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日本人如何看待“倭”之稱呼

“倭”是古時候中國對日本的稱呼,《三國志》裡有魏志倭人傳,《後漢書》裡也有關於倭人的記述。倭人就是古時候的日本人。現在的中國人對於“倭”字大概多少都有負面印象,“倭”讓很多人想到明朝時候的倭寇,一幫身材矮小但武藝高強窮凶極惡的日本浪人,跑到中國沿海地區燒殺搶掠;就是為了平定這幫倭寇才有了大名鼎鼎的戚繼光和戚家軍。

現在中國人一般不會用“倭”字稱呼日本或日本人,偶爾為之似乎含有蔑視的意味,就如給“日本”前面冠上個“小”字,稱之為小日本一樣。從前日本人稱呼中國為“支那”時是帶有侮辱和歧視意味的,如今在日本,那些敵視中國的右翼分子如石原慎太郎等人依然經常使用“支那”或“支那人”的稱呼,聽著仿佛有故意挑釁的味道,那麽對於中國人如果稱日本為“倭”,日本人是如何感覺呢?

簡而言之是日本人並不覺得“倭”有歧視,被稱之為“倭”,從前的日本人不僅不覺得被侮辱,反而可能有點沾沾自喜。因為“倭”字有個“人”字旁,使用“倭”字說明將對方當人看待。日本志賀島曾經出土一“漢委奴國王”金印,被認為是東漢光武帝贈給當時倭人的(真假有爭議),那印上使用“委”字稱呼對方,尚未冠以“人”旁,說明當時“倭人”尚不被漢人認可為“人”。漢民族對於周邊所謂“蠻夷戎狄”一向視為未開化種族,稱呼上從不加上“人”字旁,反而經常使用反犬旁以表示對於對方的蔑視,所以對於“倭”被冠以“人”字旁,已是一種特殊待遇,儘管“倭”似乎給人“矮小”之類可笑印象,但對於“人”的待遇,已經可以讓當時的倭人“受寵若驚”心滿意足了。

“倭”在隋朝時改稱為日本。隋煬帝時日本派遣使節覲見隋煬帝進奉國書,據說隋煬帝看了國書勃然大怒,因為國書上日本自稱為“日出處天子”,而將對方稱之為“日沒處天子”,隋煬帝認為對方不知天高地厚粗魯無禮。這個說法在中國廣為流傳,但日本學界有不同解讀。

有觀點認為引發隋煬帝震怒的原因並非上述所謂“日出處天子”之類的稱呼,而恰恰可能是在最初的國書裡使用“倭”字自稱。其原因是當時中國周邊藩屬國沒有一個是以單一漢字稱呼的。周邊小國成為中國藩屬國一律以兩個漢字命名,如朝鮮,安南(越南)等,只有幅員廣闊一統天下的大中國才配以單一漢字稱呼,如周秦漢隋唐那樣。

來自東海一孤島的倭人不自量力竟然也以單一漢字“倭”自稱便有僭越不知天高地厚想與中國平起平坐之嫌,而改為兩個漢字“日本”自稱,則有藩屬國謙稱味道。許多中國人認為日本是因為討厭“倭”字才改稱國名為日本的,司馬遼太郎和陳舜臣都不以為然,他們認為“倭”的稱呼由來已久,對日本人而言並不覺得那是什麽不雅或不好的稱呼。 此外還提到一個年號問題。從前朝鮮這樣的藩屬國沒有自己的年號,都是使用中國年號以表示對於中國的恭順的。

日本自大化年間(645年始)開始使用自己的年號,那時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氛圍已很濃厚,對此因為相隔甚遠,中國(唐朝)采取聽之任之不予計較的態度。但日本在遣唐使奉上的國書裡可能並未公開使用日本年號,而依然使用唐的年號以示尊奉。在國內悄悄使用自己年號,外交時使用唐朝年號以示恭敬,反映了當時日本與中國的關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