型民企負責人孫剛(化名)突然感覺到“好日子又回來了,上周當地三家銀行主動找到我洽談續貸。”而在三周前,他主動上門希望銀行能對部分貸款進行展期,還吃了閉門羹。

  在貸款展期申請被拒的情況下,孫剛也曾嘗試發債融資,但由於近期民企信用債違約事件迭起而被金融機構直接叫停,發行結構性資管產品融資則因《資管新規》而擱置,但到今年9月底,企業需要償還約1億元銀行貸款。

  “續貸讓企業贏得了喘息機會。”但孫剛興奮之餘,又擔心貨幣政策結構性寬鬆,會讓自己遭遇新的煩惱。

  “2008年次貸危機後銀行釋放天量信貸,為響應地方政府經濟轉型發展要求,我們通過加大債務杠杆方式將主營業務從工程機械設備製造,擴大到新材料、太陽能光伏與物聯網等,負債增加,一度在去杠杆過程資金捉襟見肘,如今貨幣政策趨於寬鬆,近日地方政府希望當地民企能把握機會盡可能多地獲取信貸資金加大新項目投資,又讓我們可能走上債務驅動發展的模式,背負新的高杠杆壓力。”他感慨說。

  這些年的艱難融資歷程,讓孫剛感悟到,在貨幣政策鬆緊交替期間,只有做力所能及的事,賺自己有能力把握的錢,才能確保企業穩步前行,避開負債驅動發展的誘惑與風險。

  續貸旨在防範壞账 這次“幸福”的確來得有點突然。

  “銀行方面告知,這主要得益於7月中旬銀保監會召開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做好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座談會。” 孫剛說,相關部門要求大中型銀行要充分發揮“頭雁”效應,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合理確定普惠型小微貸款價格,帶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企業實際貸款利率明顯下降。逐步降低對抵押擔保和外部評估的依賴,從源頭上降低小微企業融資費用負擔。

  為此當地多家銀行迅速響應,額外追加了小微企業與地方優質民企的信貸投放額度,並將當地有高新技術研發能力與穩健經營能力的民企與小微企業優先納入信貸投放對象,孫剛創建的企業在當地無論業務規模還是技術創新能力都相當突出,因此備受青睞。

  “這一下子解決了我最頭疼的資金問題。”目前孫剛的企業旗下多個技術創新孵化項目的確急需資金,比如新材料項目剛從技術研發進入產品設計,正打算開始布局市場,物聯網項目則在運營一段時間後,需要投入新資金進行市場推廣。

  不過,他發現,銀行在積極放貸降低利率同時,還“留了一手”:“以往銀行信貸部門和我洽談續貸,現在多家城商行派出投行+信貸部門人士過來,幫我設計所謂的創新型信貸產品。”

  以新材料項目融資為例,一家股份製銀行當地分行在提供貸款的同時,希望孫剛與銀行簽訂一份補充協定,即新材料項目業績發展達到一定水準,銀行有權尋找第三方基金入股投資,部分入股資金將直接償還銀行貸款(不影響企業資金流);反之新材料項目運營受挫,孫剛所在企業需將工程機械設備銷售款優先用於償還這筆貸款(相關銷售回流資金账戶必須設在這家銀行)。

  此外,部分銀行針對工程機械設備業務計劃引入新型供應鏈金融信貸模式,即孫剛所在的企業向銀行遞交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名單,經銀行風控部門審核後,銀行可以以供應鏈金融形式給部分上下遊企業放貸,且貸款形式屬於信用貸款,不像以往需要孫剛拿出土地廠房與企業家房產作為貸款抵押品。不過,一旦上下遊企業出現還貸逾期,銀行有權從孫剛企業其他銷售回款裡先扣除資金“還貸”,等到這些企業還貸後再還給孫剛。

  在他看來,這些措施並未降低銀行對資產抵押品的依賴,只是還款“擔保”方式換了花樣。更重要的是,新貸款利率並未明顯降低,名義上比以往降低了15%,但扣除相關手續費後,實際貸款利率較以往僅下降了不到5%。且孫剛發現,所謂銀行加大民企與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更準確的來說是“借新還舊”。

  “我粗略估算,這些銀行給我的續貸額度,大概80%用於償還現有貸款與結構性融資產品,真正能用於業務經營拓展的信貸資金不到20%。”孫剛因此認為,銀行如此殷勤,還是擔心民企資金鏈吃緊出現貸款逾期,最終觸發銀行壞账率飆漲。

  “兩家銀行在續貸談判期間一直詢問我何時啟動上市,並暗示企業盡早上市就能一次性還清貸款,無需再為四處融資借新還舊奔波。”孫剛透露。

  但當前,對孫剛而言,能拿到續貸資金才是最重要的,否則9月貸款到期時,資金鏈捉襟見肘,他根本沒精力拓展業務。他也承認,在巨集觀經濟增速放緩、中美貿易爭端更新等壓力下,續貸的確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壓力,讓他能夠騰出更多精力優化經營決策,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確保企業穩步發展。

  最怕地方政府“加項目”

  在慶幸得到續貸資金之餘,孫剛的擔憂就是這些年每逢信貸寬鬆,地方政府鑒於推動經濟轉型發展,都會希望當地民企“用活”新增信貸資金,加大對新興產業、新項目的投入,無形間讓企業背負上了“債務驅動發展”的壓力。

  “上周地方政府已找了地方多家大型民企負責人溝通,明確提出希望借助此次貨幣政策結構性寬鬆與積極財政政策落地機會,加快當地新經濟轉型發展與重要基建項目的建設。”孫剛告訴記者,儘管地方政府相關部門並沒有明確要求企業家加大新經濟項目的投入,但暗示在當前地方融資平台與房地產貸款受限的情況下,地方相關部門正著手制定新的新經濟產業扶持政策,引導當地企業加快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環保新能源、新零售等領域布局。

  “坦白說,我現在有點害怕多元化布局。”孫剛直言,此前一輪多元化布局尚未實現理想效果,高債務杠杆問題則早已浮出水面,迫使他過去兩年不得不花費大量精力解決資金周轉與借新還舊問題。

  2013年初,當地政府提出發展綠色經濟促進經濟轉型發展,孫剛認為這是企業規模擴張的好機會,一口氣將業務範疇擴展到太陽能發電、清潔能源、新材料與物聯網等領域,而如今這些項目要麽剛進入投產運營,要麽因市場環境變化導致經營壓力驟增,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提升技術研發能力尋找新的市場突破口。

  若企業此時再將新增信貸資金用於新項目投資,將令企業在“債務驅動發展”路線上越走越遠,孫剛坦言,自己偶爾會想到“最壞的情況”——一旦未來貨幣政策再度收緊,各個項目融資壓力接踵而至,企業很可能真的倒在高負債杠杆與資金鏈斷裂身上。

  “現在我最擔心的,是積極財政與貨幣政策寬鬆的共振下,相關地方政府與企業負債率與杠杆率再度走高,最終導致政策再度回歸去杠杆,到時企業會不會再度陷入銀行抽貸與融資困局,最終出現最壞情況。”他感慨道,越是貨幣政策寬鬆,企業越要居安思危——尤其當企業“拿錢”(銀行信貸)容易,開始投資“隨意”時,必須回想一下當年去杠杆與緊信用時期業務布局多元化所帶來的“苦果”。

責任編輯:郭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