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日語發音為什麽這麽難,其實都是我們漢語挖的“坑”

首先我對日語的來源和日本與中國千絲萬縷的關係談談。

在古代,日本尚未形成統一國家前,日本被東漢稱之為“倭國”,根據史料《後漢書·東夷列傳》記載:“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光武賜以印綬。

當時的倭國使者來到大漢後,看到天朝物質豐盈、等級威嚴、國力強盛,而對比尚處於蠻荒文明的日本,倭國使者心態可想而知了。

於是倭國使者入朝覲見漢光武帝劉秀,請求賜名。在倭國使者一再哀求下,漢光武帝劉秀見倭國使者皆身材矮小,遂以同形字“矮”為參考賜名日本使者“倭國”,日本人也自此被稱之為“倭人”。

漢光武帝劉秀並授予倭國使者“漢委奴國王金印”,好讓使者回去交差。

受到天朝聖賜的“倭人”感激涕零,便打道回府。

伴隨著此後倭人對華夏文明學習的漸漸深入,“倭人”對漢字的理解也日臻加深,他們終於明白“倭”通“矮”字,明擺著自己就是小矮人嘛,除此之外日本人認為“倭”引申之意有猥瑣、低等等之意。

明白了漢字高深的意境後,“倭國”君民自然不願意再被人稱之為“倭人”了。

於是在唐朝初年,夜郎自大的倭國在朝鮮海域白江口海戰中被唐朝軍隊慘虐後,倭國君臣深深體會到了與中原王朝大唐相比根本不是一個重量等級。

為此,倭國派遣大量“遣唐使”赴大唐取經學習,並多次遣使懇求大唐王朝重新給倭國賜名“日本”。

當時主政的唐高宗李治並沒有理會倭國使者,但倭國使者並不放棄依舊多次向唐王朝求賜名。

終於在一次女皇武則天喝醉的時機,倭國使者抓住機會向武則天求取國名,武則天就隨口答應了。

倭國自此被稱之為“日本”了。這就是日本國號的由來。

雖說國名有了,但日本在當時來說有自己的語言但根本沒有自己的文字,漢字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成為日本記錄本民族的歷史文化的最好的選擇了。

日本保留的古漢語發音最為繁多,可謂保存最多的、涉及中原歷朝歷代。

我們隨便列舉幾例:

譬如“街”(jie),古代人肯定不會念jie,那麽他們怎麽讀“街”這個字呢?

正確的打開方式應該念gai,現在中國南方很多地方的方言中至今讀“街”為gai,這就很好的解釋了這一點。

日語中“街頭”(がいとう gaitou)初看之下是不是與中國南方方言發音gaitou毫無差別?

又例如“意外”(いがい igai),現在讀作yiwai,實際上古人是讀作yigai的,並且日語中的“意外”與漢字的“意外”都是同義詞。

還例如“走”這個字,古漢語中“走”的意思就現在說“跑”,而日語跑的意思就是“走”(走る 羅馬字音:hashiru)。

可見日語不僅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發音,甚至連古漢語的詞義也保留了不少,畢竟日語曾經發源於漢語,深受中原華夏文明的影響根深蒂固,與諸多鄰國相比,日語的發音更接近古漢語。

世 界 通 史

global--history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