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暑養生重在養心健脾!四湯三穴位,助你輕鬆避暑養生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節氣,亦是夏天最後一個節氣。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大暑」表示炎熱至極,在每年的陽曆7月22日至24日,太陽到達黃經120°,」這時正值「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雨水頗多,暑熱與濕重並行。


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為螢:

世界上螢火蟲有兩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


二候土潤溽暑:

氣象開始變得悶熱,雨水頻繁,土地變得潮濕;


三候大雨時行:

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濕減弱,氣象開始向立秋過渡了。

大暑養生

大暑養生,重在養心清暑,健脾祛濕

01

養心須「降心火」

心象火,旺於夏,失其令則心傷」。夏天是一年當中最熱的季節,心屬火,火性熱且向上蔓延,如同夏季熱氣蒸騰。心與夏氣相互通應,是與心為陽臟而主陽氣的特性相一致的。心的陽氣在夏季最為旺盛,反應最強,人最容易心火亢盛,導致出現心緒不寧、胸悶不適、睡臥不安、頭痛目赤、心煩易怒、口乾舌燥、口腔潰瘍、癰腫瘡毒、尿黃便乾等上火狀況,而氣溫升高,出汗過多又會加重人體津液耗傷,心陰虛者虛火更旺,而出現低熱、盜汗、心悸不眠等狀況。所以,夏季高溫氣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養心、降心火。

保持良好的心態,讓心情自然平和、安靜恬淡,是清心火的最佳途徑。想要達到心靜的狀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靜坐

靜坐可以收斂心神,放鬆身心,促進睡眠,使內心感到平靜,煩躁鬱火逐漸消退。靜坐可以隨時進行,時間可長可短,一般半小時即可睡眠不佳者睡前靜坐非常有益。

調整作息,睡子午覺

夏季最宜晚睡早起,白天不要太緊張忙碌,盡量輕鬆緩和,給身心減負。夏季睡子午覺最養心,分別是在中午和晚上的11點到1點間入睡,晚上在11點前入睡最好。中午睡的不要時間過長,半小時到一小時最好,睡子午覺養心調肝,避免心肝火旺。

控制情緒,適量運動

在工作生活中控制好情緒,盡量減少過度的生氣、發怒、著急、緊張等情緒,也可預防和緩解心火旺盛,避免出現「悶熱-煩躁-更熱-更煩躁」的惡性循環。中老年人在盛夏高溫中健身要避免體力消耗過大的運動項目,比如快跑、器械運動等。應做一些舒緩的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或是下棋、畫畫、書法等可以舒緩情志的活動為佳。

食療葯膳

夏季降心火、益心氣可多食蓮子心、小麥、烏梅、五味子、百合、麥冬、竹葉、西瓜、綠豆等。


蓮子心


麥冬


烏梅

酸梅湯


食材:生山楂75克,烏梅50克,桂花10克,甘草6克;

做法:加水3升,浸泡12小時(過夜),大火煮開,文火熬煮2小時,加入適量冰糖調味即可;

功效:降心火滋心陰;

麥冬酸棗茶


食材:麥冬5克,酸棗仁5克;

做法:沸水沖泡代茶飲;

功效:養陰潤肺清心,寧心安神;

02健脾祛濕正當時

大暑前後溫度達到一年中的頂峰,其悶熱程度也達到頂峰,雨水頻繁,治未病科任小紅主任提醒:此時是濕氣最重的時候,人們非常容易受濕熱邪毒侵襲,經常會出現胃口不好、大便黏膩、腹瀉嘔吐、口舌生瘡、濕疹等癥狀,所以此時養生還要注意「避濕」,健脾祛濕非常重要。

1避濕3原則

避開生冷食物,堅持適當運動,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食療葯膳

薏米小豆粥


食材:薏米20克,茯苓20克,赤小豆30克,大米50克,水適量。

做法:將薏米先炒一下,然後將其與茯苓、赤小豆用冷水浸泡2小時,大米洗凈,加入適量的水,同煮成粥;

功效:具有健脾滲濕、清熱消暑的功效。

穴位點按

人體有三大健脾祛濕要穴,平時經常點按,對健脾祛濕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足三裡穴


定位:位於外膝蓋眼與外踝尖連線的中點,用大拇指或食指間關節。

功效:每天點按該穴(雙側)各2分鐘,可調理脾胃氣機、祛濕化痰。

陰陵泉穴


定位:位於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踝後下方凹陷處。

功效:從三陰交穴向上推按至陰陵泉穴,反覆推,找最痛點(即淤堵部位)點按,如果不疼了,就是打通了,多餘的水濕就會順暢排出。具有健脾祛濕、通利三焦的作用。

豐隆穴


定位:位於外膝蓋眼與外踝尖連線的中點,用大拇指或食指間關節。

功效:點按該穴(雙側)各3分鐘,可通調脾胃氣機、祛濕化痰。

03

中醫療法,調理有高招

1

刮痧祛體內濕熱

對於夏季心火旺,濕氣重的您,不防試一下刮痧療法,它是古老神奇而又簡便的中醫特色療法,小小刮痧板在身體的特定經絡與穴位上一刮,濕氣與火毒盡去,降心肝之火,祛體內濕氣,非常有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