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膝關節痛針灸療法 針刺放血

微信搜索(zhongtui898)關注『A中推聯合醫學研究院平台』獲取更多養生知識,中醫學習影片一、背部的董氏奇穴三金穴(金鬥、金吉、金陵)針刺放血:

三金穴的位置:後背的第三、四、五脊椎旁開三寸處,自上而下分別是金鬥、金吉、金陵三穴,兩邊對稱共六個穴(見下圖)。

主治:膝蓋痛及腳痛,左邊痛取左穴,右邊痛取右穴。該穴組相當於膀胱經之魄戶、膏肓、神堂穴,點刺出血少許,治療膝關節疼痛,有立竿見影之效。

施術方法: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可用無痛感的,糖尿病人取血用的取血針點出血,然後用拔罐器抽出點血即可)。如年老體弱氣血不足不宜放血的,可在三金穴處刮痧,可刮出許多紅黑色成串狀瘀包點。以上方法每周可施術兩次。如配合針刺肩中穴效果極佳。

注意:三金穴隻放血。


二、針刺肩中穴:董氏奇穴72絕針之一。

肩中穴的位置:手臂下垂,自肩骨正中向下二寸半處是穴。(見上圖)。

主治:膝蓋關節炎(特效)、膝蓋扭傷(特效)、皮膚病(頸項皮膚病有特效)、小兒麻痹、半身不遂、心悸亢進、肩痛、五十肩、腰痛、流鼻血、血管硬化。

施術方法:刺針五分到一寸(左病右取),也可刮痧結合點刺出血及拔罐。如肩中穴與董氏三金穴或與手部的董氏奇穴一起施治治療膝痛效果極佳。


三、針刺或按揉手背部的董氏奇穴:手背部的穴位是左病右取。

施術方法:⑴針刺1—3分深,留針15分鐘或點刺出血。針刺每周3-4次,點刺出血每周2次。⑵五根木牙籤捆綁在一起,剪平尖端,在相關穴位上點刺2-3分鐘以上。用木牙籤點刺或按揉每天至少兩次。

1、按揉或針刺膽穴和心膝穴:

膽穴和心膝穴的位置:膽1、2穴位於中指背第一節中央兩側的中點。心膝1、2穴位於中指背第二節中央兩側的中點。

膽穴主治:小兒夜哭(膽虛故也)腹脹、腿酸脹、小腿神經痛等。膽一穴治療腿脹痛針下立愈。依據「心與膽通」的理論,同時針刺膽穴和心膝穴能夠舒發膽氣下行,一方面可舒肝利膽、行氣解鬱、治療膽胃不和所致諸病,一方面可有效的治療膝關節疼痛,療效確鑿。

心膝穴主治:膝蓋痛、肩脾痛、頸項痛、小腿脹痛及酸痛。本穴治療脊椎疼痛及膝關節炎,臨床運用效果極佳。——虛寒性骨痛(解語石)

膽穴和心膝穴的施術方法:針刺由內向外斜刺二~三分。

如配膻中穴(可點壓)治療膝無力特效。配肩中穴治膝蓋痛效果更佳。



2、按揉或針刺靈骨穴與大白穴:

靈骨穴的位置(董氏七十二絕針之一):在手背虎口、拇指與食指叉骨間,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接合處。距合谷及大白穴均一寸。

主治:心、胃、肺、腎、婦科、五官科、半身不遂、癌症等多方面種疾病,坐骨神經痛、頭痛、偏頭痛、腰痛、背痛、腳痛、經痛等多種痛症及一切久病、怪病。

施術方法:三棱針點刺出血或用針往小魚際方向斜刺或直刺1寸。

大白穴的位置:手握拳,拇指與食指間橫紋盡頭向外一寸是穴(大白穴與大腸經的三間穴相符)。

主治:頭痛、偏頭痛、肺癌、肺炎、肺氣腫、肺積水、坐骨神經痛、腰背痛等。

施術方法:三棱針刺出血或用針直刺3-5分。

靈骨穴與大白穴如配合肩中或心膝穴,治療膝痛可針到痛止。

註:中指的膝靈穴與小指的火膝穴(見上圖)都治療膝痛,可作為輔助穴位隨時按揉。



四、按揉刺激手掌部的7個董氏奇穴(見上圖):

