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創證券:MSCI重塑市場結構 關注六大大眾消費主線

  來源:華創證券

  納入MSCI體系後的幾個市場特徵

  就中長期而言,A股市場被納入MSCI體系後外資將確定性增加對A股市場的配置,我們測算,短期和中長期所帶來的增量資金將分別達到700億元與17000億元。

  參考我國台灣、韓國股市的經驗,被納入MSCI體系之後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徵:1)外資持股佔總市值比例明顯上升。我國台灣股市的外資持股佔比從被納入MSCI體系之前的7.01%逐步提升至被納入MSCI體系之後的24%,韓國股市外資持股佔比則大幅提升至30%。2)整體波動率、換手率收斂至原先的一半左右。從年化波動率來看,我國台灣、韓國股市從被納入MSCI體系之前的35%到50%,下降到被納入MSCI體系之後的15%到25%,換手率則大幅下降,為原先的一半左右。3)與國際接軌程度提高至原先的一倍以上。我國台灣股市加權指數與標普500指數的相關性由被納入MSCI體系之前的21%到24%提高至被納入MSCI體系後的51%到65%,韓國股市與標普500指數的相關性則從15%提升至60%左右。

  外資青睞消費股,且持倉穩定

  從行業表現來看,在我國台灣、韓國股市被納入MSCI體系之後,消費板塊,如食品、醫藥等均成為領漲行業。在韓國股市首次被納入MSCI體系之後的6個月內,紡織服裝、醫藥、食品飲料行業漲幅分別為34.91%、25.39%、14.71%。上世紀90年代我國台灣、韓國處於資訊科技以及半導體制造業的快速發展時期,但消費板塊在兩地市場被納入MSCI體系之後漲幅均位居前列,背後的邏輯或在於當時巨集觀經濟周期向上、中產階層群體擴大,以及消費習慣向發達地區靠攏。

  MSCI中國指數最終的樣本股分布,以及近期滬股通、深股通等海外資金的操作行為也驗證了上述趨勢——金融、醫藥、食品行業是A股被納入MSCI樣本股中行業佔比最高的前三大行業,也是海外資金最青睞的前三大行業。同時,儘管年初以來消費板塊出現調整,但食品飲料、醫藥生物行業仍是目前滬股通、深股通資金的超配行業,呈現出重倉股倉位相對穩定且集中度較高、青睞“強者恆強”的特點。

  龍頭股溢價持續提升驅動股價上行

  被納入MSCI體系之後,外資持股佔總市值比例持續上升、市場波動率下降,估值溢價驅動相關龍頭股在上升通道中持續運行。比如,統一企業是我國台灣股市中被納入MSCI樣本股的前十大重倉股,統一企業流通股中外資持股比例從2005年被納入MSCI體系之前的14%增加至2007年被納入MSCI體系之後的44%。可以看到,成為MSCI樣本股後統一企業股價隨估值水準上升(PB由1.2x上升至2.34x到3.2x)而不斷走高(股價中樞由9元提升至70元),且波動率降低。雖然2008年以來受消費環境變化影響,統一企業所經營的方便麵以及飲料銷量有所下滑,營業利潤增速變緩,但股價仍在上升通道中運行,表明在成為MSCI指數樣本股後公司估值溢價持續提升或是驅動股價走高的主要因素。韓國股市中的現代汽車在成為MSCI指數重倉股的5年期間也呈現出同樣的情景——波動率下降4%到5%,PB從0.5x增加到1x。

  重塑市場結構,關注六大大眾消費主線

  參考我國台灣、韓國股市的經驗,中長期來看,A股市場被納入MSCI體系之後市場結構有望重塑,外資對於消費品龍頭的持續配置或將促使其估值溢價得到提振。建議關注六大大眾消費主線:

  食品飲料行業中的調味品(如海天味業、安琪酵母和安井食品)、休閑食品(如絕味食品)、乳製品(如伊利股份);

  農業中的禽鏈(如益生股份);

  輕工業中的家居板塊(如喜臨門);

  旅遊行業中的免稅題材(如中國國旅)、酒店板塊(如錦江股份);

  紡織行業中的品牌服飾板塊(如歌力思);

  醫藥行業中的藥店(如益豐藥房)和品牌中藥(如廣譽遠)等。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陳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