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家臨江:A股吹響反彈號 港股跟不跟?

“你都不會漲,我研究你做啥?”

交易員回答得很實際,香港的確還是熊市。不過會漲的股票,你就一定會去跟嗎?答案當然也是否定的。

香港市場在2018年經歷傷心熊市,大部分投資者更是信心降低。不過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調查發現,儘管市場環境仍然充滿挑戰,而資本回報持續承受壓力,保險業界對前景相對上仍感樂觀,並已作好準備承擔更高投資風險,近一半(47%)受訪者計劃在未來1-2年提高投資組合的風險配置,比2017年僅僅9%大幅增加,並普遍對所有資產類別的資產配置策略持開放態度。

香港本地的金融分析師似乎很少關注內地A股的變化,可是在港股通開通多年後的今天,內地對香港市場的影響已經相當大了。最簡單的道理,據智通財經APP獲悉,自9月14日以來,港股通資金持續11個交易日南下回流港股,11個交易日共計淨流入資金人民幣108.06億元,而這些資金搶籌的個股中,又以金融藍籌最受青睞。

內地資金回流香港,明顯是對港股現階段估值的重新認可,也是對內地A股將反彈的直接預期。可香港本地金融分析師還在盯著美股道指看技術指標,還在擔心什麽意大利…….在內地投資者看來有點匪夷所思,大部分上市企業的生產主題都在中國大陸啊。說明兩點:一、是本地分析師對內資企業太模糊,根本就沒有了解;其二,那隔著千山萬水的歐美,常年對他們的影響太過,反而對身邊事不清楚。

如若A股轉捩點到了!港股想大跌都難。筆者認為,恆生指數穩定住了,下面就是哪些股未來會跑贏大勢。

我們看見今天內地A股全線飆升,券商金融股一馬當先。這裡有個大背景,就是MSCI指數加入了內地A股,也就是外資進場後,先先後後買入的股票都沒怎麽賺錢的(遇到熊市),而當年MSCI指數加入周邊市場後全是大漲。

根據中國台灣與韓國股市納入MSCI指數的經驗看,從初始納入MSCI指數到全面納入MSCI指數需要經歷幾年的時間,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被納入MSCI指數後,會階段性帶來外資被動配置性的需求,引發外資流入,可以引入新增資金。但如果需要外資持續性流入,則需要經濟體巨集觀經濟基本面向好的配合。

被納入MSCI指數後,中國台灣與韓國股市均迎來外資持股比例的較大幅度提升。1992年韓國在首次納入MSCI指數後先跌後漲,半年內指數飆升了20%,一年半內市場上漲了117%;而中國台灣股市在1996年首次按照50%比例加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後,一年內台灣股指飆升了104%。

而最有代表性的應該是日本,在2015年,日經股市創出18年新高的大背景下,大和證券和野村證券的股價一直都是風向標。所以在股市確認轉捩點的基礎上,往往券商金融股最吸引場外資金的注意。不過內地A股的體量太大,相信外資機構介入A股重點還是為了持有人民幣資產為目標,而拉抬指數的事情也是水到渠成。

今天我們看見由於A股的大反彈,首先啟動的就是券商股,A股券商股普遍漲停的基礎上,港股相關資產本身就是AH同股同權,當然也有理由發動一波行情。

不過港股本身有其自身特點,對券商的股可持續走牛在香港市場需要觀察。港股的中資券商股大部分時間還是跟隨A股波動,獨獨掌管金融水閘閥門的港交所(00388.HK)會不會年底發飆,更值得筆者興趣。香港市場最近上市的一些被誤傷的次新股,存在糾錯的機會,也特別值得投資者關注。

免責申明:文章隻提供股友討論,不得構成投資建議,筆者不持有上述任何港股。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