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常感覺腳後跟疼?別不當回事,有可能是疾病的信號!

很多人都有腳後跟疼的毛病,尤其是長時間站立或行走的人,又或是長期穿高跟鞋的人。

腳跟痛又稱足跟痛,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嚴重時,甚至腳後跟不能著地,只能踮起腳尖走路,嚴重影響到日常工作和生活。

網路來源圖

腳後跟疼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麼簡單,它有時還預示著一些疾病的發生。因為它的病因有很多,就像天上的星星,數都數不過來。咱們今天就先來列舉5個常見的病因:

1、蹠筋膜炎:這是跟痛症最常見的病因。走路時,腳趾背伸,足弓升高,足底的蹠筋膜受到反覆牽拉刺激,當走路過多超過它的承受能力,將誘發炎症過程,形成蹠筋膜老化、纖維化,可合併骨刺。

2、跟部脂肪墊萎縮:如果把人的雙足比作自行車輪,那麼跟部脂肪墊就像是車輪充氣帶,脂肪墊萎縮就像充氣帶漏氣,那鋼圈就會受壓變形,腳跟部失去了脂肪墊的保護,就會受壓疼痛。

3、跟骨骨刺:多見於老年患者,當有足跟痛時,經過拍攝X光片,可以發現跟骨結節處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

隆起的骨刺,容易使局部組織受到摩擦、勞損,產生無菌性炎症,其足跟疼痛的程度與局部炎症反應的輕重有關,而與骨刺大小無直接關係。

網路來源

4、腰椎出了問題:很多人想不到腳後跟痛和腰椎有什麼聯繫呢?由於年齡的增長,腰骶部的馬尾神經受到第4、第5根腰椎退行性病變變形後引起了壓迫『竄痛』,從而導致下肢不適的。它的初期表現就是整個後腳跟底板疼,嚴重的還會伴有半個臀部涼、無知覺,大腿外側麻、小腿麻等癥狀。

5、過度使用腳部:過度疲勞也會導致腳後跟痛,例如一些人逛街一逛就是一天,這樣過度使用腳部很容易引起腳後跟痛,況且還有一些鞋子不合適的,更會加重這種疼痛。

其實,腳後跟疼也是典型的經絡不通癥狀。而且腳後跟與膀胱經、腎經相關,所以腳後跟的疼痛也代表著免疫系統和腎功能的問題。大家需要引起重視。

足跟痛的主要臨床表現就是腳後跟疼痛,尤其是走路負重的時候,腳後跟疼痛加重,很多患者發生開步走的時候,或者半夜起來或者凌晨早上起床的時候剛下地非常疼痛,稍微走走路會感覺好一點。這是很多人認為走路走多了跟骨骨刺能磨掉的原因。跟痛症有很多人,有足部的一些畸形,比如說拇外翻,比如說平足。

網路來源

腳後跟疼怎麼治療最好?這些事項需注意:

1、盡量避免穿著軟的薄底布鞋。

2、在足跟部應用厚的軟墊保護,也可以應用中空的跟痛墊來空置骨刺部位,以減輕局部摩擦、損傷。

3、經常做腳底蹬踏動作,增強蹠腱膜的張力,加強其抗勞損的能力,減輕局部炎症。

4、溫水泡腳,有條件時輔以理療,可以減輕局部炎症,緩解疼痛。

足跟痛是生活中的常見病,如果痛得厲害一定要及時就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