施術方法:用木牙籤點刺:每穴點刺2-3分鐘以上。轉揉刺激:用手指先點壓住穴位,每穴點順時針轉揉36次(或9的倍數),再逆時針轉揉24次(或6的倍數),然後用力點壓3次。此方法每天至少操作兩次,一定要有酸麻脹痛感。

注意:手部穴位都是左病右取。

1 、中間穴:食指掌面第一節正中央。主治:疝氣、心悸、胸部發悶、膝蓋痛、頭暈、眼花、眼睛酸痛、背痛。

2、下間穴:食指第二節正中央處是穴。主治:心悸、疝氣、背痛、頭暈、膝蓋痛、兩眼發酸。

3、大間穴: 食指第一節正中央撓側(向大指一側)三分處是穴。主治:心悸,心臟性喘息、心內膜炎、疝氣特效、扁桃腺炎、腹脹氣、膝蓋痛、眼痛、三叉神經、小兒氣喘、疳積。

4、小間穴:大間穴上二分半處。主治:支氣管喘息,吐黃痰、胸悶、心悸、膝蓋痛、小腸脹氣、疝氣(特效)、角膜炎、扁桃腺炎。小兒氣喘、疳積、腸炎(特效)

5、側間穴:大間穴下二分半處。主治:支氣管擴張、支氣管炎、吐黃痰、喉炙臠、角膜炎、麥粒腫、心悸、胸悶、膝蓋痛、腹脹氣、小兒氣喘、疳積、扁桃腺炎、腸炎(特效)。

6、重子穴:拇指掌骨與食指掌骨之間,虎口下一寸處穴。

主治:背痛、胸痛、肺炎、肺癌、肺氣腫、感冒、咳嗽、氣喘、心悸、膝蓋痛、退燒、喉炎。特效:小兒疾患,三棱針刺出血(特效)。

7、重仙穴:手掌向上,當大指骨與食指骨之間骨縫下是穴,重子穴下一寸處穴。與手背靈骨穴相通。

主治:背痛、胸痛、肺炎、肺癌、肺氣腫、感冒、咳嗽、氣喘、心悸、膝蓋痛、退燒、喉炎。

特效主治:治療背痛、胸痛。配穴:重子穴配重仙穴治療背痛、胸痛(特效)。

說明:以上7個穴位只要認真點揉可有效的治療膝關節疼痛。


五、膝眼點壓法:用雙手中指點壓兩個膝眼(除骨裂或水腫外,患側健側都要點壓)。

施術方法:用雙手中指按住膝眼,先吸足一口氣,然後隨慢慢吐氣、隨著按壓膝眼、壓力也隨著加大,呼氣畢隨吸氣手指慢慢抬起。如此反覆36次。每天操作3次。


六、膝部九宮按摩法:以膝蓋為中心(膝蓋的中心為五宮),相距2寸半左右進行米字型按揉(用拇指、食指、梅花指均可,能用上力就行),按摩順序:上、下、左、右、左上、右下、再右上、左下、最後把手掌搓熱按摩五宮。按摩方法:順轉36次逆轉24次(或9與6的倍數),轉揉完每個點之後都要點壓2-3次。此方法可較快的打通膝部的經絡,有效的促進膝部的血液循環、緩解膝部的疼痛。

