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思南經典誦讀會第30期·《叔本華暮年之思》

“少年之美之於少女之美,猶如油畫遇見了水彩。”

“憤世嫉俗與孤芳自賞互為表裡。”

“只要有人談論上帝,我便不知其何所雲。”

——叔本華

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 ,1788—1860)是德國著名哲學家,唯意志主義和現代悲觀主義創始人。主要著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附錄和補遺》等。他所開創的非理性主義思潮不僅影響了蕭伯納、尼采、托爾斯泰、莫泊桑、維特根斯坦、柏格森、薩特、王國維等不同國家眾多的文人和哲學家,甚至連愛因斯坦、薛定諤等科學家,弗洛伊德和榮格等心理學家也都受其影響。

而與此同時,他也是一位優秀的散文家箴言家

青年叔本華

“要麽庸俗,要麽孤獨。”“沒有人生活在過去,也沒有人生活在未來……”人生、閱讀、命運、自然、美和死亡……圍繞這些永恆的議題,叔本華創作了許多極富個人色彩的散文與箴言。在看似漫不經心、缺乏條理的信筆中,包含著他一貫的主題——對人本身的厭惡、對強力意志的尊崇、對婚姻的悲觀以及無處不在的孤獨氣息。

71歲的叔本華

“人生實如鍾擺,在痛苦與倦怠之間徘徊。”“人類幸福的兩大敵人是痛苦和無聊。”叔本華的比喻精彩,諷刺刻薄,他以“毒舌”震撼著讀者的心靈。卡夫卡讚美他為“語言藝術家”,因為他善於把真理裹以最樸素的語言外衣。尼采則形容閱讀叔本華猶如抵達了“一處森林高地——在這裡,我們深深地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整個人感覺耳目一新,重又充滿了生機”。

而當哲學家老去時,他在想些什麽?

《叔本華暮年之思》

[德] 叔本華 著 / 齊格飛 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9

《叔本華暮年之思》收錄了叔本華生前未公開的兩部作品,《老之境》與《自我拷問——沉思錄》。《老之境》是他晚年的隨想,是一本老來充滿智慧箴言的著作。《自我拷問——沉思錄》是他晚年“面對自我”的觀察,表達了對自己本性中的弱點的諷刺與無奈,有點“懺悔錄”的味道,可說是作者對自己生命的最後告白。

本周五晚,我們將一起誦讀《叔本華暮年之思》,本書責編任俊萍老師將帶領我們走進叔本華晚年的思想世界。

當哲學家老去時

思南經典誦讀會第30期

《叔本華暮年之思》

時間

11月9日(星期五)

19:30—21:00

地點

思南書局3樓

嘉賓

任俊萍

/ 參與方式 /

參與誦讀的讀者需要在指定篇目中選取一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