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外掛藥店」開在醫院隔壁,生意為什麼好得不得了

在醫院看病卻拿到兩張藥方

一張在醫院內拿葯

另一張要到醫院外的藥店買

一個是可報銷一個得自費

很多患者質疑

到院外藥店買葯是不是醫生會有提成

藥品品質有無保障

有患者還發現到藥店買的葯

比網上的要貴很多

一位患者坦言,自主選擇購買藥品的管道是患者的權利。醫院實施藥品零差率銷售,相比外面藥店,在醫院購葯更劃算、放心,「但醫院沒有我要的葯,旁邊的藥店卻剛好都有,我只能拿著醫生處方到那買。」

患攝護腺炎的曾大爺在湖南一家醫院掛了泌尿外科的號,他說:「醫生看了我的病情後說要吃藥,讓我到醫院附近的藥店購買10盒前列桂黃片。他說這個葯醫院沒有,只有醫院附近的藥店有。我花了近500元買了10盒前列桂黃片,而孩子後來給我在別的藥店和網上查詢發現,這個葯一盒也就20元左右!」

有網友也經歷過這種事

對此醫生們也在抱怨

「很煩,每天要花很多時間

來解釋為什麼醫院沒有葯

真不是有提成」

對此,記者採訪了幾位醫院負責人、醫生、教授。

某醫院乳腺外科醫生:

乳腺小葉增生是種最常見疾病,居然從醫院開不出任何一種治療乳腺小葉增生的中成藥,「我也是醉了!」

湖南一家三甲公立醫院負責人:

院外買葯是個深層次問題,目前各大公立醫院能進多少品種的藥品,有嚴格的規定,「醫院能夠進的藥物品種是有限額的,超過這個限額就不能進了。以我們醫院為例,只能進1500個品種的藥品,而臨床實際需要的,遠遠超過規定的1500種。」

湖南省一家公立醫院管理者:

「不排除個別醫生會介紹患者到熟悉的藥店買葯,其中可能會有利益輸送,但這絕對不是主流,特別是現在醫院對於醫生執業管理非常嚴格,不允許醫生開大處方,也不允許醫生與醫藥代表有不正當的往來,一旦發現醫生違規就會嚴格處罰,不僅會被扣錢,醫生還有停業風險。」

北京協和醫學院張巨集冰教授:

近年來,為了遏製藥品過度使用,國家引入「藥品零加成」和控制藥品佔病人總費用的比例(葯佔比)等舉措,國家醫保政策保基本醫療,醫院藥房只允許有1500到2000種左右藥品引進,多為醫保範圍內的基本藥品。而包含不同名稱和規格的各種藥品加起來可能有十萬餘種,醫院內部的藥房無法滿足所有病人的需求,院外藥店就成了替補隊員。部分類似保健品的藥物或者非藥物進不了醫院藥房,但能進藥店,如病人需要吃的保健品、鐵劑、鈣劑、鋅、維生素D等。而且藥店沒有不能收取15%的藥品加成費的規定,公立醫院隔壁開的藥店,確實生意很好。

「還有部分符合醫保的藥物受到醫保限額規定,例如每次最多只能開兩周用藥,患者不方便反覆過來就診排隊的,就可以去自費藥房購買。」

保障患者用好葯需綜合施策

記者採訪發現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

醫院附近藥店生意好

一個重要原因

就是醫院嚴控葯佔比

「我們醫院原來葯佔比隻計算住院的用藥,現在門診的藥物也要計算進去,讓病人到外面去買葯,確實能起到一定的控制葯佔比作用。」一位醫生說,「醫院不管這個患者實際需求如何,規定只要醫生開了大處方就要被處罰,有時醫生為了自保,也讓患者到外面買葯。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藥品控費已納入公立醫院年度考核目標,並要定期公示,這也使部分醫院對一些輔助性藥品念起了「緊箍咒」。與此同時,在一些大型公立醫院,為了防止醫療腐敗,醫院對於每段時間銷量排名居前的幾種藥品,都會採取無條件停止進貨的措施,因為用量高就有回扣嫌疑,不可避免地「誤殺」了一些雖然價格昂貴但是療效好的藥品,導致患者無葯可用。

張巨集冰說,由於新葯入醫保需要時間和流程,而有些藥物不賺錢,無廠家運作,也進不了醫院和醫保。自費比例如果超過醫保的規定(每年醫院的醫保總費用受到限制),將由醫院負擔,醫院無法承受這部分費用。

湖南省醫院協會副會長李愛勤建議,保障患者用好葯需綜合施策。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和控制葯佔比的目的,是為了遏製醫院過度開藥等趨利行為,讓群眾得到實惠。但對於葯佔比指標控費不能「一刀切」,避免控費導致患者吃不上、吃不起葯,應更加合理部署控費考核體系;同時,有關部門應及時調整進入醫保目錄的藥品,增補患者需要的常見葯,不能一味將低價葯作為基本用藥,應將性價比高的葯納入醫保用藥目錄,保證群眾用得起葯的同時,還能用上好葯。

閱讀推薦

播放GIF

來潛個水,有料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