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緬甸為啥稱呼中國為“德祐”?原因很簡單

緬甸是我們的鄰國,每年去那裡的旅遊的中國人很多。在我們國家,稱呼外國來的朋友,大多叫做老外。但是,在緬甸,他們稱呼我們叫做“德祐”。那麽,緬甸為啥稱呼中國為“德祐”?“德祐”是什麽意思呢?

中國和緬甸的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所以來往十分密切。作為朋友和鄰居,每年相互來往的遊客很多。

緬甸的歷史也很長,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當時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因為離得近,中國對緬甸的稱呼也發生過多次變化。

最開始,中國人稱呼緬甸為驃國。為啥呢?相傳在公元前200年,依洛瓦底江的上遊地區有一個民族壯大,並掌控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通商之路。那時,中國史籍上稱呼這個民族為“驃人”,至於為什麽這麽叫,已經找不到根據了。後來,把這個族民建立的國家叫做驃國。

後來,在緬甸境內又興起一個國家,叫做撣國。當時,中國處於漢武帝時期,而撣國南部有驃國,北部有漢朝。所以,撣國非常擔心受到兩面夾擊,所以選擇了向更加強大的漢帝國靠攏。據《後漢書·西南夷傳》 載:“公元97年,撣國國王雍由調派遣使臣經永昌到洛陽出使東漢帝國,贈送撣國出產的珍寶,漢和帝劉肇回贈了金印和紫綬帶,同去的部落頭人也得到漢和帝贈予的印、綬和錢帛”。公元120年,雍由調又派遣使臣及龐大的雜技團出使漢帝國。公元131年,雍由調再次派遣使團經日南郡(今越南西北部)出使漢帝國,並向漢帝國贈送了撣國的大象。

說明,那個時候,中國與緬甸已經有了外交往來。

中國人稱呼緬甸,除了撣國 , 驃國,還有一個稱呼叫做蒲甘。

之所有有這個稱呼,主要是因為蒲甘王國。 根據資料記載,公元849年,在緬甸地區建立了 蒲甘王國,第一任國王是披因比亞,共歷十五代王。這個國家之所以有名,還因為佛教非常盛名,曾經有許多巴利文經典和僧俗、工匠 3萬人。之所以盛行佛教,主要是因為國家聘孟人高僧阿羅漢為國師,改革宗教,使上座部佛教在蒲甘得以迅速發展。此外,蒲甘王國重用俘獲工匠,吸取孟人的先進生產技術來促進手工業的發展。國力強大後,蒲甘王國也實現了緬甸的第一次統一。

所以,我們國家也在很長時間一段時間以蒲甘來稱呼緬甸。

緬甸的說法始於中國北宋時期。

根據資料記載,在北宋末年,蒲甘國使臣跟隨大理國使臣覲見宋朝皇帝。因蒲甘遠在西南邊陲之外,路途艱險、山川遙阻,估以“緬”字相稱,有遙遠、邊陲之義。漢語中許多帶有“緬”字的詞,都包含詞含義,比如說:緬然――遙遠的樣子,緬渺――遙遠的樣子,緬求――遠求等等。 又根據地形判斷,緬甸位於中緬邊境的山間谷地之內,四周被大山包圍,唯有中間有一片草坪之地。為了更加準確的表達,突出該區域的特點,估又在“緬”字的後面加上“甸”,就成為了“緬甸”。在“緬”字後面加上一個“甸”,加重了“邊遠”的含義。王婆楞的《中緬關係史》敘述道:“如當時西南各屬中之中甸、驃甸等,以名見於史籍者百餘,皆緬甸命名之義也”。

也有人說,緬甸這個詞來源於梵文,意為堅強、勇敢。

我們這樣稱呼緬甸,那麽緬甸如何稱呼中國人呢?去過那裡旅遊的人都知道,緬甸人稱呼中國人叫做“德祐”。“德祐”是緬甸語的發音,翻譯成漢語,意思就是“相同的樣子”。之所以用“德祐”這個緬甸語來稱呼中國人,是因為緬甸人第一次見到中國人後,他們發現和自己的樣子基本上沒有什麽區別,也就是同一個樣子。所以,緬甸就以“德祐”來稱呼中國人。【參考資料:《琉璃宮史》、《歷史上的緬甸》】(作者:每日漢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