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芒種節氣,來看看這些養生筆記吧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九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此時全國大部分地區都進入夏季,氣溫炎熱,降水量增加,植物生長旺盛。農歷書記載:“鬥指巳為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谷,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也”。

芒種節氣最適合播種有芒的谷類作物,如晚谷、黍、稷等。芒也指忙,即從芒種開始要忙著種有芒的農作物,農諺“芒種忙忙種”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

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故又稱“芒種”。

芒種節氣養生基本當按照夏季養生要領。唯此時降雨增多,濕熱大增,南方地區尤其如此,故在夏季養生要領的基礎上,需要更加注意清熱祛濕。

古代人很講究“種”這個字,“種福”“種子”都用了這個“種”字。事實上,古代道醫有一個觀點,認為人是有“根”的——人如同一棵樹一樣,毛髮肌膚是枝葉,氣血陰陽是主乾,但它們皆由“根”所生。根深蒂固,生命不息在於生命之根穩固,故古人之養生,無不重視“固護根基”,而今人則沉迷於各種具體養生方法,卻失此根本要領,行各種保健法卻無綱領以貫之,是以漫天攝生法門不知從何入手,常常養生而未見長生也。

道醫認為,腎為氣之根。《靈樞·本神》記載:“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天地之氣作用於人體,並隨父母之精血摶聚相搏而成胚胎,此為“先天之精氣”(亦有將其稱為“先天元氣”者)而藏之於腎。先天之精氣為一生之根本,而藏之於腎,故有腎為氣之根的說法。同樣,因其貯藏於腎,因此有時也以“腎中精氣”代稱。但部位雖然在腎,根本的實質則當是精氣。

先天精氣、腎中精氣對生命的意義重大。首先,其中所蘊藏的元陰元陽為一身陰陽之根本,在這元陰元陽的不斷交媾運動之下,才得以生成五髒六腑而成人形、有生命。幾十年的生命維持,也有賴於元陰元陽的綿綿若存。人生時有病痛,若病痛未傷及元氣,則雖然大病(不一定是重病)也可慢慢恢復;若耗損元氣,則雖然小病也會有損今後健康狀況。倘若元陰元陽耗散殆盡,或者陰陽離絕,則生命終止,可以說人之死亡,無不亡於元氣盡也。

此外,人體陽氣運行如日之東升西降,為一圓環狀,而腎居於下部,即是元陽之氣生發之處,也是其回歸之處,此譬如於樹,根是一切之開始,也是落葉所歸還之地。腎中精氣充盈,腎氣固攝,則陽氣生發有度,腎水上濟心火、人精神飽滿、各項生理功能正常,而不會出現大小便失禁、月經淋漓不止、男子走陽等陽氣疏泄失常的表現。同樣也能保證陽氣下斂有常,呼吸有深度,心火下暖腎水,不會出現大汗不止、呼吸短促等情況。使一身氣機運行正常、環周不休。

當然,先天精氣在人體生命過程中也是需要補充的。人體攝入飲食,其中的水谷精微在經過脾胃腐熟、運化之後,即轉化為後天之精,此後天之精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充養先天之精氣,使其生化不息。但是,先天體質太差或者年老、重病之後髒腑衰竭,後天的補養往往是有限的。

藥食滋養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我們主張三餐不宜過度,貪圖滋味,但常人也不宜過度節食。正常三餐飲食應當保證,飲食當注意清爽而有營養。大油大葷不利健康,但選用食材營養價值高是有必要的。道家養生歷來有服食首烏、黃精等滋補肝腎的藥物,這確實是很好的填補方法,製成丸劑、膏劑,服用起來更為方便。可以請醫生判斷體質後再服用。

《黃帝內經》載:“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是其大要”。我們常“忙種”與外物,但更應當 “忙種” 於生命之樹。

喝水飲食清甜淡,汗多防暑衣勤換,

祛暑益氣津止渴,食品要鮮忌堅果。

芒種節氣時氣候炎熱,雨水增多。養生方面要注意防暑,衣服宜勤洗勤換;重視睡子午覺;飲食宜清淡,多食益氣生津止渴的新鮮蔬菜、水果,少食堅果,多喝水。

芒種的到來,是炎炎夏日的開始,陽氣逐漸浮盛,但陰氣也開始出現。

《皇帝內經》講: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中醫認為,睡眠和醒寤是陰陽盛衰交替的結果,通過睡眠,也有助於調節人體陰陽。

古人講究“子午覺”:子時23點到1點,陰氣最盛,陽氣衰弱,此時睡覺,最能養陰;午時,11點到12點,陽氣最盛,陰氣衰弱,午時睡覺,有利於養陽。

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夏日晝長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復疲勞,有利於健康。芒種過後,午時天熱,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換。為避免中暑,芒種後要常洗澡,這樣可使皮膚疏松,“陽熱”易於發泄。

在精神調養上應該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輕鬆、愉快的狀態,惱怒憂鬱不可有,這樣氣機得以宣暢,通泄得以自如。

夏季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氣象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可導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傷陰氣,也宜損陽氣。

飲食調養方面,夏三月的飲食上以清補為主,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可以多吃一些能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食物。宜清補。

《呂氏春秋?盡數篇》指出:“凡食無強厚味,無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孫思邈提倡人們“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又說:“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在強調飲食清補的同時,告誡人們食勿過鹹、過甜。

在夏季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汗易外泄,耗氣傷津之時,宜多吃能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飲食。老年人因機體功能減退,熱天消化液分泌減少,心腦血管不同程度地硬化,飲食宜清補為主,輔以清暑解熱護胃益脾和具有降壓、降脂功能的食品。

-

-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