按摩膝部九宮,治療與緩解膝部疼痛的機理:按摩九宮時揉動了「脾經」的陰陵泉及血海穴;「胃經」的梁丘、犢鼻、足三裡穴;「膽經」的膝陽關、陽陵泉穴;「肝經」的膝關、曲泉穴;「膀胱經」的委中、委陽;「經外奇穴」 鶴頂、內膝眼等。這些穴位打通了膝部、腿部的多條經絡,依據「通則不痛」的理論,膝部九宮按摩法可有效的防治膝部關節及腿部的疼痛。膝部九宮按摩法要求每天做2-3回。


七、膏藥敷貼法:

1、取九宮按摩法的九個穴點,加上委中穴與內關穴,共11個點。

2、用舒筋活血透氣性好的膏藥(如麝香壯骨膏),剪成2.5厘米左右見方的方塊,貼到上述的穴點上(膝蓋中央可稍大),只要皮膚不過敏,貼2-3天取下,間隔一天再貼,如感到舒適,要堅持貼10幾天,一般膝蓋疼痛必有好轉。注意:可加上熱敷。


八、對應部位(痛點、穴位、反射區)治病法:

理論依據:根據《黃帝內經》中「左病取右,右病取左,上病取下,下病取上」的治療原則,人體各部位就有了無數的對應部位。如左手背與右腳背、右手背對應,左手腕與右腳踝、右手腕對應,右膝蓋與左胳膊肘、左膝蓋對應,左上肢與右下肢、右上肢對應,左小臂與右小腿、右小臂對應---以此類推。

1、點壓對應部位痛點:如右膝蓋痛,在左胳膊肘附近(肘部內、外、上、下、左、右)找敏感的痛點,按住後配合呼吸(呼氣時點壓,吸氣時抬起)用力點壓(用手或小按摩棒點壓)2-3分鐘以上,每日2-3次(如2、3、4個痛點,要分別點壓,不要磨破皮膚)。點壓痛點後,用搓熱的手掌扣住肘尖(肘的中心)順轉36次逆轉24次最後再用力點壓3-3次。

2、肘部治療膝痛的董氏心門穴:手撫胸取穴,在尺骨鶯嘴突起內側陷處,距肘尖一寸五分是穴或距手腕橫紋上9寸、小腸經小海穴附近。

主治:本穴除治療心悸、胸悶、心臟病、嘔吐外,還治療大腿內側及腹股溝疼痛、坐骨神經痛、尾骶骨痛、膝蓋痛(內側尤效)。

施術:針刺三分至五分或點刺出穴,也可按揉。注意:左膝蓋痛針刺右肘的心門穴。本穴不宜雙手同時用穴,取穴時需撫胸取穴為準。


九、其他療法:

1、手、足、耳療法(見上面的「手掌骨全息圖」,「足外側反射區圖」「耳圖」):只要膝蓋痛在相應的手、足、耳反射區附近必有痛點。可隨時按揉手背第二掌骨反射區腿穴與足穴之間的「膝穴」,耳尖直下約0.5寸的「膝」反射點,足外踝下約2寸的「膝關節反射區」。可以分別點壓或按揉2-3分鐘以上,每天3次。注意:手區是左病右取,足區是取同側,耳區是取雙側、分別點壓。2、放血療法:以膝蓋中點為中心的九宮穴位加上委中穴的10個穴點可分5次針刺放血(根據身體狀況,隔3-4天放血一次),對治療膝痛效果明顯。3、刮痧、艾灸:除水腫、骨裂、外傷之外,可在膝蓋處刮痧、艾灸。4、象數療法:默念00100.00700(乾卦與艮卦),可治療兩膝痛與兩腿痛。

說明:1、上述各種方法可任選幾種交替試用。只要堅持治療必有良好的效果。2、注意膝部保暖,要堅持走步(最好是走九宮步)。3、每天用溫熱水燙手兩次,每次5分鐘以上。晚上溫熱水燙腳搓湧泉穴及足的膝關節反射區

微信搜索(zhongtui898)關注『A中推聯合醫學研究院平台』獲取更多養生知識,中醫學習影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