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腳後跟痛該如何是好?

雖然腳後跟痛不像頭痛、胃痛那麼常見,但痛起來也可以要人命。想想看,本來可以東跑西顛,現在每走一步就要表情掙扎一下,多難受啊!

那腳後跟為什麼會痛?

很多人覺得腳後跟痛,是因為裡面長了根骨刺。它可以刺傷肌肉和皮膚,導致行動不便。還有一些更離譜的說法,女生坐月子時沒有穿襪子受風引起的腳跟疼痛。

唉,都是在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實際上,骨刺並不是腳跟痛的「罪魁禍首」,它也不是一根刺戳在肉裡。

骨刺真正的名字是骨贅

骨贅是關節受損、變形的表現。身體上任何與關節有關的地方,都可能會出現骨贅。長期站立、行走、運動,都會加重關節與關節之間的磨損,如果沒及時調整,關節就開始發炎、疼痛,不再像以前那樣靈活、堅固,機體為了支撐整個身體,可以順利完成日常活動,就會刺激骨骼的代償性增生,增加骨骼的穩定性。

中老年產生骨贅的現象大於青少年。隨著年齡增大,身體器官慢慢衰老,骨骼也不如從前健康,骨質就會增生,形成刺狀或唇樣,幫助鞏固骨頭。

然而,骨刺就像是可怕的怪獸,大部分人聽後就急著想去去除。其實這種骨質增生屬於正常的退化現象,它並不是引起疼痛的原因,也不是一種疾病。它的出現,就好像是哪裡有問題,就去哪裡支援。一般情況下,它不會引起炎症,並不是百害而無一利。

所以說,腳後跟痛並不是因為長骨刺,而是它自己「發炎」、受損了。

發炎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骨折、骨腫瘤、跟腱斷裂等疾病,排除這些之後,最常見的就是長期保持一個姿勢,使骨骼之間負擔過重造成慢性勞損,產生炎症。

?如果真的是慢性勞損,又該如何是好?

第一步:適當休息,不要暴走

喜歡日行萬步、夜跑的朋友就要注意了,運動量越大不代表越好。如果腳後跟出現疼痛,那就說明身體已經開始抗議。建議每天行走5000~6000步,30分鐘左右就要適當休息,減少肌肉疲勞,避免疼痛發生。

第二步:追求舒適合腳的鞋

雖然鞋子好看很重要,但好看的鞋不一定好穿,更不要為了漂亮而讓自己的腳受傷。經常腳後跟痛的朋友們,穿「恨天高」的次數能少則少,最好換成2cm左右的後跟鞋。如果平常酷愛穿運動鞋,可以在後面加個鞋墊,放鬆腳後跟的肌肉。

第三步:冷敷熱敷很有效

大多數人對於冷敷熱敷都是一知半解,錯誤使用反而會加重疼痛。實際上,冰敷與熱敷都屬於運動損傷後常用的兩種手段。不同的是,冷敷主要是降低身體溫度,減少血流循環,避免出血、瘀青、腫脹。熱敷加速血液循環,促進炎症吸收,消除組織水腫。

運動受傷後,應該及時在24小時內冷敷,再在受傷的48小時後熱敷,可以有效減緩疼痛。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