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健康】今日芒種!這些節氣養生知識要知曉!

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今日芒種

「芒種」,這個詞出自《周禮》:「澤草所生,種之芒種。」翻譯過來就是,澤草叢生的地方可種莊稼。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也有記載:「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

因此,這個節氣可以說是農民朋友播種、下地最為繁忙的時機。

芒種後就是夏至,我們都知道夏至陰生,冬至陽生。

在陽氣極旺盛的時候陰氣開始滋生,這是天地運行的道理,芒種到夏至是陽氣逐漸旺盛的過程,同時也是陰氣最為虛羸的時候。

因此,芒種養生的關鍵在於:降低陰氣消耗的同時滋長陽氣。

養陰清補吃「八寶」1 第一菜:黃瓜

夏季暑濕最盛,暑濕侵入人體後會導致毛孔張開,過多出汗,造成氣虛,還會引起脾胃功能失調、消化不良。

黃瓜是涼性蔬菜中的代表,它含水量高,又兼具高鉀低鈉的特點,適合夏天人們大量出汗後補充水分及流失的無機鹽。

2 第一鮮:鯉魚

夏初的鯉魚正值產卵季,體內積蓄了很多脂肪和營養成分,身體肥碩而結實,因此肉的味道最鮮美。

將鯉魚與祛濕的赤小豆一起煲湯,還能起到利水消腫的功效。

播放GIF

3 第一菌:木耳

木耳有「血管清道夫」之稱,夏天多吃點黑木耳,一方面有利於排毒通便,另一方面有涼血、增加食慾之效。

4 第一肉:鴨肉

鴨肉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質等養料,且鴨屬水禽,性寒涼,從中醫「熱者寒之」的治病原則看,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食鴨肉,體質虛弱、食欲不振、發熱、大便乾燥和水腫的人皆可食之。

5 第一谷:薏米

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於消水腫、健脾祛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夏天用薏米煮粥,是很好的消暑健身清補劑。

播放GIF

6 第一粥:綠豆粥

綠豆有「食中佳品,濟世之食谷」之美稱。綠豆亦食亦葯,可用以清熱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熱煩渴、水腫等。

不過應注意,綠豆屬於涼性葯食之品,身體虛寒、脾胃虛寒、陰虛者不宜大量飲用。

7 第一飲:酸梅湯

酸梅湯的原料是烏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該湯消食合中,行氣散淤,生津止渴,收斂肺氣,除煩安神,常飲可祛病除疾、保健強身,是炎熱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飲品。

製作方法:

  • 從乾貨市場買回家的乾烏梅和山楂必須先加水泡開。

  • 連同少量的桂花和甘草將泡開的烏梅和山楂用紗布包起來。

  • 在大鍋裡注滿水,放入紗布包,大火燒開。

  • 煮沸後,加入適量的冰糖或者可以起到上色作用的紅糖。

  • 小火熬煮6-7小時,在水大約被熬去一半的時候,酸梅湯也就做成了。

8 第一瓜:西瓜

「熱天吃西瓜,不用把葯抓」。西瓜性寒,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煩的功效

夏天出汗多,隨著汗水的排出,丟失的營養也多,適當吃些西瓜,不僅能補足丟失的水分,更能增加營養。

播放GIF

芒種勤「五常」1 常補水

由於氣象炎熱,人體出汗較多,要注意及時補水,以免脫水和中暑。

如出現身體濕黏,口中黏膩,身上生痱子,或濕疹加重,伴有大便濕黏,周身酸懶時,多是暑濕所致。

可用金銀花、赤小豆、綠豆、生苡仁各15-30克煎湯代茶頻飲,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癢的作用。

2 常拍肘

在夏天,我們身體當中有一個地方的穴位可以幫助我們代謝增加,這個穴位就在我們的肘窩。古人認為,它對應的是我們的內腑。

播放GIF

我們把四指平行併攏後放到肘窩,然後上下輕微的拍動,拍擊到局部泛紅就可以了。

3 常出汗

防暑應以自然降溫為主,室內注意空氣流通,能用自然風不用風扇,能用風扇不用空調,避免貪涼受寒。

出汗也是祛暑的好辦法,但是一定注意,避免大汗。

4 常藏陰

芒種到夏至是陰氣內藏的階段,要重視睡子午覺,有助於陰陽之氣的順接,以順應本節氣陰陽交接之勢。

晚上睡覺時間不應超過23:00,中午11:00到1:00間宜「小憩」一會兒,以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為宜。

播放GIF

5 常養心

中醫有「暑易入心」之說。而且,「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養好心臟,還能對其他臟器起到調節作用。所以,這個時節要特別注重對心臟的保養。

養心三葉茶:荷葉、竹葉、薄荷葉。三葉合泡(每種3~5克)或者任選其中的一種泡茶喝,有非常好的清心火、養心的作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